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变压器行业集中度提高产品能耗标准提升

     导读:变压器行业集中度提高产品能耗标准提升。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用户方一时间难以消化,某种程度而言,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家标准与价格补贴机制,将对节能变压器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6月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20052-2013《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公告,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申请节能认证证书的工作也将于2013年12月31日前截止。

     根据公告,三相配电变压器标准比旧标准增加了能效等级内容,提高了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删除对“目标能效限定值”的规定。自10月起,三相配电变压器将执行新的能效标准。新能效标准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能效要求,部分高能耗产品将退出市场,变压器行业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低价竞争、质量下滑等乱象,将有望通过行业整合进一步提高集中度而得以解决。

     “能效等级”成重要衡量标准

     “过去配电变压器以S7、S9、S11等来划分的时代即将过去,未来衡量变压器是否节能将会以能效一级、二级、三级来划分,能效标准开启了节能变压器的新纪元。”包头巨龙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使用的硅钢铁芯变压器效率为96%~99.7%,由于数量众多,变压器本身消耗的电能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所有变压器自身消耗的电能占全国发电量的5%~10%,在配电网损耗中,变压器损耗占60%以上。

     与旧版本相比,修订后的新版本进一步提升了能效标准,取消目标限定值,增加能效三级指标。在针对10千伏三相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损耗要求中,将S11、S13、S15系列分别定义为相应的能效三级、二级和一级。同时进一步要求降低能效一级的负载损耗。对于10千伏三相干式配电变压器,将干式S11系列列为最低干式配电变压器的最低能效限定值。按照新的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未来三级能效以上的产品方可在市场上生产销售,二级以上作为节能产品,一级作为高能效领导者指标。

     作为配套推广政策,2012年1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和发展改革委又联合出台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实施细则》,对节能型变压器进行4元~30元/千伏安的财政补贴。推广产品为三相10千伏申压等级、无励磁调压、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额定容量30千伏安~1600千伏安的油浸式和额定容量30千伏安~2500千伏安的干式配电变压器。

     该范围涵盖S13及以上能效标准的硅钢变压器和SH15非晶变压器。

     “这意味着国家已将节能变压器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当变压器的损耗等于或低于国家鼓励性节能政策所规定的节能评价值时,该变压器就可结合其他指标被节能产品认证机构评定为节能产品,获得节能认证的产品将可享受国家鼓励性节能政策,并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之中。对深陷成本压力的节能变压器行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薛军说。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中指出,新增配电变压器应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推广应用S13以上型号节能型变压器不低于25%,农村和纯居民供电配电变压器有限采用调容变压器不低于10%和非晶合金变压器不低于15%。2011年后,新型节能变压器的使用比例以每年5%的速度逐年递增。2012年起,新增配电变压器全部使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推动节能型环保型配电变压器的广泛应用。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我国每年变压器需求量均在15亿千伏安左右,而变压器行业每年的产能则约有30亿千伏安。近几年来,国家电力建设速度放缓,国内变压器需求量有所降低,变压器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不争的事实。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惨烈,中标价低于成本价,国内变压器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今年三季度的利润率同比下降46%,很多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一大批配电变压器企业,甚至出现了牺牲产品质量

     而去恶意竞争的局面。”一位变压器生产企业负责人透露。

     “低价竞争与标准的缺失,让制造企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变压器产能利用率仅为50%,这意味着过半企业生产线停产或闲置,未来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兼并重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文波告诉记者。

     面对目前传统变压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国家鼓励发展节能型、智能化的配电变压器产品。对节能变压器制造企业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但除了技术层面的瓶颈,节能型变压器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是价格太高,成本太大。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用户方一时间难以消化,某种程度而言,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家标准与价格补贴机制,将对节能变压器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

     而企业更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练好内功,向产业上下游延伸,从提供差异化产品和特色服务入手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切实使用方案,由原来的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用户的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变,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干式变压产业专项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变压器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变压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变压器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变压器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变压器行业投资价值。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