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外墙保温材料行业现状与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按照现行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A级指不燃材料,B1级是难燃,B2级是可燃,B3是易燃。目前我国市面流行的建筑外保温材料主要为EPS模塑聚苯板、XPS挤塑聚苯板和PU聚氨酯,其中EPS和XPS的市场占有率为90%,PU为10%。本质上均是“不可能达到A级的”有机泡沫塑料。

        李丹丹看起来很是迷茫,她去年跳槽到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是因为这家公司老板打算上马一条聚氨酯保温板生产线。但是上海“11·15”胶州路大火之后,公安部下发的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一文,让聚氨酯保温材料行业如坠冰窟。

        “我就是为这个项目到这里来的,但现在生产线不可能上了,我也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了。”李丹丹说。

        9月1日,是《太原市消防条例》实施第一天,按照该条例规定,所有建筑工程外保温材料及外墙装饰材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

        同一天,许多聚氨酯企业聚在上海,他们坚持,聚氨酯是目前最理想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由于大量的小企业甚至是小作坊的存在,没人能说得清市面上到底有多少家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生产厂家。普华咨询的一个数据称,目前这类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000家不含原材料供应企业,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在500亿到600亿元之间。

        几次火灾后的标准层层拔高之下,外墙保温材料行业备受炙烤。

        大火烧出来的新标准

        上海“11·15”胶州路大火,是很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相关企业“苦日子”的开始。

        “11·15”大火,正是由于电焊工作业时引燃了外墙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碎屑,引发大面积立体火灾。 火灾发生后到达现场的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指责聚氨酯是此次特别重大火灾的 “罪魁祸首”,并称“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定,建筑工地脚手架必须用难燃和不燃材料搭建,杜绝聚氨酯泡沫用于外墙保温和室内装修,必须用难燃的物质代替”。

        这并不是唯一一起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2008年7月27日、11月1日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连续两次发生火灾;2008年10月9日,在建的哈尔滨“经纬360度”双子星大厦发生火灾;2011年2月3日,被称为沈阳第一高楼的皇朝万鑫大厦发生火灾......均由外墙保温材料引发。

        为此,公安部于2011年3月1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65号文,规定自3月15日起,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管一切从严,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实际上,早在2009年央视大火后,公安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联合下发了46号文: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

        每次大火之后,对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要求就大幅度提高。业界的担忧是,如果真提高到A级,整个有机保温材料行业只能彻底覆灭。

        按照现行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A级指不燃材料,B1级是难燃,B2级是可燃,B3是易燃。目前我国市面流行的建筑外保温材料主要为EPS模塑聚苯板、XPS挤塑聚苯板和PU聚氨酯,其中EPS和XPS的市场占有率为90%,PU为10%。本质上均是“不可能达到A级的”有机泡沫塑料。

        上海普华咨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EPS通过添加阻燃剂可以达到B2级;XPS能达到B1级,但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国外品牌能做到;普通PU添加阻燃剂可以达到B1级要求,但成本较其他二者高,所以很多建筑商不采用PU作为外墙保温材料,或者在施工中不加入阻燃剂,致使材料易燃。

行业突坠寒冬

        “现在我们在江浙沪的项目全停了,只有北方的一些项目在做。”上海希尼卡环保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杨燕告诉本报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培育,大家都已经广泛认可了聚氨酯的保温性能。但一把火,让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11·15”大火之后,江浙沪都严格执行65号文。今年7月,上海市消防委员会首次扩大会议上还再次明确,保证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包括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工程使用的外保温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许多江浙沪市场的有机保温材料企业由此步入拐点。仅以希尼卡去年的数据来看:去年销售额就从此前的4000万至5000万元规模,锐减至1500万。“今年的数字可能更不好看”,杨燕说,全行业内有机材料的使用下降了大约60%至70%。

        能够达到A级标准的,只有不燃的岩棉、玻璃棉等无机材料,但它们的市场覆盖面很小。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施工中,90%以上都采用了有机材料。

        杨燕告诉记者,全国目前只有10条生产线生产岩棉,每年产量大约10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大家都拿不到货,我们都说,拿到岩棉就等于赚到钱了。”她说,65号文出来之前,国产岩棉大约是200元/立方米,现在已经涨到了700元/立方米。

        但由于无机材料的分子量小,不能形成空腔结构,达不到节能50%的要求,尤其在北方难以做到保温御寒,所以基本上不适用。而相比之下聚氨酯的保温性能就要好得多,杨燕说,公司在北方比如葫芦岛、盘锦、沈阳等地还有项目在做。

        江苏绿源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魏建辉也告诉本报记者,岩棉在生产中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业,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杨燕说,如果目前这种不明朗状态再持续半年,企业还能支撑,但再拖下去就难说了。“11·15”大火后,杨燕已经看着自己身边不少小规模的同行或倒闭或转行。“就是从大火后市场一下子萧条了,年后更加明显。这个行业门槛低,技术、资金都不足以抵抗大的风险,很多小企业一年可能就做几个项目,或者靠某一个项目翻身。所以一旦有问题也就一下子死了。”

        不仅是企业倒闭转行,不少工地也已经停工。“在江浙沪,我们了解到的,客户要么观望,实在避不过去非要上项目的,就改用无机材料,北方则使用B1级的聚氨酯材料。”杨燕说。

        而已经施工的,也在担心是否能通过消防验收。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青海一些学校,在2010年10月左右开工建设,外墙保温是按照当时46号文要求进行的设计审批。然而等学校今年进入消防验收时,已经不能满足新出65号文的A级保温材料要求。

        B1级更合适?

        9月1日上海举行的“2011国际聚氨酯峰会-聚氨酯硬泡产业论坛”上,诸多企业界人士均表示,65号文并不理性,不具备可操作性。

        归结起来,理由主要是“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有机保温材料不可能达到A级阻燃,能达到A级阻燃的无机材料又无法达到有机材料的保温效果,如果坚持A级,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另外,现有A级阻燃保温材料生产供应无法满足保温节能庞大的市场需求;至于火灾的发生,不是材料问题,而是施工安全监管的问题……

        到底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诉求,还是标准确实高于了现实?什么才是可操作的阻燃标准?

        许多业内人士都向本报记者表示,46号文确定的A、B1、B2级综合应用的阻燃标准已可以满足阻燃安全性,关键还是要建立起严格的全程监督以及问责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使用合格的保温材料。

        普华咨询市场调查分析师吴珊就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业界多看好B1级,企业很多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在操作的。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上海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首席专家黄茂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B1级材料可以用。在外墙保温材料防火安全性能新标准颁布之前,他建议仍然按照46号文,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低于B2级。

        不过黄茂松也表示,建议在B2和B1级标准中,增加燃烧滴落物和电火花实验考核标准,把B2级氧指数从26提高到28氧指数越高表示材料越不易燃烧,以扩大B2级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范围,同时将燃气烟密度和毒性试验列入保温参考燃烧性能的考核标准。

        保温材料既要达到防火安全指标的要求,又要达到节能指标的要求,二者不可偏废,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黄茂松强调。

        杨燕说,根据所在企业的实验结果,氧指数在28是最好的平衡点,可以平衡市场供应量、迅速可推广量以及防火和保温等多项指标的可平衡性。

        日前,吉林省的一个表态呼应了业界的要求。吉林省表示,考虑到该省节能改造的“暖房子”工程实际现状,特别是自46号文施行以来,全省外保温市场运行良好,能够严格按照46号文的要求进行施工,综合各方意见,决定在吉林省全省范围内从严执行46号文的要求,对65号文中提到的在建民用建筑采用A级保温材料的要求暂不执行。

        “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

        不过,即便是B1级保温材料,在聚氨酯领域中能做得出来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没有需求,企业没有动力。

        魏建辉就告诉本报记者,江苏绿源B1级保温材料的产能是15万立方米,但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而要成本下降,就必须量产,原材料才能便宜。“目前B1级我们的成本已经比国外的便宜了50%,但是奔驰不可能卖到桑塔纳的价格。”

        吴珊则认为,如果要提升保温材料的防火级别,有可能导致其他性能下降,产品配方可能就需要修改。同时添加阻燃剂后,成本也会上升。但是下游施工方对成本的承受能力很弱,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他们自然不会选取价格较贵的材料。

        据了解,保温材料每上升一个级别,价格就增加30%到50%。如希尼卡生产的B2级的聚氨酯材料1400元/立方米,B1级的就上升到大约1900元/立方米。

        即使标准正在层层拔高,实际操作中往往又是另一回事。魏建辉说,甲方为减少资金占用,往往会让施工方垫资去购买保温材料,但由于建筑领域的混乱,以及层层分包,往往使得真正的施工方利润微薄,不得不降低材料成本,最终出现设计和施工结果完全不同的状况

        材料检测也是另一块盲区。“过去企业都是自行在全国各地选择检测中心,比如我要检测防火性能,就专门做一块防火特别好的去检测,要检测吸水率,就做一块吸水率特别好的送过去。很多小企业,则是在市场上购买别人的产品送检。”唐达理告诉本报记者。

        检测费用过高,也阻碍了企业主动送检的积极性。“按照46号文,B1级的检测需要11200元,之前1997年标准只要3000多元。”唐达理说,送检需要40天的周期,但是企业生产出来产品,不可能等待这么久才发货,都是一边送检一边施工,这也就很难保证质量。

        但不容避讳的是,有机保温材料有着致命的缺点。EPS和XPS易着火易滴溶,PU材料可自熄,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熄灭。而且PU泡沫材料着火还有烟雾大、毒性大的弊端。即便是加入了阻燃剂,当遇到大火高温的时候,阻燃剂自己也会被烧掉,聚氨酯毒性也就被释放了出来。

        但是决定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存废要慎重,因为几次大火事故就烧掉一个产业,有失公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受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生产成本上升、低效产能过剩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深陷“产量、效益双下滑”困局。同时在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亏损面也进一步扩大。不过,展望未来,在城镇化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加深、城市更新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石材行业仍具备强劲发展动能与多元化增长空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先进陶瓷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功能陶瓷为第一大市场 国产替代化进行时

我国先进陶瓷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功能陶瓷为第一大市场 国产替代化进行时

近年来,在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下游行业发展以及政策落地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先进陶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突破千亿元。目前,我国先进陶瓷主要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其中功能陶瓷为我国先进陶瓷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占比超过7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先进陶瓷行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很多附加值和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装修建材行业分析:新、二手房及补贴政策共同刺激 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我国装修建材行业分析:新、二手房及补贴政策共同刺激 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房地产刺激政策密集落地执行,楼市销售逐步探底回暖,再加上二手房交易量持续增加,将有利于装修建材需求的提升;同时,补贴政策品类扩展,更多城市将有可能把补贴范围涵盖至装修建材领域,也对行业需求带来支持。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家居建筑材料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市场空间持续释放

我国家居建筑材料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市场空间持续释放

家居建筑材料处于建筑业整体产业链后端,作用是进一步完善和美化建筑物、提高其质量及丰富其使用功能,行业发展跟房地产景气情况、家装市场行情息息相关,并且建筑物使用期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装修,所以家居建筑材料行业是一个需求持续的行业。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人造板行业分析:产量及产值恢复增长 高质量、环保成发展方向

我国人造板行业分析:产量及产值恢复增长 高质量、环保成发展方向

人造板对原材料要求较低,物理性能较稳定,是装饰板材中最主要产品。近年来,我国人造板行业产量、产值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过去10年产量、产值年均增速分别接近2.8%、4.2%。同时,我国人造板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绿色环保要求也日渐提高。

2025年01月21日
我国石膏板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产销回升 市场呈北新建材“一家独大”格局

我国石膏板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产销回升 市场呈北新建材“一家独大”格局

我国石膏板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历了初级阶段、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石膏板产量和销量总体维持在30亿平方米以上,2023年随着下游需求回升,其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56%和4.49%。目前,我国石膏板行业集中度高,且呈现北新建材“一家独大”竞争格局,且自2020年起

2024年12月25日
我国纤维板行业发展现状: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纤维板行业发展现状: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集中度仍然较低

受落后生产线和产能淘汰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纤维板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由2016年的8.51万立方米/年上升至2023年的14.88万立方米/年,生产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

2024年10月08日
我国胶合板产量、生产能力、企业数量均出现下滑 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胶合板产量、生产能力、企业数量均出现下滑 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2017年-2020年我国胶合板生产能力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25600万立方米/年,同比增长11.79%;其后,随着落后产能陆续清出市场,胶合板生产能力持续收缩,但降幅有所放缓,至2023年降至20500万立方米/年,同比下降1.44%。

2024年09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