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母婴消费需求呈多样化 未来母婴巨头或将独占市场

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母婴保健产业发展现状与盈利空间分析报告(2012-2016)

中国母婴用品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导读:母婴用品是指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为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等六大类。从2006年以来,年龄结构导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以及双独家庭增多导致生育二胎家庭比例的提高,我国现在正面临第四个“婴儿潮”的到来。

       母婴用品是指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为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等六大类。从2006年以来,年龄结构导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以及双独家庭增多导致生育二胎家庭比例的提高,我国现在正面临第四个“婴儿潮”的到来。消费者群体的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母婴用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也日益成熟。由此,对母婴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母婴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竞争战略,以适应未来的市场格局。

       1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定制化

       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定制成为满足需求的流行方式。定制营销将每一位消费者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通过建立专属的资料库,其中包含个别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等丰富的信息,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设计,以满足每位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其他商品一样,母婴产品的消费者不再仅满足于产品的功效性绩效和一般的象征性绩效,而是开始追求与消费者个性一致的象征性绩效和情感性绩效。过去定制仅在高端消费者群体当中流行,以后必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消费者群体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是惟一的”这样的经营理念将主导未来的母婴市场,如专门产妇的月子护理中心能够针对孕产妇的身体提供膳食、产前指导和产后心理辅导服务、0至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能够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设计早教课程等。

       2市场结构面临调整,行业巨头逐步形成

       当母婴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时,必然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资本的大量进入必然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引起行业内的大洗牌,形成以行业巨头为主的行业格局。

       依照零售业的转轮理论,零售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导致低成本的运营必然会走向高成本运营。而为了实现盈利,母婴用品的渠道商就必须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获得话语权,为此,各大母婴用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张,乐友、红孩子等很多网上的婴儿用品企业更是把业务做到了三线城市。小企业、小商店因为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处于弱势,难以为继;而国内外母婴用品行业的上游企业在和终端企业的博弈时,为了抑制终端的高昂要价,也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向下游发展涉足终端市场。如“好孩子”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旗舰店,“贝因美”在北京设立全球概念馆,英国婴幼儿零售业巨头“Mother-care”也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开张。最后的结果是,母婴产品市场上将出现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市场集中度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几大专业母婴巨头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3企业伦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接二连三的婴儿奶粉被爆含有害婴儿成分以及某些国际品牌被爆奶瓶中可能含有双酚A等有害成分,使得人们对母婴产品的安全越发关心,进而思考隐藏在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母婴市场行业的营销伦理问题。

       在母婴市场上,滥用权威、隐藏产品的危害和缺陷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企业通过操纵性技术,不正当地利用家长对婴儿成长的担忧,通过一些缺乏认证的“权威机构”向消费者推销各类商品。而这些商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也无法达到广告所说的效用,甚至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例如,根据相关规定,0至6个月婴儿的代乳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赠送产品、样品,或者减价销售产品。然而在市场上,所有的奶粉品牌都对上述规定"置若罔闻",不同程度存在促销行为,甚至在广告和人员推销中误导消费者,造成奶粉营养优于母乳的假象。其次,消费个人信息被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个人隐私缺乏安全。母婴市场上的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大量的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然而许多企业缺乏必要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和措施,消费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联系方式、健康状况、婴儿出生信息被窃取和侵犯。甚至个别企业把这些个人信息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这些信息的扩散往往对消费者隐私的构成侵害。

       此外,营销伦理的宏观层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对人类文明所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例如保护社会环境、资源再生利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由于婴儿的成长速度较快以及特殊的生理特点,母婴行业的许多产品和包装是一次性产品或者类一次性产品,这些一次性产品的处置造成的大量的垃圾危害。这些伦理问题都需要企业在保证消费者福利的同时,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短视频电商崛起+实体书店创新 为图书零售行业注入新活力 消费趋向高端化、数字化

短视频电商崛起+实体书店创新 为图书零售行业注入新活力 消费趋向高端化、数字化

受短视频电商崛起和实体书店创新驱动,2024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少儿、教辅类由于直面中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图书零售市场主流。随着消费需求变化,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正朝高端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025年06月24日
宠物自动喂食器行业:智能喂食器正成为消费者首选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宠物自动喂食器行业:智能喂食器正成为消费者首选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近年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单身少子化趋势下,人们越发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养宠物作为情感寄托的需求上升,使得养宠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带动宠物相关经济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数量为12411万只,较2023年增长2.1%。其中,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较2023年增长1.6%;宠物猫数量为7153

2025年06月18日
千亿蓝海市场待发掘 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潜力大 网易、阅文等大厂寻求跨界

千亿蓝海市场待发掘 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潜力大 网易、阅文等大厂寻求跨界

谷圈文化的兴起引发新的消费热潮,我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二次元周边衍生品的千亿蓝海市场亟待发掘。而周边衍生产品具有悦己、收藏、社交、交易等综合价值,共同催生二次元用户对其高度消费意愿。根据数据显示,购买二次元周边的人数占比为56.2%。同时,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头部企业稳固,阿里、网易、B站和阅文等大厂寻求

2025年06月10日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成为泛娱乐玩具领域高增赛道 供需协同发力 市场被寡头垄断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成为泛娱乐玩具领域高增赛道 供需协同发力 市场被寡头垄断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集中度高,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2024年卡游以71.1%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远超第二名的杰森动漫(4.7%)。这一市场格局主要源于卡游在IP资源、渠道网络、产品矩阵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建立的全面竞争优势。

2025年05月30日
头部效应凸显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整合加速 服务成盈利核心 数字化大势所趋

头部效应凸显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整合加速 服务成盈利核心 数字化大势所趋

大宗商品供应链发展与大宗商品需求息息相关,受需求端景气度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经营货量短期下降。市场环境变化下,中小供应链企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而头部企业依靠资源、服务和风控优势,加速规模扩张,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头部企业中长期增势可观。

2025年05月29日
IP玩具行业:已成为IP衍生品主流 市场竞争激烈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营收领先

IP玩具行业:已成为IP衍生品主流 市场竞争激烈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营收领先

随着情绪经济崛起,我国IP衍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已高于全球。IP玩具凭借其独特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愈发受到市场欢迎,成为最主要的IP衍生品。

2025年05月27日
两大因素利好 我国瓦楞包装行业迎增量 落后产能退出及区域龙头扩张 市场趋向集中

两大因素利好 我国瓦楞包装行业迎增量 落后产能退出及区域龙头扩张 市场趋向集中

瓦楞包装是快递行业理想的运输容器,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增加,瓦楞包装市场不断扩容。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瓦楞纸人均消费低,瓦楞包装市场仍具备发展潜力。随着环保政策下替代深入以及需求端消费升级,我国瓦楞包装行业将迎来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24日
多元化、本地化割裂大市场 我国茶叶行业尚未跑出龙头企业

多元化、本地化割裂大市场 我国茶叶行业尚未跑出龙头企业

我国地域辽阔,茶树适种范围广、种植规模庞大,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并带动茶叶消费,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偌大的销量规模,却没有出现一家大公司,造成“有品类、无品牌”现象。不过,近几十年,越来越多企业试图在供应链端和营销端推陈出新,增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