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李士伟: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

导读:李士伟: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李士伟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0.7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上半年全省工业稳增长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面临形式错综复杂,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力气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低位趋稳态势,生产要素先行指标保持相对平稳,部分行业效益状况有所好转,部分地区逐步走出低谷,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降幅收窄

  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李士伟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0.7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51.1亿元,实现利税991.7亿元,实现利润376.1亿元。

  从地区看,大连、盘锦、营口、本溪和辽阳5个市保持正增长,其中大连市同比增长5.5%,盘锦同比增长5.0%。鞍山和铁岭相对平稳。上述7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降幅收窄,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汽车产量实现正增长,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依然较大;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方重工、大连重工起重、通用北盛、大船重工、沈阳新松机器人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稳中有进,产值均保持正增长。石化行业生产相对平稳,化工行业效益整体向好。石油加工业生产平稳、产销平衡,实现利润大幅提升。化学工业效益水平有所改善,企业盈利增长。冶金行业实现扭亏为盈,出口情况出现好转,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但钢铁产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低位运行,部分子行业降幅收窄,乳制品、植物油等行业呈增长态势。禾丰牧业、辉山乳业、雪花啤酒、双汇肉类等重点企业保持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出现回稳势头,集成电路产业增速加快,光伏产业逐步走出低谷。华录集团、大连阿尔卑斯、锦州阳光能源等重点企业保持高速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正增长,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据悉,2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呈逐月趋稳态势,上半年全省累计工业用电量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全省累计货运量同比增长1.7%。上半年,工业完成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量的47.8%,制造业税收总体保持平稳,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2.1%、增收13.5亿元,钢铁业连续两个月税收实现正增长。

  6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7.8,已连续49个月下滑,但降幅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9个月收窄。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与上年大体持平。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16.3%,企业三项费用同比下降6%。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11.8%、4.2%和1.9%,企业降本增效效果初显。

  力促稳增长

  李士伟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上半年,辽宁制定出台了《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推进首批5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目前已有9户企业项目建成;新松机器人“医药包装材料智能化丁基胶塞车间”等5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支持计划,沈鼓集团“鼓风机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2016年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同时,组织制定了《2016年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6类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735项。

  李士伟说,下一步,辽宁将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围绕以沈阳i5智能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产品、电力能源等重大工程,组织开展系列产需对接活动;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继续推进首批50户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建成10户左右标杆企业,年内再确定50户左右试点示范企业。继续组织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与省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对接合作;积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抓紧出台促进八大产业发展政策;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本钢冷轧高强钢、辽宁忠旺系列铝型材、辽阳石化俄油优化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业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模具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PCB电镀设备行业:多因素驱动下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 自动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

PCB电镀设备行业:多因素驱动下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 自动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

虽然与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PCB制造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凭借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在劳动力、资源、政策、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势,全球电子制造业产能向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进行转移,我国成为了全球PCB产业增长的动力引擎,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PCB制造中心。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储能温控行业:液冷有望超过风冷 市场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我国储能温控行业:液冷有望超过风冷 市场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近年来,我国储能温控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产品销售额由2019年的2.1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26.6亿元。这一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供需两端的协同推动。目前,储能温控技术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其中具备更高散热效率、更快散热速度和更优均温性的风冷储能温控正快速崛起,未来有望成为储能温控市场主流。我国储能温控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2025年06月23日
我国内燃机进口量持续减少 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我国内燃机进口量持续减少 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我国内燃机应用市场呈现出集中化的特征,2024年乘用车和摩托车两大领域合计占比超过75%。近年来,行业总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2025年1-5月销量达2164.27万台,较2024年同期增长16.36%。与此同时,其进口量从2020年200.75万台降至2024年76.92万台,但进口均价持续上涨。此外,在“双碳”战略推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光伏设备行业蓬勃发展 国内厂商正通过客户绑定+正向研发开拓全球市场

我国光伏设备行业蓬勃发展 国内厂商正通过客户绑定+正向研发开拓全球市场

在追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光伏产业已然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其地位日益凸显,这也为光伏设备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到目前,光伏已成功超越水电,跃居全国第二大电源。2024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达887 GW,与2023年底的609 GW相比,增长45.5%,占全部装机容量的26.5%,仅次于火电;其中新增装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制冷设备行业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未来市场仍有望延续正向增长

我国制冷设备行业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未来市场仍有望延续正向增长

近年在全球经济不断增长、行业需求日益旺盛以及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制冷设备的应用范围正在持续扩大。目前制冷设备行业下游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核电、化工、零售、食品、制药、冷链物流等行业。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涡旋压缩机行业: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变频产品内销占比提升

我国涡旋压缩机行业: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变频产品内销占比提升

我国涡旋压缩机主要应用于轻型商用空调、热泵及冷冻冷藏领域。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完善,其应用边界正不断拓展,加速向储能、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渗透。近年来,我国涡旋压缩机总销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协同拉动,其中内需市场发挥着更为关键的驱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

2025年06月16日
制冰机市场稳步扩张 中国产业链完善、技术成熟 产品将向全球化、小型化发展

制冰机市场稳步扩张 中国产业链完善、技术成熟 产品将向全球化、小型化发展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近年来,全球制冰机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全球制冰机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44.8亿元增长至21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预计到2028年,全球制冰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2亿元。

2025年06月14日
我国XR设备行业新机遇或来临 市场呈显著分化态势 AR设备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主流

我国XR设备行业新机遇或来临 市场呈显著分化态势 AR设备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主流

近年来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扩展现实(XR)设备作为前沿技术的产物,一直备受关注。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球范围内元宇宙相关概念出现降温,使得实体的XR产品市场出现萎缩。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为731万台,同比下降10.3%。其中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设备在2024年的出货量为652.8

2025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