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李士伟: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

导读:李士伟: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李士伟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0.7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上半年全省工业稳增长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面临形式错综复杂,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力气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低位趋稳态势,生产要素先行指标保持相对平稳,部分行业效益状况有所好转,部分地区逐步走出低谷,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降幅收窄

  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李士伟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0.7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51.1亿元,实现利税991.7亿元,实现利润376.1亿元。

  从地区看,大连、盘锦、营口、本溪和辽阳5个市保持正增长,其中大连市同比增长5.5%,盘锦同比增长5.0%。鞍山和铁岭相对平稳。上述7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降幅收窄,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汽车产量实现正增长,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依然较大;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方重工、大连重工起重、通用北盛、大船重工、沈阳新松机器人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稳中有进,产值均保持正增长。石化行业生产相对平稳,化工行业效益整体向好。石油加工业生产平稳、产销平衡,实现利润大幅提升。化学工业效益水平有所改善,企业盈利增长。冶金行业实现扭亏为盈,出口情况出现好转,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但钢铁产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低位运行,部分子行业降幅收窄,乳制品、植物油等行业呈增长态势。禾丰牧业、辉山乳业、雪花啤酒、双汇肉类等重点企业保持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出现回稳势头,集成电路产业增速加快,光伏产业逐步走出低谷。华录集团、大连阿尔卑斯、锦州阳光能源等重点企业保持高速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正增长,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据悉,2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呈逐月趋稳态势,上半年全省累计工业用电量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全省累计货运量同比增长1.7%。上半年,工业完成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量的47.8%,制造业税收总体保持平稳,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2.1%、增收13.5亿元,钢铁业连续两个月税收实现正增长。

  6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7.8,已连续49个月下滑,但降幅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9个月收窄。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与上年大体持平。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16.3%,企业三项费用同比下降6%。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11.8%、4.2%和1.9%,企业降本增效效果初显。

  力促稳增长

  李士伟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上半年,辽宁制定出台了《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推进首批5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目前已有9户企业项目建成;新松机器人“医药包装材料智能化丁基胶塞车间”等5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支持计划,沈鼓集团“鼓风机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2016年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同时,组织制定了《2016年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6类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735项。

  李士伟说,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围绕以沈阳i5智能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产品、电力能源等重大工程,组织开展系列产需对接活动;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继续推进首批50户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建成10户左右标杆企业,年内再确定50户左右试点示范企业。继续组织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与省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对接合作;积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抓紧出台促进八大产业发展政策;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本钢冷轧高强钢、辽宁忠旺系列铝型材、辽阳石化俄油优化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业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模具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中国快速成长 多领域融合成关注热点 相关企业持续受益

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中国快速成长 多领域融合成关注热点 相关企业持续受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效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市场规模达98.39亿美元,同比增长 7.59%。预计2029 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8.55 亿美元, 2024-2029年CAGR为 7.09%。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加速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

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加速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

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规模化生产优势及持续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全封活塞压缩机生产第一大国地位。2024年,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达2.95亿台,同比增长14.34%,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其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87.02%,较2023年提高2.15个百分点。

2025年08月11日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国产化有望加速 上游“最强大脑”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国产化有望加速 上游“最强大脑”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五轴数控机床为当前工业母机领域较高技术水平。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直接关联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国家工业实力。当前伴随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与升级,市场对高精度的机床需求日益增长,此外复杂化及定制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变化也将加速机床的更新换代进程。而五轴联动技术代表着当前机床技术的巅峰,是处理复杂曲面加工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国产厂商市占率已超九成 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国产厂商市占率已超九成 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协作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新兴细分赛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灵活、安全、易用的自动化设备,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例如在3C电子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工艺复杂,企业需要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线变化的自动化设备,协作机器人正好满足了这一需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当前,由于价值高昂(欧克科技5.6M幅宽全自动抽纸折叠机价格为2300万元),有70%的中小厂商仍以较落后的半自动化设备为主,较少使用智能设备,且生产线较老旧。随着我国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为国内生活用纸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智能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绿色化,在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减少污染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自1953年美国研制出首艘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以来,各国均开始积极研制水下机器人。相比之下,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进步,我国在此期间引进技术并开展自主研发。21世纪以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水下机器人取得显著突破,成功研制出“蛟龙”号、“潜龙”系列等先进设备

2025年08月01日
全球空气源热泵产销双降 亚洲主导地位强化 中国梯队竞争显现

全球空气源热泵产销双降 亚洲主导地位强化 中国梯队竞争显现

进入2024年后,全球空气源热泵行业经历显著的结构性调整,生产量和销售量双双下滑。与此同时,全球空气源热泵行业呈现“亚洲主导地位强化、欧洲市场收缩、北美逆势增长”的鲜明特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空气源热泵生产国,2023年产量占比超过50%。2024年,行业呈现明显颓势,销售规模同比下滑7.7%。此外,我国空气能热泵市场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特征

我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特征

近年来,我国3D工业相机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55%。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102.64%减少至2024年的19.18%。

2025年07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