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造船企业订单量稳定增长行业或将回暖

      导读:造船企业订单量稳定增长行业或将回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445亿元美元,2013年有望连续第三年实现年成交额超600亿美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网站近日消息透露,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船集团)与长期合作伙伴再签订了两艘21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

      造船企业频频收获订单

      2013年,船舶市场持续低迷。渤船集团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在不遗余力拓展新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同老船东的合作力度,此次两艘21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的签订,是渤船集团在经营领域取得的又一硕果。

      仍在力图扭转亏损局面、避免暂停上市的中国远洋,也在2013年最后几天,迈出了重新订购新船的步伐。

      据悉,中国远洋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造船协议,约定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下水、配备及交付四艘散装货船,协议总船价为1.08亿美元。目前,中国远洋还在研讨进行船队的更新改造,而在此前的五年,中国远洋都没有大规模订购新船。

      频频降临的“大单”,也让造船行业关注度有所上升,面对政策扶持及业务转型,行业或将出现回暖迹象。

      拆船补贴新方案出台

      近期,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共同发布《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提前拆解年限则放宽至提前1—10年,补贴基数提高至1500元/总吨,补助资金按各50%的比例分别在完成拆船和造船后分两次发放,有力缓解航运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增加改造信心。这对造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对于造船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认为,拆船补贴附加订购新船的要求,将给造船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从8月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以及管理层对做大做强航运造船业上看,此次拆船细则将会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航企申请拆船补贴的限制将会进一步放宽。”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至2012年我国完工的船舶中,占载重吨70%比例的都是处于低端的散货船。而淘汰低端散货船、生产高端船,成为目前有实力的造船企业的转型目标。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提出调整延续实施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该方案的出台,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现如今,包括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在内的有实力的造船企业都在大力推进海工装备的占比。

      中国海工机遇多

      在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如今,不少有实力的大型船企纷纷转行向海工装备制造行业转型。有些企业甚至具备独自承接海工装备的硬件建造能力。

      据报道,在海工行业被普遍看好的同时,某大型集团海工部总经理认为,造船业转向海工行业是今后的大方向。他指出,中国企业向海洋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今后可能将面临半个世纪的发展。

      国务院此前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峻过剩对立的辅导定见》。其中,明确提出造船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鼓舞现有造船公司向海工配备范畴搬运。

      目前,海工行业的发展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认为中国海工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445亿元美元,2013年有望连续第三年实现年成交额超600亿美元。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工业务总监陈巍旻指出,海工装备近几年并没有下行,而是持续上涨,预计未来到2020年还有很大的需求量。陈巍认为,目前船企需要技术装备做浮式钻井平台。“在大量寻找海洋石油活动之后,将需要海洋石油生产平台,企业需要为此提前做准备。”

      有一位长期从事海工行业的人士介绍,国际上存在大量未开发的海域需要海工装备,如非洲、中东等都没有海工装备,东非、巴西没有开采的海域也较多。“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中国南海开发。如果能通过国际合作,相信对于南海的开发将给海工装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前景。”

     中国造船市场运营格局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3-2017)》由中国报告网造船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造船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造船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造船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造船行业投资价值。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