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美为博取眼球再度在线炮轰京东 充分暴露家电渠道电商迷茫。又有传统家电渠道商炮轰对手京东了。日前在中国连锁业O2O大会,国美在线CEO李俊涛现场炮轰对手京东,还调侃:"京东成立13年,相当于一个人已从幼儿园成长到博士后毕业,京东的投资人或许会感叹,花这么多钱养了个断不了奶的傻孩子。"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动向调研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又有传统家电渠道商炮轰对手京东了。日前在中国连锁业O2O大会,国美在线CEO李俊涛现场炮轰对手京东,还调侃:"京东成立13年,相当于一个人已从幼儿园成长到博士后毕业,京东的投资人或许会感叹,花这么多钱养了个断不了奶的傻孩子。"他指出,只有盈利的企业才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国民企业"。
这并非国美第一次炮轰京东。不过,国美以及国美在线最近几年在市场上也确实够悲哀的。从过去的媒体宠儿、任何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媒体猜测和解读,已经沦落到今天不管干什么都没什么太大动静,不得不选择在一些公众场炮轰对手博取眼球。但是这真的有用吗?只能进一步暴露出近年来以国美为首的传统家电渠道商在认知上的误区和软肋。
持续亏损电商背后,是传统零售渠道迷途。
当亏损从结果变成过程,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在未来可以扭亏为盈的手段。
对于京东来说,需要搞清楚为什么在亏损,又是在亏谁的钱,而是不简单地将"亏损"作为制造眼球、煽动不明真相人士情绪的筹码。
首先,从结果上看,京东亏损10多年,按照一个人来说,从小学到博士毕业。那么,京东为什么在亏损的,其实并不是京东的主业早就可以赚钱了,但是为了进行一系列的战略性投资和布局,却必须要战略性亏损:
一是要培养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习惯,这是必须要通过不赚钱甚至少赚钱,才能吸引线下的用户从线下到线上;二是京东要从过去的单一轻资产互联网网店销售公司,变成一家重资产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要提供从零售、推广、物流配送到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的亏损是必然。因为其与阿里一样,这些电商们都在推动一场消费的新革命。面临着要培养和引领一部分消费者习惯。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是一种战略性亏损。而不是相对一些企业经营不善、主营业务乏力造成的经营性亏损。
其次,从过程中来看,京东的亏损并不是在烧政府的钱,也不是烧用户的钱,更不是烧的国美老板黄光裕的钱,而是烧的是相信京东的投资人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国美职业经理人的李俊涛指责京东的亏损就毫无道理和逻辑,这就是典型"皇帝不急太监急"。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京东当前的亏损是可以预期的,是基于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和消费革命下的战略性亏损投入,是为了寻找在未来更好地盈利而进行的一项企业战略性布局,这种亏损都在投资人的预期和可控的范围内。
与京东、苏宁相比,国美当前的确是赚钱的,但是国美的零售业务未来道路和方向,却是完全不清晰的。其中,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的国美在线,如今与京东、阿里们的差距,已经不是半步一步,而是一个新时代与一个旧时代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国美高管炮轰的背后,恰恰反映出自身的迷茫与困惑,到底如何才能又不亏损又能赶上京东呢?显然这就是一道无解题。
电商仇视情绪背后,是实体店泥潭苦苦挣扎。
最近几年来,大量传统的商业零售企业,特别是线下实体店的家电经销商,一谈到京东等电商们,就是群情激愤。由此,不少线下家电经销商,以及一小撮自媒体也在利用这种线下实体店对电商网店的仇视情绪,不断煽动敌对情绪。今年以来,一小撮的家电窜货商们利用微信平台不断制造对京东、苏宁易购、阿里天猫等电商平台的负面话题,攻击电商平台,挑起线下家电实体店老板们盲目敌视情绪。
当前无论是京东,阿里,还是苏宁易购,这些线上电商巨头,他们的出现的确是在抢线下实体店的饭碗。但是,这个问题也需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这些电商巨头的出现,不只是自身的商业模式成功,更重要的是抓住时代变革的风口,抓住一代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方向和趋势,所以即便是没有京东,阿里,也会有其它电商冲击线下实体店,这是时代的趋势,不是某少数企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这些电商巨头的出现,确实加剧了传统商业零售市场份额和格局的变化,但是他们身上的很多运营手段、管理理念和促销活动等等,加速市场经营效率,改善传统的分销流程,加速厂家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这些都是值得实体店老板们学习的。对于家电实体店来说,如果自身实力真的够强大,为什么会担心别人抢饭碗呢,完全可以去抢其它同行的饭碗啊。竞争从来都是无处不在的。
所有的家电经销商,特别是拥有不少线下实体店的商家老板们,不要在骂电商、批电商的情绪中迷失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探索。就算所有家电实体店的老板们,天天骂电商,电商的这种形态还会一直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强大。骂只能是图一时的嘴快活儿,那又有什么用处呢?家电渠道商只能是在这种盲目仇视的情绪中,丧失对于实体店在未来发展和变革新手段和新方式的探索和变革。
正如一位家电实体店老板说的,"一直在研究电商,他不只是我们的对手,还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和老师。比如,电商渠道的定价机制,活动策略,以及产品的介绍和展示,这些细节我们过去都在关注,但都不知道怎么干。通过与电商的较量之后才发现,这个对手还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他们也有软肋和短板啊,这就是我们实体店的机会"。
炮轰电商博眼球背后,是无奈和无知的伎俩。
在家电市场的竞争中,炮轰对手和同行的现象并不新鲜。特别是电商渠道崛起之后,电商渠道和实体店渠道的掌门人之间相互抛狠话、甚至打赌,在过去几年的家电市场上屡见不鲜。当年,最有名的就是京东刘强东与苏宁张近东之间的隔空较量,这一战便成功引爆京东进军家电零售市场的号角。
炮轰同行,只是制造舆论和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在产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家们都愿意使用的一种手段,一方面是打击同行的士气,另一方面则是鼓舞自家的激情和信心。所以当年,京东挑战苏宁就搞出"炮打苏宁指挥部",后来苏宁转型电商也搞出"炮打京东指挥部"。然而,这些炒作永远只能停留在炒作层面上,无法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变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阻力和挑战。所以这两年来,基本上看不到刘强东和张近东再搞什么口水战。
作为后来者的国美在线,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李俊涛,如今还在搞所谓的"炮轰战术"吸引眼球。不可否认,这种行为会在一段时间内吸引舆论的眼球和行业的关注。但却解决不了国美在线在转战电商渠道发展过程中"小而弱"的现实尴尬和困惑。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国美在线CEO李俊涛,去炮轰作为创始人的京东集团掌门人刘强东,在竞争层次上还不对等。有点攀附行业一哥炒作自我身价的嫌疑。如果李俊涛认为京东亏损丢人,那么先将国美在线做大做强,并持续盈利之后,再去教导刘强东应该怎么做。到时候,我相信刘强东也会心服口服接受来自同行的批评和指责。
如今对于那些还企图依靠炮轰吸战术引市场眼球、提高自身士气的行为,殊不知道炮轰的是同行、是对手,暴露的却是自身的短板、无奈和心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