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制造行业优势丧失的根源分析

  报告网摘要: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时也成为各国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宏观数据不容乐观,持续遭遇下行压力,是我国工业制造业2014年下半年以来给全球市场的最直观反映。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制造行业优势丧失的根源分析。

  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时也成为各国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宏观数据不容乐观,持续遭遇下行压力,是我国工业制造业2014年下半年以来给全球市场的最直观反映。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制造行业优势丧失的根源分析。

  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随着阿迪、耐克的工厂迁离,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中国制造业整面临着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严重过剩两重困境,制造业泡沫的迅速膨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随着中国自然能源消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其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全面告急。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引进外资战略密不可分,外资利用中国廉价的生产要素让中国步入全球化的行列,使得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正如此,中国自己变成了与美国、日本媲美的制造业大国。

  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中国突然成了世界最大的钢铁、相机、玩具、体育用品、鞋、衣服、纺织品、电视、手机、笔——只要你想得到的东西——的生产者。最新高端制造业现状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然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几年后,由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复苏以及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国家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制造业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已发生明显变化。例如,随着许多企业的倒闭,一度繁荣的制造中心——广东东莞市制造业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令当地政府严重资金短缺。

  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者仅仅两年之后,面临着未来几十年“去工业化”的前景,而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一趋势。美国智库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15年,在美国销售的商品中,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将可能领先于中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中国制造优势丧失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在侵蚀中国的竞争优势地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这也正是最初外国企业为何要到中国来的原因。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

  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介绍,2011年底,海关总署对1856家出口企业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高达80.4%。有外资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欧元至3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31.8至2444.37元),而孟加拉国只有80 欧元(约合人民币651.8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约合人民币977.74元),如此来看,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2至3倍以上。

  二是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在科技、质量控制、管理、专业技术以及其他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笼罩在“中国制造”命运上的魔咒。

  改革开放后,通用、卡特彼勒、耐克、大众、丰田等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但中国仍无法替代的是这些品牌持有者的“脑袋”。这个“脑袋”,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最起码包括两种东西:一是技术,二是品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堪称世界“廉价”工厂的“帝国”,尽管拥有大量资源和人力,但中国仍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

  三是人民币升值因素。例如,人们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并且由于人民币升值,有的人会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外商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同时也不利于引进外资,造成资本外流。

  基于此,中国制造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越来越空心化。由于国内制造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以及产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加快外迁的步伐。部分小企业在越南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当地市场销售,另一方面还可以再出口到欧洲、美国,甚至是运回中国。

  中国制造业优势的丧失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务之急是给中国制造重新定位,这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不过,无论企业转型还是激烈竞争都是痛苦的,都会付出巨大代价。这两年来中小企业倒闭率上升就是明证。但转型标志着中国企业素质的提高,竞争可以历练中国企业的成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中国快速成长 多领域融合成关注热点 相关企业持续受益

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中国快速成长 多领域融合成关注热点 相关企业持续受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效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市场规模达98.39亿美元,同比增长 7.59%。预计2029 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8.55 亿美元, 2024-2029年CAGR为 7.09%。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加速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

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加速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

我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规模化生产优势及持续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全封活塞压缩机生产第一大国地位。2024年,我国全封活塞压缩机产量达2.95亿台,同比增长14.34%,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其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87.02%,较2023年提高2.15个百分点。

2025年08月11日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国产化有望加速 上游“最强大脑”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国产化有望加速 上游“最强大脑”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五轴数控机床为当前工业母机领域较高技术水平。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直接关联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国家工业实力。当前伴随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与升级,市场对高精度的机床需求日益增长,此外复杂化及定制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变化也将加速机床的更新换代进程。而五轴联动技术代表着当前机床技术的巅峰,是处理复杂曲面加工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国产厂商市占率已超九成 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国产厂商市占率已超九成 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协作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新兴细分赛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灵活、安全、易用的自动化设备,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例如在3C电子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工艺复杂,企业需要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线变化的自动化设备,协作机器人正好满足了这一需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当前,由于价值高昂(欧克科技5.6M幅宽全自动抽纸折叠机价格为2300万元),有70%的中小厂商仍以较落后的半自动化设备为主,较少使用智能设备,且生产线较老旧。随着我国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为国内生活用纸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智能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绿色化,在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减少污染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自1953年美国研制出首艘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以来,各国均开始积极研制水下机器人。相比之下,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进步,我国在此期间引进技术并开展自主研发。21世纪以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水下机器人取得显著突破,成功研制出“蛟龙”号、“潜龙”系列等先进设备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