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航空产业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 未来向产业综合体迈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航空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前景研究》显示,航空产业园是以飞机生产制造为主轴,带动零部件加工、改装维修、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航空旅游和航空教育培训等产业,重点构建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发展结构。在产业结构上以各航空产业板块形成各自较为完善的航空生产体系,且相对比较集中,自主配套率较高。

航空产业园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航空产业园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由2016年的58个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91个。

2016-2021年H1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0年占比达33%。其次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20%、16%。西南、华北、华南地区占比较小,分别为9%、7%、4%。

2020年我国航空产业园地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省市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陕西省航空产业园数量最多,为11个。其次是山东省,航空产业园数量为9个。安徽省、江苏省航空产业园数量均为8个。

2020年我国航空产业园省市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经营模式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分为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模式的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采用“核心基地+服务区”模式的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和以“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园区三大类。

我国航空产业园主导模式分类

类别

具体模式

典型案例

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

以航空制造业为主体的通航产业园是依托通用飞机整装及零部件生产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构筑通航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产业链,主打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总装一体化园区。

以中航工业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的模式,基地位于栾城县石家庄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主打通航垂直整合产业发展模式,向上延伸产业链构筑通航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产业链。

以服务产业力主导

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采取“核心基地+服务区"的模式,在通航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拓展通航服务功能,通航服务包括通航作业、飞行培训、飞行俱乐部和FBO等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

以北京密云通用航空产业园、北京平谷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依托于基地所处的良好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大力推动航空产业发展。

综合型产业园

依托于当地经济及产业的优势,在区域内形成综合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并配备独立的周边产业及生活服务附属功能空间。

以大连通航产业园为代表,园区建设涵盖了通用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大型商业和地产开发,采取“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的模式,打造上游研发、制造和下游通航服务产业链,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经营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广东省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区总投资最高,达1300亿元,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江西省的南昌航空工业城,总投资达300亿元,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目前落户项目达55个。

截至2020年我国部分航空产业园经营情况

省市

名称

入园企业

规划面积

总投资

广东

珠海航空产业园

-

99平方公里

1300亿元

江西

南昌航空工业城

落户项目55

25平方公里

300亿元

吉林

长春航空产业圈

 

100万平方米

100亿元

四川

北川通就产业丽

20家以上(估计)

15平方公里

90亿元

湖北

宜昌通航产业园

-

500

20亿元

黑龙江

哈尔滨航空产业园

50

34万平方米

16.75亿元

陕西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63

40平方公里

-

天津

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械)

63

102平方公里,

-

河南

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

47

21.3平方公里

-

湖南

株洲通用航空城

25

58.1平方公里

-

北京

北京航空产业园

-

4502.65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缺乏科学规划与协同统筹,产业没有形成有效发展模式普遍盈利差等问题。未来,随着园区产业链的继续延伸,当园区现有的空间规模和附加功能不能满足这一发展要求时,成熟期的航空产业园就面临着向更高级的城市功能区的方向转型,而综合性的临空产业综合体将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航空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机床出口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且数控机床国产化加快

我国机床出口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且数控机床国产化加快

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自2021年以来,我国机床出口金额不断增长且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商品出口额217亿美元,同比增长4%;进口金额为102亿美元,同比下降8.6%,贸易顺差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标志着我国机床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且竞争力不断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风电主齿轮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上风电有望成为需求新增量市场

我国风电主齿轮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上风电有望成为需求新增量市场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扶持及技术进步驱动下的持续降本提效,我国风电装机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2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20%左右来看,预计2024-2025 年我国风电行业有望进入加速

2025年07月28日
“无边界”时代到来!割草机器人行业迎快速进击窗口期 九号、松灵等已布局

“无边界”时代到来!割草机器人行业迎快速进击窗口期 九号、松灵等已布局

近年来,在技术突破、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法规、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效应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割草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快速进击的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出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20万台量级,标志着割草机器人正式从“埋线式”迈入“无边界”时代。

2025年07月28日
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低碳驱动中国成最大市场 三花智控份额遥遥领先

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低碳驱动中国成最大市场 三花智控份额遥遥领先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在家庭、商业、工业等领域的普及率不断上升,带动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需求增长。2020-2024年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规模由275亿元增长至364亿元,预计2029年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16亿元。

2025年07月27日
政策、技术、需求共振 预计2029年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政策、技术、需求共振 预计2029年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智能养老设备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点推进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和发展。例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养老体系的三大核心指标,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

2025年07月25日
全球起重机械行业:中国内需低迷但出口积极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领先欧美品牌

全球起重机械行业:中国内需低迷但出口积极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领先欧美品牌

起重机械是一类物料搬运机械,其应用场景多元,包括建筑工程、港口码头、制造业、矿山、电力、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近年来随着风电、新能源基建、港口物流及大型工业项目需求释放,全球起重机械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2025年07月20日
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混凝土泵车出口实现量价齐升

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混凝土泵车出口实现量价齐升

混凝土机械是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导致混凝土机械销售额收缩。2020-2024年,全球混凝土机械销售额由109亿美元下降至64亿美元。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恢复性增长 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型升级仍为企业“生存刚需”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恢复性增长 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型升级仍为企业“生存刚需”

2024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的背景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展现出了恢复性增长态势。尽管受低基数效应减弱的影响,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步伐。

2025年07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