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导读: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历程回顾,在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拉动了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装饰材料也从法律上加以管控,于2002年正式颁布出台具有强制性国家标准一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18580-2001)。

       中国人造板行业励精图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通过产业化改革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众多人造板企业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间,全国人造板产品的总产量由99. 6万m3激增至14446万m3,增长将近150倍。中国在2003年人造板产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榜首,成为生产人造板的超级大国。纵观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人造板行业的起步阶段。我国人造板行业的起步阶段始于上世纪20年代,由法国人和俄罗斯人在天津创建并投产,随后我国人造板行业与其他行业都步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在新中国成立阶段,国家大力推广工业生产,黑龙江省国营牡丹江机械厂在1949年7月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企业,开创了我国人造板产业化的开端,并于1952年更名为黑龙江省国营牡丹江木工机械厂。与此同时,在1950年5月,我国首家人造板生产企业一一光华木材厂破土动工,并于四年后形成年产3000m3的胶合板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在我国人造板产业的起步阶段,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使得国内人造板行业的发展颇为缓慢,无法对木材进行有效的深加工,大多是采用原木、板方材等形式用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此时的人造板材由于产量小,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年产量只有10000m,左右,企业数量也只有7家,散落分布在哈尔滨、长春、天津、上海、成都等城市。

       第二、人造板行业的初步发展。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大生产掀起高潮,在这个时期,人造板产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一五”建设中,我国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且与原苏联、日本、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往来,人造板的基础技术与研发工作逐渐深入,并在1958年建成国内首家上洋结合的刨花板车间进行刨花板的生产,同时针对纤维板的小型试验也逐步开展,并于1957年开创了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对木材、板材进行了很多研究与应用,为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三、人造板行业的稳定发展。1981年到1992年间,我国人造板产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在市场经济不断转型的过程当中,人造板逐渐成为行业,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思想,在国内形成人造板企业超过500家,并且以骨干企业为重点进行人造板材的研发工作,这些骨干企业资金相对雄厚,在市场的经营框架内稳步运行,积极的推动了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20世纪末,我国提倡的“科技兴林”政策也推动了人造板企业的发展,在技术与设备层面加强引进力度,产品合格率超过65%,人造板产量也从每年99. 6万m3以成倍增长的速度激增至每年428. 90万m3 0

       第四、人造板行业发展的膨胀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人造板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膨胀期。1993年到2000年间,民营资本与海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人造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在进入21世纪,中国人造板产量突破了2000万m3/年,年均增长率高达65%。但随着人造板材的高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也加入到人造板行业中来,使得人造板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隐忧,经营管理无序、恶意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产品质量也大不如前,在1995年质量合格率甚至降到40%以下,经过相关部门的大力整治,合格率才又恢复到60%左右。

       第五、人造板行业的大发展时期。在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拉动了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装饰材料也从法律上加以管控,于2002年正式颁布出台具有强制性国家标准一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18580-2001)。这也使得我国人造板产业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创新和改变,注重环保工艺的研发,进而提高人造板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我国人造板的标准大幅提升,全国各地以林地为依托的板材企业也认识到了环境与效益之间的共生关系,加大资金投入与科研力度,为林板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09年,我国人造板材企业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产量达到1亿1546万m3,相比上年增长了22. 7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 我国防水卷材行业承压前行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求新机

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 我国防水卷材行业承压前行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求新机

作为我国防水材料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防水卷材在2024年占据整个防水材料市场69.03%的份额,保持主导地位。从产品分类来看,防水卷材主要包含三大类型: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TPO、PVC卷材等)和自粘卷材。其中,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凭借其优异的耐候性、抗老化性和施工便捷性,在防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纤维板行业正处于成熟期 产能深度调整 落后生产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纤维板行业正处于成熟期 产能深度调整 落后生产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纤维板行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于2012年后步入成熟期,市场需求渐趋饱和。近年来,我国纤维板行业经历深度产能调整,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减少。但与此同时,行业经历显著的规模化升级,平均单线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在市场竞争加剧和落后产能持续清出的背景下,我国纤维板生产企业数量从2019

2025年05月29日
新规出台拉高我国胶合板市场准入门槛 企业整体质量效益提升 产能止跌 进口量激增

新规出台拉高我国胶合板市场准入门槛 企业整体质量效益提升 产能止跌 进口量激增

2024年随着广西等产区新建项目投产,我国胶合板产能止跌回升,前五大产区合计占比近80%,产业集聚特征显著。同时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生产企业持续减少,但集中度仍偏低。2024年国家出台新规,将胶合板重新纳入生产许可管理,显著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当前,我国胶合板贸易呈“大出小进”特点:2024年进口量达79.3万立方米,同比

2025年05月19日
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深度整合 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深度整合 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自2023年起,我国刨花板生产能力快速提升,2024年同比增长21.75%;出口量也在2024年实现大幅上升,同比增长34.4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显著的规模化升级进程,2019至2024年期间,行业平均单线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近年来,我国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快速增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水泥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 行业并购整合提速

我国水泥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 行业并购整合提速

受下游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水泥行业负重前行,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产量接连下滑。同时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盈利空间也逐步被压缩。在此背景下,2024年我国水泥行业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宁夏建材、亚洲水泥等企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在政策推动和环保约束趋严的背景下,我国水泥行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落后生产线加速淘汰 城镇化与旧房改造是市场重要驱动力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落后生产线加速淘汰 城镇化与旧房改造是市场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动建筑陶瓷落后生产线淘汰。同时受房地产周期影响,其生产规模逐渐收缩。2024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市场承压,出口量和价格均下降,使得其出口额大幅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建筑陶瓷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将围绕城镇化深化与旧房翻新改造两大主线展开,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此外,我国建筑陶瓷行业长期呈现“大市场、小企业”

2025年04月18日
下游需求低迷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均下滑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下游需求低迷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均下滑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起步于1950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已从最初的以引气剂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减水剂、膨胀剂、防冻剂、加速剂、防水剂、抗裂剂、泵送剂等多个种类。受混凝土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自2022年起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逐渐下降。在各类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中,减水剂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受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生产成本上升、低效产能过剩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深陷“产量、效益双下滑”困局。同时在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亏损面也进一步扩大。不过,展望未来,在城镇化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加深、城市更新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石材行业仍具备强劲发展动能与多元化增长空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