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竞争形势分析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权威机构Display Search调查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于2007年成为继西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液晶电视消费市场,不仅消费行为日益活跃,而且增长潜力巨大。有市场就有争夺!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外品牌的“战争”已然处在白热化阶段!

   近年来,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权威机构Display Search调查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于2007年成为继西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液晶电视消费市场,不仅消费行为日益活跃,而且增长潜力巨大。有市场就有争夺!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外品牌的“战争”已然处在白热化阶段!

  “土洋”相争

  几年前,国际液晶电视品牌在中国市场主要以高端产品主打高端用户群体,产品设计和技术拥有领先优势,但高昂的价格令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而国内品牌则主攻中低端用户群体,以质优价廉的液晶电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在外资品牌培育高端市场和内资品牌塑造品牌影响力的起始阶段,国内外厂商间基本上相安无事。

  但是,近几年国内液晶电视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剧变,三星、SONY、夏普等外资品牌全面发挥技术、资源、营销等方面的优势,相继推出中低端液晶电视,并以低价策略,削弱国内品牌的价格竞争力。并且,外资品牌不仅持续巩固对中国一、二级城市的控制力,还将渠道延伸至三、四级市场,直接触及到海信、TCL等国内液晶电视厂商多年来精心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的冲突,使得国内外液晶品牌的市场争夺战愈演愈烈,并进入胶着状态。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中,内外资品牌或合纵连横,或各自为战,在立足市场之时强化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从市场发展来看,进入2007年,外资品牌全面发挥技术、资源等优势,并应用国内品牌擅长的价格策略,削弱国内品牌对市场的控制力,并在2007年实现了本土品牌市场份额的赶超,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家电研究小组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国内重点城市平板电视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的销售量占有率分别为56.22%和43.78%,外资阵营的市场表现十分抢眼。

  本土品牌:三重优势稳守待攻

  进入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中外品牌,尽管实力不同,但都不是无名之辈。在内资液晶电视品牌中,海信、创维、TCL等传统厂商各个实力不凡,而外资品牌阵营比较复杂,日系品牌有SONY、夏普等,韩系品牌有三星、LG,欧美系品牌有飞利浦、优派等。

  相对于国际化品牌,本土液晶电视品牌主要拥有价格、渠道、服务等三大优势。价格一直是中国液晶电视品牌挑战外资品牌的重要武器。在同尺寸液晶电视产品中,国内品牌的价格比国外品牌至少低上一个档次,这种差价优势在大尺寸液晶电视方面表现更为明显。日前,TCL等厂商已经开始将52寸大屏产品的价格降至9999元,与国际品牌的差价达到几千元,在2008年年底的国内市场价格竞争中赢得先机。

  在渠道方面,国内液晶电视厂商在一、二级市场虽然被外资品牌压制,但是仍然保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而在更广阔的三、四级市场,即便SONY、三星等品牌开始执行渠道下沉政策,但是国内厂商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并通过一系列新的举措强化市场控制力。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国内厂商在服务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累,在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外资品牌:四大特色步步紧逼

  目前,外资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超越本土品牌,取得优势地位,仰仗的则是品牌、外观、资源、策略等方面的优势。首先,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要经历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这一考验对于日系、韩系、欧美系液晶电视品牌来说,概莫能外。因此,不管是大家熟知的三星、SONY,还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的优派等厂商,都是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品牌。

  同时,工业设计也是外资品牌的优势之一。近期占据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头名的三星,一直以敏锐的时尚触觉和尖端的技术研发实力著称,产品外观工业设计屡获殊荣,加之不断将创新技术融入到产品中,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拥有忠实的用户群体。此外,外资品牌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液晶电视上游面板的控制上。目前,全球液晶电视70%以上的面板资源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而且大多数是优质面板资源。众所周知,夏普屏一直都是业界顶级水准的代表。

  品牌、外观、资源是外资液晶电视厂商普遍共有的优势,而差异化市场策略,则是不同背景的液晶电视品牌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生根发芽的重要因素。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来看,大体分为两种,对于三星、SONY、夏普、飞利浦等综合实力强大,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品牌,可以将其国际化进程中打造的市场战略复制到中国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并逐渐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而区别于传统强势品牌,在液晶电视领域新兴的品牌,比如说来自美国的优派,则是依托在视讯领域20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在公众显示市场形成的市场影响力,复制IT渠道市场的成功经验,通过3C卖场切入家电渠道,迅速打开市场局面。而且,优派通过细分市场需求,发现小尺寸市场的巨大商机,提出了“以小带大”的市场策略,首先将优势资源投向32寸在内的小尺寸液晶电视,带动销售业绩持续攀升,2007年较2006年销售额增长率超过120%,2008年的增速也十分显著,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据悉,在延续既定市场策略之时,优派将在2009年新增52英寸液晶电视,加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实力,持续完善产品线,实现19英寸到52英寸产品的全面覆盖。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呈现的活跃态势令国内外品牌兴奋不已,但是竞争也更加激烈。在竞争格局的持续演变中,各个厂商只要充分自身优势,就有希望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场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的“战争”局面向何处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咖啡机生产国 行业正加速智能化升级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咖啡机生产国 行业正加速智能化升级

咖啡作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近年受益于咖啡文化不断深入渗透,我国消费者与咖啡消费相关的习惯迅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显示,2023年国内咖啡消费者总数约为3.99亿人,消费人群渗透率达到28.30%,咖啡需求量同比增长15%。2020-2023年我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从9.1杯增长到了1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彩电“量降额升” Mini LED渗透率突破20% 行业大屏化趋势显著

我国彩电“量降额升” Mini LED渗透率突破20% 行业大屏化趋势显著

近年来,我国彩电市场需求疲软,零售量接连下跌,但自2024年起,其零售额强劲回升。值得一提的,Mini LED电视这一细分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已突破20%。同时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家庭影音娱乐标准提升,我国彩电产品结构持续向大尺寸迁移,行业大屏化趋势日益显著。目前,行业正积极拥抱AI技术浪潮,开启智能化转型新

2025年07月07日
成本、售价下探 Mini LED电视行业销量高增 本土企业国内份额领先、国际竞争力提高

成本、售价下探 Mini LED电视行业销量高增 本土企业国内份额领先、国际竞争力提高

与OLED电视相比,Mini LED电视亮度高、更节能、售价低等优势突出。2024年国内Mini LED电视销量高速增长,Mini LED电视渐成市场主流。需求增长刺激供给端发展,现阶段,我国已在 Mini LED 相关环节形成了一批头部企业。本土头部企业在国内Mini LED 电视市场中已取得明显优势,国际市场竞争力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热水器行业逐渐回暖 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 头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热水器行业逐渐回暖 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 头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19-2022年期间,我国热水器市场发展低迷;不过,自2023年起,行业逐渐回暖。近两年来,我国主流热水器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其中燃气热水器展现出更强的发展势头。当前,我国热水器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在新增需求有限的背景下,产品更新换代与升级正成为带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热水器企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 线上渠道市场份额提升 普及率仍偏低

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 线上渠道市场份额提升 普及率仍偏低

自2023年起,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零售量和零售额双双回升。从销售渠道结构来看,线上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8.08%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5%,实现对线下渠道的反超。随着消费者健康饮水意识不断提升,净水器产品正加速向健康化、功能化方向升级。在这一趋势下,净热一体机和矿物质净水器凭借其创新功能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偏低 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布局

我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偏低 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布局

自2024年起,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快速增长,但渗透率偏低,仍蕴含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展望未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协同演进将有效推动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为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5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