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1.转变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成才的空间环境
输变电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在制订相关政策上给予关注,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技术队伍人员的相应待遇。
2.创新管理机制与人才使用机制
完善“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技术好、干得好、效率高的收入就高,让“能者上,庸者下”不再是空谈。
3.打破原有的评聘机制,建立青工技能激励评聘机制
要扩大考评工种范围,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构建技能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4.应制订成熟的行业技术政策
对于输变电行业,应系统地、针对性地制订行业技术政策,不能用临时性、指示性之类文件替代专业技术文件。如“新技术推广及应用”、“反事故措施”、“控制工程造价”等文件。
5.建立健全技术培训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的、规范的包括培训需求提出、培训需求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课程适用性评估以及培训绩效改进情况评估等在内的技术培训机制。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丰富培训的内容,注重培训的方式方法。分级别培训,分对象培训,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输电行业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中。同时,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师带徒”等活动,将成绩直接和晋升、调资、奖金挂勾;制订规范可行的“优胜劣汰”奖惩制度;定期表彰优秀技术人员,树立模范典型,以此增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建立新成长劳动力技术、技能成才的培养体系。
6.提高输变电器材设备设计、采购质量
为了保证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质量安全,在工程项目立案、设计、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设计方案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设备质量有保证,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把好设备质量关。在设备招标采购中要对厂家信誉、资质、业绩、售后服务严格把关。
7.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输变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大致上有两个过程:一是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二是运行过程的环境影响。
(1)施工期环境影响。变电站站址及线路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将破坏现有地表、植被等,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土建施工时由于混凝土搅拌及基础打桩等施工机械的作业、工程车辆的行驶所产生的噪声与扬尘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运行期环境影响。由于变电站、输电线路沿途拆迁相关的房屋、砍伐林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变电站站址、线路走廊及塔基占用土,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功能及结构;变电站、输电线路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局部电晕放电产生高频的干扰波,这些电、磁场和干扰波都可能对人、动植物、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产生一定的干扰;变电站、输电线路电气设备会产生较高的连续电磁性和机械性可听噪声,均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建议:变电站、线路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规划、选线、定位、设计、施工、运行各个过程都应密切注意环保问题。线路尽量减少基面开挖,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塔位四周构筑排水沟和必要的护坡。线路走廊资源紧缺地区,采用布置紧凑的塔型;人口密集、耕地较少的地区及大面积机耕地区不宜采用拉线。应积极研究少砍树、少拆房的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8.改善施工运行条件,努力创造良好劳动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输变电行业施工安装和运行检修主要靠人力操作,机械化程度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特别是许多山区变电站或线路远离交通线,大量施工器材、材料、设备甚至施工用水都是人或畜背上山,人工开凿土石方;运行人员步行巡线。为改善施工运行条件,势必要逐步采取机械化,采用先进的施工运行设备以及奏效快的小型化施工检修机具,以尽量减少劳动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