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母婴消费需求呈多样化 未来母婴巨头或将独占市场

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母婴保健产业发展现状与盈利空间分析报告(2012-2016)

中国母婴用品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导读:母婴用品是指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为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等六大类。从2006年以来,年龄结构导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以及双独家庭增多导致生育二胎家庭比例的提高,我国现在正面临第四个“婴儿潮”的到来。

       母婴用品是指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为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等六大类。从2006年以来,年龄结构导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以及双独家庭增多导致生育二胎家庭比例的提高,我国现在正面临第四个“婴儿潮”的到来。消费者群体的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母婴用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也日益成熟。由此,对母婴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母婴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竞争战略,以适应未来的市场格局。

       1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定制化

       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定制成为满足需求的流行方式。定制营销将每一位消费者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通过建立专属的资料库,其中包含个别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等丰富的信息,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设计,以满足每位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其他商品一样,母婴产品的消费者不再仅满足于产品的功效性绩效和一般的象征性绩效,而是开始追求与消费者个性一致的象征性绩效和情感性绩效。过去定制仅在高端消费者群体当中流行,以后必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消费者群体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是惟一的”这样的经营理念将主导未来的母婴市场,如专门产妇的月子护理中心能够针对孕产妇的身体提供膳食、产前指导和产后心理辅导服务、0至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能够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设计早教课程等。

       2市场结构面临调整,行业巨头逐步形成

       当母婴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时,必然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资本的大量进入必然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引起行业内的大洗牌,形成以行业巨头为主的行业格局。

       依照零售业的转轮理论,零售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导致低成本的运营必然会走向高成本运营。而为了实现盈利,母婴用品的渠道商就必须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获得话语权,为此,各大母婴用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张,乐友、红孩子等很多网上的婴儿用品企业更是把业务做到了三线城市。小企业、小商店因为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处于弱势,难以为继;而国内外母婴用品行业的上游企业在和终端企业的博弈时,为了抑制终端的高昂要价,也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向下游发展涉足终端市场。如“好孩子”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旗舰店,“贝因美”在北京设立全球概念馆,英国婴幼儿零售业巨头“Mother-care”也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开张。最后的结果是,母婴产品市场上将出现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市场集中度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几大专业母婴巨头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3企业伦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接二连三的婴儿奶粉被爆含有害婴儿成分以及某些国际品牌被爆奶瓶中可能含有双酚A等有害成分,使得人们对母婴产品的安全越发关心,进而思考隐藏在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母婴市场行业的营销伦理问题。

       在母婴市场上,滥用权威、隐藏产品的危害和缺陷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企业通过操纵性技术,不正当地利用家长对婴儿成长的担忧,通过一些缺乏认证的“权威机构”向消费者推销各类商品。而这些商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也无法达到广告所说的效用,甚至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例如,根据相关规定,0至6个月婴儿的代乳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赠送产品、样品,或者减价销售产品。然而在市场上,所有的奶粉品牌都对上述规定"置若罔闻",不同程度存在促销行为,甚至在广告和人员推销中误导消费者,造成奶粉营养优于母乳的假象。其次,消费个人信息被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个人隐私缺乏安全。母婴市场上的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大量的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然而许多企业缺乏必要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和措施,消费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联系方式、健康状况、婴儿出生信息被窃取和侵犯。甚至个别企业把这些个人信息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这些信息的扩散往往对消费者隐私的构成侵害。

       此外,营销伦理的宏观层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对人类文明所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例如保护社会环境、资源再生利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由于婴儿的成长速度较快以及特殊的生理特点,母婴行业的许多产品和包装是一次性产品或者类一次性产品,这些一次性产品的处置造成的大量的垃圾危害。这些伦理问题都需要企业在保证消费者福利的同时,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首饰行业消费展现较强韧性:悦己礼赠需求带来新增量 硬金、古法金热度攀升

黄金首饰行业消费展现较强韧性:悦己礼赠需求带来新增量 硬金、古法金热度攀升

黄金首饰常被视为投资和保值的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黄金首饰消费市场持续扩大。2012-2024年我国黄金珠宝市场规模由4200亿元增长至778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5.3%;其中黄金品类占据主导地位,且占比持续提升,至2024年,我国黄金市场规模占黄金珠宝的比重已超70%。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无人零售行业:65%的用户看好 市场发展势头积极 但领导者尚未形成

我国无人零售行业:65%的用户看好 市场发展势头积极 但领导者尚未形成

目前有65%的用户看好该市场。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无人零售用户对无人零售店的发展前景看法中,有65%的用户看好该市场。其中“较为看好”占比达到50.4%,“非常看好”的占比为14.6%。这一组数据显示出,当前在无人零售用户群体中有一半以上对无人零售店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

2025年08月20日
膨化粮市场被挤压 我国宠物主粮行业生产工艺持续迭代 处方粮&老年粮需求大

膨化粮市场被挤压 我国宠物主粮行业生产工艺持续迭代 处方粮&老年粮需求大

在“提升鲜肉含量,减少淀粉等其他原料添加,减少高温对食材营养价值破坏”等宠物主诉求下,宠物主粮生产工艺持续迭代。在2017-2019年,宠物主粮主要围绕无谷、天然粮等概念;2020-2022年,宠物主粮主要是鲜肉膨化粮及烘焙粮;2023-2025年,宠物主粮主要围绕更高鲜肉含量、更丰富/更高级肉类型(如:火鸡等)、增加

2025年08月19日
全球去塑政策下纸浆模塑餐具行业替代前景明朗 中国为生产大国 市场盈利潜力稳定

全球去塑政策下纸浆模塑餐具行业替代前景明朗 中国为生产大国 市场盈利潜力稳定

中国在全球纸浆模塑餐具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全球纸浆模塑餐具产能为75万吨,中国纸浆模塑餐具产能51万吨,占全球的比重高达68%。

2025年07月31日
奢侈品头部业绩大跳水 我国包袋行业零售额增长 国产品牌高溢价神话仍需认证

奢侈品头部业绩大跳水 我国包袋行业零售额增长 国产品牌高溢价神话仍需认证

2024年,奢侈品巨头业绩集体跳水,中国成为衰退最显著的区域市场。中国包袋品牌崛起,很大程度上便是接住了抛弃奢侈品品牌的人群。不过,随着包袋国产品牌悄然走红,品牌的营销举动越发频繁,市场价格也集体上涨。

2025年07月24日
全球潮玩行业正高速发展 中国市场实现超车 IP运营和盲盒模式助泡泡玛特稳坐龙头

全球潮玩行业正高速发展 中国市场实现超车 IP运营和盲盒模式助泡泡玛特稳坐龙头

全球潮玩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市场实现超车。2020-2024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场规模由203亿美元增长至4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8%;预计2025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场规模达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4.4%。2020-2024年我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从229亿元增长至7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1%;预计2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铂金首饰行业复苏强劲但仍需观望 上游铂金进口依赖度高且供给不足

我国铂金首饰行业复苏强劲但仍需观望 上游铂金进口依赖度高且供给不足

当前,全球铂金首饰进入复苏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铂金首饰需求同比增长8%,达到193.3万盎司。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强劲需求(当地整体珠宝市场疲软)、中国市场1%的同比小幅增长(市场趋于稳定)以及印度市场31%的同比大幅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积木玩具行业:ABS渐成主要原材料之一 “全龄潮玩”下市场待挖掘空间广阔

我国积木玩具行业:ABS渐成主要原材料之一 “全龄潮玩”下市场待挖掘空间广阔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玩具的需求不断增加,积木玩具作为一种受欢迎的玩具品类,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积木玩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17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积木玩具行业市场规模将在300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