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咖啡连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本土咖啡品牌异军突起

       一、中国咖啡连锁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1、门店大小模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咖啡连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显示。瑞幸“小店+平价咖啡”的模式一度被认为是本土咖啡行业里“最成功”的商业模型,但市场对于“极致单店模型”的终极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2平米的小店起家,被称为“上海性价比之王”的Manner,就靠着“极限压缩营业面积,极简的装修和高性价比的咖啡”的“上海静安模式”,走出了一条与瑞幸截然不同的道路。

       相较于瑞幸主力店为20-60平米的“小店模式”,Manner大部分门店都是没有就餐区的档口店,且普遍都在10 平米左右,最小的门店只有 2-3平方。

       压缩面积的好处显而易见,房租支出变小使得单店的成本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为其他成本支出节省出空间,在“产品、成本和利润”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
市场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门店模型

类型

主力店型面积

代表品牌

是否提供堂食

大店模型

100+

星巴克/Seesaw/M Stand

小店模型

20-30

瑞幸

mini店模型

10

Manner

店中店模型

2-5

挪瓦咖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直营、加盟模式对比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直营模式下,垂直管理下品控更容易,可有效掌握数据,品牌口碑较易保证,据统计,直营餐饮企业整体满意度更高。但是,直营模式一是资本、人力等制约下,门店扩张速度较慢,二是折摊费用和人力成本较高,单店盈亏对整体影响较大。
直营和加盟模式的对比

分类

细分

优势

不足

直营

品控有保障,可以有效监督和保证供应链、产品质量及客户就餐体验

需投入门店运营资金,扩张相对较慢,且扩张较依赖于资本支持及人员队伍培育等

加盟

单店加盟

不需要自己承担门店运营资金,可轻资产较快扩张,可借助加盟商本地优势

不利于品控和确保服务质量等

区域合作

可以借助合作方的资金和资源,也对品控有一定影响力

需要慎选适宜的合作伙伴,且尽可能实现双方利益平衡,推动合作稳定持续利益共享。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之相比,加盟模式下扩张通常较快,国际餐饮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发展中均选择加盟扩张,目前国内门店数量规模最大的星巴克、瑞幸都已从直营走向直营+加盟双模式,星巴克加盟占比已达到49%。但加盟模式非常考验品控与管理,一旦发生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整体品牌形象和生命力。

       当然本质而言,加盟模式并没有原罪,但这种业务模式主要对公司的管理半径、供应链、监督管理等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不同品牌定位、不同供应链及管理水平,不同地域下,直营和加盟可能各有千秋。

       此外,广泛使用于茶饮连锁品牌的区域授权模式,在我国咖啡连锁品牌整体规模扩张后,也值得借鉴使用。

       二、我国咖啡连锁行业代表品牌

       1、大型连锁咖啡品牌

       从连锁率来看,中国咖啡馆市场当前连锁率低,连锁品牌仅占所有咖啡馆数量的13%。尤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独立咖啡馆占比高达97%,多以类似上岛咖啡、两岸咖啡的但无品牌的老式咖啡主题简餐餐馆为主,精品咖啡馆占比不足1%。

       我国连锁咖啡龙头企业一度被星巴克独占,2017年异军突起的瑞幸通过资本的强势助力及轻量化的开店模式,短短几年内将门店数量超过星巴克,成为目前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随着入局者的增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来自加拿大的老牌咖啡品牌Tims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不长,在资本助力下,迅速开启了扩张模式。
2021年我国连锁咖啡代表品牌开店数量情况

品牌

时间

门店数量

瑞幸咖啡

202110

5300

2023年年底(预计)

5800-6900

麦咖啡

2023年底(预计)

4000

星巴克

20219

5306

易捷咖啡

2023年年底(预计)

3000

Tims Coffee

2021年底

300

未来数年内(预计)

1500

Manner

2021年年底(预计)

300

鱼眼咖啡

2021年年底(预计)

50-1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精品咖啡品牌

       长久以来,中国现磨咖啡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占据着75%份额的本土独立/精品咖啡品牌不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规模上,都难有作为,且存在感极低。因长期受困于商业模式和传统经营思维的束缚,独立/精品咖啡品牌的标准化和连锁化程度极低,并且深陷“3店魔咒”(即门店总数超不过3家)。以咖啡文化最为发达的上海为例,截止到2021年1月,其独立/精品咖啡品牌的连锁率也才刚刚超过35%。

上海咖啡馆业态比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咖啡市场非但没有受瑞幸退市的影响走向低迷,反而迎来了又一轮爆发。尤其是在最具潜力的现磨咖啡市场,顶级投资机构频频出手,过亿元的融资屡见不鲜,成为消费领域投资最火的赛道,主导这一波浪潮的并非星巴克,COSTA等老玩家,而是原本处在“边缘角色”的本土精品咖啡品牌们。

       截止到2021年5月份,发生在咖啡领域的融资事件就近20起,超千万的融资比比皆是。线下精品咖啡Manner一骑绝尘,半年内拿到三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获得超过3亿美元。三顿半、隅田川等线上咖啡品牌同样受到不少关注。
2020-2021我国咖啡品牌融资情况

类别

品牌

融资时间

轮次

投资机构

金额

咖啡馆品牌

Manner

202012

战略投资

H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

1亿美元

20213

A+

淡马锡

未披露

20215

B

龙珠资本

2亿美元

Nowwa(挪瓦咖啡)

202011

A

金沙江创投

数千万

M Stand

20211

A

CMC资本、挑战者资本

1亿+

algebraist

20214

A

元生资本

数千万

Seesaw Coffee

20209

A

弘毅投资

4500

Tims

20205

战略投资

腾讯

过亿元

20212

A

红杉资本领投、腾讯增持、钟鼎资本跟投

未披露

瑞幸

20214

定向增发

股东大钲资本、愉悦资本

2.5亿美元

连咖啡

202012

天使轮

创新工场领投、李静(主持人)跟投

数百万美元

零售

品牌

时萃SRCRE

20205

A

弘晖资本

数千万

20212

A+

无锡金投、弘晖资本

数千万

永璞咖啡

20206

A

昕先资本、亲亲食品战投、宽窄创投

千万级

202012

A+

金鼎资本领投、昕先资本、亲亲食品战投、宽窄创投

数千万级

隅田川

20208

A

兴旺资本

千万级

20213

B

启明创投和沂景资本领投,不二资本、多维海拓跟投

3亿元

三顿半

20209

B

洪山资本领投、峰瑞资本跟投

过亿元

鹰集

202010

天使轮

欧游集团

数千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本的力量才是推动本土品牌们走出象牙塔的关键,随着资本纷纷涌入精品咖啡赛道,拿到钱后的本土品牌们纷纷加快了开店的步伐。2018年,Manner在上海只有7家店,而在今日资本入股之后的两年里,Manner就快速开出了170多家店。而Seesaw coffee也一样,在拿到弘毅资本的A轮融资后,快速在一线城市布局,门店数量扩充了5倍,达到32家。algebraist和M Stand也不甘其后,也制定了较为激进的开店目标。
2021年我国连锁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情况

品牌

Manner

Nowwa(挪瓦咖啡)

FISHEYE(鱼眼咖啡)

algebraist

M Stand

创立时间

2015

2019

2010

2015

2017

总部

上海

上海

北京

苏州

上海

模式

直营

直营(店中店模式)

直营+加盟

直营

直营+加盟

门店数量

172

400+

16+

30

20+

2021年目标门店数量

200

-

100

100

80-100

覆盖区域

上海、深圳、北京等

上海、南京、杭州等

北京、上海等

苏州、上海

上海、杭州、深圳

客单价

15-22

15-24

18-30

20-33

30-52

主打爆款

橘皮拿铁/桂花拿铁

樱花拿铁

氮气冷萃

咖啡花蜂蜜拿铁

燕麦曲奇拿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新品牌的新店爬坡期也缩短了。M Stand在今年过去几个月门店规模以单月超过10店的速度实现数倍增长。M Stand方面称,新店开业均无爬坡期,甚至持续不断突破销售记录,是中国市场上为数不多可以做到新店、新城市无爬坡期的本土连锁咖啡品牌。

       三、我国现制咖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价格竞争区间

       与一二线城市的高成熟度、需求的多元化和功能性消费为主的特点相比,在广大的二线以下市场,受制于消费习惯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咖啡在社交场景的需求更突出,且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更高。因此,中国咖啡市场也慢慢形成了以“价格带”为标准的竞争格局。

       在“40元以上”的区间是精品咖啡的天下,满足的是消费升级人群的小众需求,品牌溢价能力高,尚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活得也最为舒服。

       “15-40元”是主流的咖啡消费市场,玩家也最多,呈现出“1大3小”(1大即星巴克,3小即瑞幸、Manner和Tims)的格局。

       “入门级”市场,15元以下的咖啡赛道竞争更为惨烈。作为“中坚力量”的麦咖啡(1600家店)和K咖啡虽然在规模直追星巴克和瑞幸,但却在两条战线上腹背受敌。在一线城市,麦咖啡们将面临着便利店咖啡的竞争压力;在下沉市场,号称“6块钱的咖啡味小甜水”的幸运咖(蜜雪冰城子品牌)与CoCo coffee等新茶饮们也在身后紧追不舍。
我国咖啡市场行情

类型

价格区间

代表品牌

精品独立咖啡

40-60

O.P.S cafe/Tequila Espresso

精品连锁咖啡

30-60

Peet's Coffee/%Arabica/Seesaw/M Stand

商业连锁咖啡(中高端)

30-40

星巴克

商业连锁咖啡(中低端)

15-30

Manner/瑞幸/Tims/挪瓦咖啡

餐饮级咖啡

15-20

麦咖啡/K咖啡/Coco coffee

便利店咖啡

5-15

711咖啡/便利蜂咖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在“15-40元”的价格区间竞争激烈,但星巴克几乎没有敌手。对于星巴克而言,在这个价格区间的入局者越多,星巴克的日子就越好过。原因就是,随着口味的调教和消费成熟度的提高,逼迫着消费者逐渐向高溢价能力、口味更好的精品咖啡迁移。而星巴克的品牌厚度足够深、利润也足够多,上可攻(星巴克甄选),下可守(咖快),处于超然的状态。

       瑞幸势头虽说大不如前,但仍在牌桌上,其接近5000家的门店仍是除星巴克之外的第二大线下咖啡品牌,开放加盟后会加速收割下沉市场。而Manner和Tims虽然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瑞幸的体量,但两者不论是在资金储备,还是品牌声量上,都将是瑞幸最强的对手。

       2、地域竞争区间

       截止目前Manner已经开出近200家店,但85%集中在上海,这对于未来要“挑战星巴克”的连锁品牌来讲,布局和速度都太过保守。有着同样问题的还有鱼眼咖啡,其80%的门店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如今的本土品牌们并没有如像瑞幸初期那样极速狂飙,疯狂开店,一方面是出于战略稳健的考虑,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的线下咖啡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然而,国内连锁咖啡店的铺张布局也逐步发生变化,最新数据显示,曾“发家”于一线城市的星巴克,目前在二三线城市门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其在一线城市的分布,它们最新的战略布局也在逐步“下沉”,国内二线、三线城市将会加快开设“啡快”门店。无独有偶,以新一线城市为主阵地的瑞幸咖啡,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店铺比例也在逐步扩张。

       可以预见,未来3-5年内,头部咖啡品牌仍将会把一二线城市作为主战场,并慢慢向三四线城市试水渗透。“咖啡新势力们”的策略是“从上往下打”,先从消费群体最成熟的一线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势能。(XL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西式快餐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且凭借着“洋气”“高端”等品牌形象大受欢迎,引领了这一品类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7年市场

2025年05月14日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近几年,在国家餐饮消费券拉动下,我国餐饮收入持续上升,连锁化率已经增长到23%。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寒潮”涌动,如头部企业利润下滑、价格两级分化、加盟商相继跑路、投融资市场降温、新店拓展节奏放缓等等。不过,连锁餐饮企业也没有懈怠,开始试图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出海、开发子品牌等成为各大连锁餐企的关键策

2025年05月14日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疫情政策放开后,各地大力推行促进消费的相关措施,使经济逐渐回到正轨,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我国酒店行业供给端与旅游需求端均呈两位数增长,但“量增利减”的数据反差反映出市场遇冷,这也折射出行业正在遭受“内卷困境”。然而,很多酒店品牌继续选择门店扩张,甚至瞄准下沉市场来试图寻找新增量,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

2025年05月09日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与中式复合调味品相比,西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较分散,头部尚未形成,市场机会较多。丘比、亨氏等海外品牌处于市场较领先地位,但伴随着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宝立食品、立高食品、倍乐食品、广东百利、联和酱造等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调味品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其中酱油消费呈现高频、刚需、大基数的特点,占调味品的比重维持在20%左右,市场地位稳固。从消费场景看,为追求食物味道的最佳效果,餐饮端调味品人均摄入量较高,对调味品需求最大。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预制菜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54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比萨行业分析: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比萨行业分析: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2010年以来中国比萨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之势,但渗透率仍较低。以必胜客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在早期将比萨理念引入中国并开始消费者教育与市场开拓,其中必胜客更是以先发优势等成为市场绝对龙头企业。当前,国内市场上比萨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差异化发展为破局之道,而新进入者则又该如何经营?

2025年02月14日
京东携0佣金杀入赛道 我国外卖行业用户规模超5亿人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京东携0佣金杀入赛道 我国外卖行业用户规模超5亿人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外卖作为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行业,拥有超过5亿人的用户规模,2024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111万家,吸引着阿里、美团、抖音、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入局。近期,京东更是采用0佣金措施杀入赛道,使得外卖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餐饮业作为直接影响领域,商家态度如何?不过,受制于履约配送能力、商家入驻等多重因素影响,京东也许不是外卖行业

2025年0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