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那科、西门子强势垄断 其余品牌市场难突破。翻阅行业历史档案,中国工业报记者发现我国数控系统在“九五”期间就已取得技术全面突破,但市场却仍然被发那科和西门子两大国际品牌所垄断,且他们垄断世界市场已有30余年,在我国也有20多年。
翻阅行业历史档案,中国工业报记者发现我国数控系统在“九五”期间就已取得技术全面突破,但市场却仍然被发那科和西门子两大国际品牌所垄断,且他们垄断世界市场已有30余年,在我国也有20多年。
由于他们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而且为了更好地占据市场,他们曾连续采取了大幅度降价措施,使与国产系统的价格由原来差2~3倍变为现在只差30%左右。
更重要的是我国数控系统产业还有过两次大范围内性能不可靠的信誉影响,用户至今仍心有余悸。
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主开发的普及型数控系统可靠性在未经充分验证的条件下,大面积推广使用,造成在市场上“倒牌子”的恶劣影响。还有一次是在后来一段时期,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引进技术生产的数控系统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来源受阻,被迫采取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的措施,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再次在市场上影响了全行业的信誉。
在这样情况下,用户大多数选择世界知名品牌而不是国产系统(选配数控系统一般以最终用户意愿为主)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从强手手中夺回已经丧失的市场份额无疑会更加艰难。
不过现在在技术上能与发那科和西门子抗衡的还有很多企业,比如德国的海德汉、法国NUM、日本三菱、西班牙FAGOR等,特别是美国GE曾经是世界数控系统的技术先导,但尽管这些公司多年来积极开拓市场,但市场份额仍未能显著改变发那科和西门子所占的比重。
坦诚地说,近年来国产数控系统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已大幅提高,与国外的差距也不断缩小。从技术层面看,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已基本满足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的技术要求,国产高档数控系统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然而技术上的突破并不等于市场上的突破。特别是在数控系统正朝着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等国际数控系统厂商生产的能够实现多轴、多通道、高速和高精度切削、复合化加工的数控系统已经在市场上畅销,而我国数控系统的产业化却依然无法消除国内用户对国产数控系统可靠性的疑虑。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