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航天产业进入发展关键期

       内容提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来自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航天产业每年有将近3000亿元收入,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可提升空间巨大。

       《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的发布,再次明确了一个趋势——“十二五”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将提速。事实上,多家机构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相关产业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

  航天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航天产业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在科技、军事、政治、经济、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机构研究员说。近年全球航天产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10年全球航天工业经济总规模达到2765亿美元,较5年前增长40%其中卫星产业占68%.

  “明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达20次,甚至可能达到30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向记者透露。

  他告诉记者,中国航天正处于高密度发射时期,“十二五”的目标是100次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发射上天,10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在多家机构看来,“国际大国,需要一个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天际系统,这意味着100颗左右的在轨航天器,而目前我国在轨卫星只有30 颗左右美国有400 颗左右。因此,随着国力和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积极建设空间系统的关键期。”

  对此,曾担任过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表示,2010 年我国运载火箭创造了“15箭20星”的发射纪录,而“十二五”我国发射次数将登上更高的台阶,有望创造发射“百箭百星”的新纪录。

  事实上,2010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颗,首次赶上美国。今年再次保持这一水平。

  “今年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了19次宇航发射,发射了21颗航天器,其中包括3颗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赵小津说。

  据统计,在今年世界航天发射次数排名中我国排第二。前三名分别为:俄罗斯36次,中国19次,美国18次.

  展望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将继续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辐射带动作用巨大

  航天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实际上,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不仅表明我国科研技术水平和实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前还要研制发射30余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卫星和运载火箭两大系统的研制发射任务。”赵小津说,为此公司正进行“组批生产测试”。

  “我们这次准备一批投产100发运载火箭,当然这也包括发射其他航天器的火箭。30多颗卫星我们准备分3—4批组批投产,开展多星、多箭的并行测试和试验工作。”赵小津说。据记者了解,这种更新的运作模式,会大大提高生产率。

  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技集团也从航天产业大发展中大为受益。“十一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收入从390亿元增长到994亿元,增长155%,利润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84.7亿元,增长450%。2010年,航天科技集团实现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22%。2011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9.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也反映了行业高景气度的持续。

  赵小津告诉记者,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公司有直接带动作用,其辐射带动作用更是巨大的。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航天产业发展带来的效应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方面,带来最明显经济效应的莫过于卫星应用产业。有专家预测,我国正在建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其导航应用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除了直接效应,航天产业所带来的间接效应更是难以估量。根据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当年,美国耗资24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带动了500多项高科技专利技术的发明,并衍生出3000多种技术成果。

  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来自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航天产业每年有将近3000亿元收入,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可提升空间巨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产业高速发展,大型化为未来趋势

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产业高速发展,大型化为未来趋势

压力容器作为工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过程装备,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化工、煤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光伏与医药等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上下游的关联性正逐步提升,压力容器产品的需求与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下游行业景气度的提高将会带动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进而带动压力容器需求的增长。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磨床行业下游多点开花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 高端化仍是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磨床行业下游多点开花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 高端化仍是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磨床行业下游受益于汽车、工业机器人、造船等领域发展,需求空间广阔,且已形成多元产品体系,外圆磨床为第一大品类。行业国产替代成效显著,2024 年国产化率突破50%,但高端供应能力不足,外圆、平面磨床仍处贸易逆差。整体市场竞争分散,但平面磨床细分市场高度集中。未来,人形机器人若实现规模化,有望为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

2025年10月24日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真空室作为能在内部创造并维持高真空环境的核心结构,是众多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摇篮”。当前,中国真空室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下游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晶圆厂大规模投产,以及新能源领域核聚变项目密集启动与光伏产能全球集中,共同催生了旺盛需求。然而,行业迈向高端化仍面临高端技术壁垒、核心部件进口依赖、专业人才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离心泵作为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基础装备,2024年受下游建筑楼宇、市政水务等传统领域需求低迷影响,市场规模跌破千亿元。但数据中心、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正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离子注入机行业发展与半导体产业深度绑定。近年来,在国产替代进程推进、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技术迭代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从 2020年的88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6%。这一不断扩大的市场体量,既为离子注入机在半导体制造环节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也为其行业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近年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由2018年165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52亿元。一方面,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等离子体清洗设备通过高活性粒子束实现纳米级表面活化,将芯片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3nm制程工艺的突破更推动设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中,等离子体技术助力核聚变装置约束时间延长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颠覆性的技术正共同推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步入快车道。全球范围内约2.5亿个私人花园,以及欧美地区严格的草坪养护法规,构成了坚实且迫切的长期需求基础。与此同时,行业技术完成了关键跨越:以RTK、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为代表的融合导航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产品边界部署繁琐与路径规划不精的痛点,用户体验实现了质的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此后,历经试点探索、政策推动以及智能化升级,巡检无人机已从最初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也随之实现快速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452亿元。

2025年10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