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科技重大专项助力数控机床产业大发展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8年多时间,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中央财政资金投入91.14亿元,新增产值约706亿元,在行业研究机构、重点企业建设了18项创新能力平台、部署了70个示范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5500多人……

 
  近日,科技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介绍了数控机床专项实施8年多来取得的可喜成果。

  攻坚克难成果显著

  “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数控机床专项实施8年多来,广大机床企业、用户企业和专家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

  据介绍,从2009年专项实施初期,数控机床专项重点对市场需求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研发进行了部署。“十二五”末期,我国机床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和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机床企业开发出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制造技术趋于成熟,重型锻压装备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
http://www.chinabaogao.com/search?c=1&q=%B5%E7%BB%FA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通过数控机床专项的着力布局和有效实施,机床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逐步完善。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数控机床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介绍,2016年底,我国自主提出的用于检测五轴联动机床精度的S形试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检测领域标准“零”的突破。

  数控系统是机床装备的“大脑”,是决定数控机床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价格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而基础薄弱、“缺心少脑”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等是制造装备最重要的关键基础部件。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形成“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的创新。

  数控机床专项部署实行全产业链布局,国产数控系统实现部分技术的原创超越(如嵌入式一体化数控装置硬件平台等)。企业掌握了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与批量生产技术,在多通道、多轴联动、高速插补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技术水平。2016年,数控机床专项支持研发的高档数控系统已累计销售10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启动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中档数控系统实现了批量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25%。形成了3家产业化生产基地,专项支持的数控系统合计已实现销售近40亿元。滚珠丝杠、导轨、动力刀架等关键功能部件在精度、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数控机床专项实施以来,重点领域装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以五轴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在飞机典型结构件、航天复杂与精密结构件、飞航导弹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实现批量示范应用,为大飞机、新型战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例如,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和万吨级铝板张力拉伸机等“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航空型材制造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型贮箱成套焊接装备、大型强力旋压设备、自动钻铆设备等航天特种制造装备,为长征五号、天舟一号等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汽车制造领域,济二研制的大型快速柔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五年来成功出口9条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专项实施之初,我国在高端制造装备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专项8年的引领和带动,形成了涵盖航空航天、汽车、高档机床等重点领域典型装备的十大标志性成果,基本代表了我国高档机床装备研发与应用的最高水平,先后为核电、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在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实现了突破,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国家安全。”卢秉恒表示。

  面向未来迎风搏浪

  虽然数控机床专项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随着国际机床市场和技术飞速发展,也要看到我国的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在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等方面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同时与国外机床行业在网络化和智能化、成组连线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也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风险。

  关于今后的发展,罗俊杰表示,数控机床专项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全面提升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攻克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技术;加大应用验证和示范,满足国家战略新需求,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支撑。同时持续探索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技术研究和高端人才基础,继续加大落实专项研制设备制造过程的工艺验证和用户领域的示范应用,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可靠性、成套成组工艺和智能化水平。在军工机床长效合作机制基础上,持续推进国产数控机床与军工行业深入合作,积极搭建机床行业与军工、汽车等重点领域的产需对接平台,有机床企业与用户联合开展预研,为用户提供包括设备及典型工艺方案在内的成套解决方案。

  “中国机床与装备产业的‘航空母舰’已经试水前行,假以时日,中国机床及装备产业‘巨舰’将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大潮中迎风搏浪。”卢秉恒表示,下一步,数控机床专项将与国家其他科技项目和地方科技项目紧密衔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创新研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铜箔用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决定高端锂电铜箔与电子电路铜箔的质量与良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关键设备。行业具备极高壁垒,涵盖钛材熔炼、超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跨学科系统集成等多重难关,长期被海外厂商主导。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扩张及电子电路升级的需求拉动下,极薄化、大幅宽铜箔产能加速投放,推

2025年10月27日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冷却塔作为工业循环水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散热装置,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型紧密相连。当前,我国冷却塔行业呈现出“传统需求为基,新兴场景驱动”的鲜明特征:一方面,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工业的存量改造与节能需求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算力爆发与核电产业重启,正为行业注入强劲的增量动力。在“双碳

2025年10月27日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近十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化工、机械、核电等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压力容器制造业也被带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规模等众多方面全面提升。2020-2024年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由1586.80亿元增长至2307.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81%,行业在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