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五洋纺机生产自动化与产品智能化齐头并进

         导读:五洋纺机生产自动化与产品智能化齐头并进。把纱线放入机器,就能一次性织就成衣,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样式和细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流程。看似普通的纺机,可以同时生产衣服、手套、袜子等成品。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占地近 8 千平方米的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可以说让人看到未来纺织工厂的模样。这也是纺织行业首条智能生产线。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纺机配件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把纱线放入机器,就能一次性织就成衣,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样式和细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流程。看似普通的纺机,可以同时生产衣服、手套、袜子等成品。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占地近 8 千平方米的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可以说让人看到未来纺织工厂的模样。这也是纺织行业首条智能生产线。

         虽然纺织业整体上遭遇严峻挑战,五洋纺机公司自创的艾诗丽品牌全成形服饰依然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价格远高于传统产品,但满负荷生产也难以满足客户的订单要求,市场空间巨大。”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有些兴奋地说。

         原来的服装是纱线经过整经、织布、印染、裁剪、缝制等工序做成传统服装,现在是纱线直接上机,一体编织、一次成型,还能个性化定制。这种生产流程的进化,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智能化升级。

         据王敏其介绍,早在 2006 年,五洋纺机就开始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出多维精协嵌入式控制系统,电子送经、牵拉、张力智能控制等技术成果,实现了经编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保持每年 3 项左右的科研成果通过相关鉴定,性能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耗费 6 年时间研制的高速复合针单针床经编机,其生产出应用在太阳能充电帆板上的关键材料——“半钢性玻璃纤维网格基布”,已应用于天宫一号等,卫星天线也已应用到天通一号和北斗卫星上,打破了国外在这些领域的垄断。

         2011 年,五洋纺机公司抓住国家实施首批智能专项的契机,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经编设备,颠覆了服装生产从织布、裁剪到缝制的传统模式,将服装制作的 3D 打印、一体成型、一幅多款变成了现实,适应了服装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定制的智能生产新需求。

         服装一次成型,只是五洋纺机开拓新市场的探索之一。在纺织机械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的王敏其深知行业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在颠覆纺织业。最近几年,王敏其和五洋纺机做的正是这些“颠覆性”探索,并且小有成就,得到业内认可,也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效益。
作为纺织机械生产企业,五洋纺机自主研发的智能经编生产线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对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实现了全面信息化管理.并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掌握订单生产和交货进度,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五洋纺机成功开发了数控多梳经编机、贾卡压纱板经编机、双针床提花经编机、高速单针床经编机、全成形智能服装经编机等产品,产品已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加拿大、欧盟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 5 项、国际专利 9 件、发明等专利 135 件;完成工信部下达的国家标准 1 项、行业标准 7 项的制订;公司“五洋”和“柳绿”商标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五洋”品牌价值评估达 38.05 亿元。

         与此同时,五洋纺机公司打造的纺机生产数字工厂,各种数字及智能装备、关节机器人、AGV 小车、立体仓库、堆垛机器人等设施已经陆续建设和运行,在全部完工后,整个车间不仅能做到自动化生产,还能实现产品自动入库及智能化管理。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数字工厂一人可操作多机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至少节省 50%的人工,提高 5倍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成品率达到 99%以上,用“技术红利”代替了“人口红利”。

         王敏其认为,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致力于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投资,虽然不一定马上产生效益,却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他的理想是,在“智能制造时代”打造成熟的智能工厂,打造百年企业,并助力纺织行业走出一条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发展道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为3.6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