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物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亟待加快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要促进物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和新业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共享、创新、创业平台。”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在日前召开的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电子贸促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表示,2016年我国物联网的市场营销已经超过9000亿元,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贾雪琴介绍,从2016年开始,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已经开始超过智能手机、智能电脑和PC机的总和,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增长将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个很大的新空间。

  张琪表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伴随着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金系列”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多年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民生改善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琪介绍,从2000年开始率先启动了物联网的感知技术的应用,以RFID应用为嵌入点,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等,金卡工程在12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了物联网RFID感知技术的试点和工程示范,2016年整个中国物联网的市场营销已经超过9000亿元。

  贾雪琴表示,虽然物联网发展总体趋好,但是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是我国的传感器产业比较薄弱;二是行业当中深度的应用面对很多障碍,不仅是技术方面还有对行业的理解和对行业政策的熟悉程度;三是以平台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四是标准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还不太突出;五是现在兴起的边缘计算会带来一些新的产业机遇,所以需要进一步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六是物联网的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于未来物联网发展方向将何去何从?贾雪琴认为,主要的发展目标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对产业的引导,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发展。一是补短板,采用优势技术带动弱势短板,提升智能化水平。二是建立生态平台,综合考虑一体化的布局,建立互促的发展机制。三是促进协同,要考虑跨环节标准制定和软硬件协同。四是深度物联网的应用和各界的共同努力。抢占网络安全科技制高点

  谈到物联网网络安全,张琪认为,物联网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必须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要尽快突破关键感知核心芯片及软件,掌控发展的主动权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依靠创新推动发展。

  张琪表示,要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攻克,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要把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植根于国内信息通信产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国家网络。

  张琪特别强调,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各个行业各地的信息技术应用,必须要植根于中国自主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上,要产用结合,两化融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国自主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感知芯片和系统软件,以及完整的配套产业、应用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坚实基础上。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要抓紧把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战斗力和新动能。智能化升级传统产业

  贾雪琴表示,推动物联网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当前有一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规模化消费升级兴起。传统的产业智能化升级,主要体现在当前各国都在利用物联网升级工业和制造业来提升竞争优势。

  张琪表示,创新开创未来。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位置,要敏锐地把握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要探索和发展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要推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新时代,所以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要促进物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共享、创新、创业平台。

  张琪表示,要以信息化引领制造业升级,培育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中国实体经济由大变强,加速重构全球体系和竞争格局。

  最后张琪建议,要从多方面做好信息化引领,推动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的新空间。要促进高端的装备和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的跨越。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步伐,培育生物经济的新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引领新的消费,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的新优势,特别是空天、海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核技术领域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合作的新路径。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发展的新生态。

  专家们表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景气度向好 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景气度向好 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铜、金、铁矿为矿山装备的主要下游,对应矿商资本支出较大,较大程度地影响矿山机械行业需求的景气度。2022年铜矿、金矿、铁矿开采为矿山机械主要需求领域,占比分别为24.3%、24.6%、7.4%,总占比超过50%。

2024年04月29日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 我国冷却塔规模增长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低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 我国冷却塔规模增长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低

冷却塔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的散热装置,往往是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伴随者。近年来在下游需求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冷却塔行业增长明显。2014-2020年我国冷却塔市场规模由84.7亿元增长至155.8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冷却塔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

2024年04月28日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也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通风情况及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的影响,这也使得新风系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2024年04月26日
我国轻型输送带行业: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下游庞大应用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轻型输送带行业: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下游庞大应用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但目前轻型输送带占比仅达10%,在市场上的应用需求尚未得到完全释放。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输送带的总产量达到5.6亿平方米,其中重型输送带的产量为5.04亿平方米,占比为90%;轻型输送带的产量为0.56亿平方米,占比为10%。

2024年04月26日
我国氢管道行业分析:氢能项目投资增加带动需求上升 国产管道成本优势大

我国氢管道行业分析:氢能项目投资增加带动需求上升 国产管道成本优势大

氢能具有热值高、来源广、副产物只有水等优点,其作为清洁能源被寄予替代化石能源的厚望。近年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推动下,国内制氢项目投资大幅增加。截至2023年,国内已有9个省份公布35个氢能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650亿。其中,绿氢项目达到7项,商业化进程加快,产能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4年04月23日
民营力量冲天起 我国运载火箭行业运力瓶颈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民营力量冲天起 我国运载火箭行业运力瓶颈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与spaceX的运载能力相比,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偏低,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来满足星座大规模部署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发射能力。实施上,近年来,国内企业也积极研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相关火箭及商业航天,如从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本来看,呈现下降趋势。

2024年04月23日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分析 老旧小区改造有望带来租赁业务增量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分析 老旧小区改造有望带来租赁业务增量

根据数据,中国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从2016年的19.1%增加到2020年的26.4%,从业人员老龄化特征明显。2016-2022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建筑业年平均工资由52082元增长至78295元,城镇私营单位中建筑业年平均工资由44803元增长至60918元。

2024年04月16日
工业级无人机行业现状:与消费级无人机规模差距逐渐缩小 市场竞争格局已显

工业级无人机行业现状:与消费级无人机规模差距逐渐缩小 市场竞争格局已显

根据数据,2019年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为381亿元,占比57.99%;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为276亿元,占比42.01%。预计2024年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达949亿元,占比22.83%;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3208亿元,占比77.17%。

2024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