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传统热企发力新能源供暖 我国新能源供热设备行业发展大有可为

        新能源供热设备是指采用风能、光伏等新能源,为使人们生活或进行生产的空间保持在适宜的热状态而设置的供热设施。目前,我国新能源供热的形势主要有地热、太阳能、热泵。

新能源供热设备及简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多能互补是目前国内在集中供热或供暖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燃煤供暖,空气、污水、熔岩、地热等都能用来供热,这些新能源供热方式正在逐渐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比如,2020年,济南市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1.9亿平方米,其中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5亿平方米,工业余热、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供热占比超过40%。

        近几年,传统热企也在发力新能源供暖。据了解,2013至2018年,济南热电共建设新能源供热项目31项,新建的睿冠能源站已经全面投入到运行调试状态。如果将此方式进行全国推广,那么我国新能源供热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睿冠能源站新能源供热系统及简介

新能源供热系统

供热情况

燃气热水锅炉供暖系统

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采用了六台进口卡吉斯燃气热水锅炉,使用水为介质,利用天然气作为输入能源。原生污水源热泵冷暖联供系统:不仅可以供暖,还可以实现夏季制冷,为周边居民单位提供冷源。无干扰地岩热供暖系统:为山东省内首套,完井深度2500,井底温度成孔后实测温度53.54,在钻孔中安装密闭岩层换热器,真正做到“取热不取水”

冷水相变冷暖联供系统

制热量为360千瓦,供热面积约8000平方米,制冷量525千瓦,供冷面积约5000平方米。低谷电蓄热高压电极锅炉供暖系统:配置有4台制热量为8兆瓦的电极式热水锅炉,另配有5357立方米的高温蓄热罐

空气源热泵+中低温相变蓄热设备供暖系统

通过直供和蓄能方式使用94台特灵空气源热泵,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实现10万平方米居民供暖。熔盐蓄热系统:为全国首创,真正实现了清洁供暖新方式的探索,本项目采用三元熔盐作为储能介质的蓄热设备,利用夜间8小时谷电蓄热方式,实现2万平米小区24小时不间断供暖

发热电缆储热供能系统

供热面积400平方米,利用夜间8个小时低谷电产生的热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客服大厅每天的热负荷需求,比传统电采暖费用降低35%以上。章丘电厂余热利用供暖系统:为保证睿冠能源站各新能源系统供热安全性,自工业北路引进一条直径400毫米高温管道进入能源站,供热面积可达80万平方米,作为新能源供热补充热源、调峰及应急情况下开启

光伏发电系统

建设位置位于睿冠能源站屋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可满足能源站内日常照明及办公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企业集中度方面,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供热设备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例如辽宁大卯新能源供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济南热力集团等。

我国从事新能源供热设备行业相关企业及经营范围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济南热力集团

热力生产和供应;提供热力技术开发、咨询、应用及供用热设施建设、维修服务;售电

辽宁大卯新能源供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等

营口环盈新能源供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新能源供热设备制造、销售、研发;采暖工程设计、施工服务;供热设备安装及维修;蓄热式电锅炉及配件、电力设备及配件制造、销售等

唐山工建新能源供热设备有限公司

仪器仪表、钢材及其压延产品、隔热材料、陶瓷制品、专用设备及配件批发、零售;热能专用设备技术开发(非研制)及技术服务(涉及行政许可项目除外)

招远市金鑫新能源供热设备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导管及配品配件销售及售后服务;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表、管件销售;房屋供热供冷工程、水电暖管道安装工程

景县晖淏新能源供热设备有限公司

电取暖设备、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燃气锅炉、饮水设备、中央空调销售、安装、维修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新能源供热设备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
        《2019年中国新能源供热设备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