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家电市场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家电产能的整体过剩、城市家电拥有量趋于饱和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原材料运营成本上涨,这些都将会令下半年以及2012年家电市场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竞争激烈并引发一些产品领域的新洗牌。”

        过去两年间中国家电企业“只愁造、不愁卖”的好日子已不复返了。

  日前,专业家电研究机构中怡康时代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家电业过于平淡的市场开局带来的不良反应在第二季度持续发酵,造成上半年家电市场整体表现不给力。从市场规模和增速来看,上半年家电销售规模达6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不过与去年同期高达23.9%的增速相比下滑11.1%。”

  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总监彭煜还指出:“家电产能的整体过剩、城市家电拥有量趋于饱和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原材料运营成本上涨,这些都将会令下半年以及2012年家电市场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竞争激烈并引发一些产品领域的新洗牌。”

  市场规模将破1.2万亿

  尽管上半年我国家电业整体增速放缓,仍未改写家电业整体上涨的大势。中怡康预计2011年国内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左右,平均增速超10%。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主要家电企业销售规模仍保持着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市场,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刺激家电以旧换新消费以及农村市场上,一大批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促销等多手段立体化布局,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一些国内领军企业的增速快于平均水平。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事业总部副总裁王金亮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三四级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机会,将为国内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美的将构建‘产品技术+市场服务’多轮驱动体系,实现对农村市场的精耕细作。”

  美菱冰箱营销总监秦塘宗则透露:“今年以来,通过加大以雅典娜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推广力度,把握了城市市场更新换代的市场机会。下半年,美菱还将继续加大三开门、多开门等新品上市速度。”

  同时,海尔、海信、长虹、TCL、奥克斯等行业领军企业,均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市场布局”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市领涨。对此,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指出:“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家电业整体走势呈现‘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大企业领涨将成为一种惯性。”

  黑电小家电增长压力加剧

  在家电业整体上涨放缓的背景下,各大产品领域则出现了涨幅冷热不均的走势,其中以黑电和小家电的增速下跌最大。中怡康统计显示:上半年,黑电产品的销售增幅仅1.6%、小家电增幅则为6.1%,分别较去年同期的24.9%、19%幅度出现了大幅下跌。

  对此,彭煜指出:“彩电业的增幅放慢在预料之中,主要是此前彩电业受产品升级换代以及家电下乡政策推动,整体增速提前释放。随着每百户电视拥有量出现饱和,行业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

  在彩电市场增速放慢的背后,则是国内彩电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持续加快,从LED液晶电视、3D电视、智能电视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应用革新成为换代的驱动力。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指出:“未来几年,随着新品普及加速将会引发国内电视业新一轮的增长高潮。全球最大的电视机企业将会出现在中国企业中。”

  对于小家电市场的增速放缓,中怡康时代小家电分析师杨炜透露:“过去3年间国内小家电市场规模整体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超过10%。不过,随着小家电产业的做大做强后,也面临着理性回归后的平稳增长期。不过,小家电在家电产业的重要地位不可置疑,今年全年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0亿元。”

  日前,“豆浆机王”九阳股份发布的半年报预告:受到市场销售业绩缩水等因素影响,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下滑为0—15%。同时,步步高退出小家电,生活小家电制造商奔腾电器则被飞利浦全资并购。这些变化意味着,小家电业正在从“产业井喷期的单打王取胜”向“行业成熟期的全能王领跑”转变。

  2012年家电形势难测

  上半年增速放缓,令国内众多家电企业对下半年及2012年的市场走势和发展充满担忧。彭煜则指出:“接下来家电业发展是会‘峰回路转’,还是改唱‘忐忑’,形势未定,但总的来看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发展和寻找增长的压力会更大。”

  张彦斌则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宏观政策调整间接抑制了消费信心,同时房地产政策短期抑制新需求,节能惠民、家电下乡等政策退出也会抑制需求释放。此外,整个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的累积效应开始出现。

  实际上,过去两年来国内家电业在政策、市场需求、企业集体发力的情况下,出现了持续性的消费井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部分消费需求。不过,家电资深观察家洪仕斌则指出:“在行业整体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实现从内生性增长向外沿式扩张发展转型,或许是众多家电企业最佳突破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咖啡机生产国 行业正加速智能化升级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咖啡机生产国 行业正加速智能化升级

咖啡作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近年受益于咖啡文化不断深入渗透,我国消费者与咖啡消费相关的习惯迅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显示,2023年国内咖啡消费者总数约为3.99亿人,消费人群渗透率达到28.30%,咖啡需求量同比增长15%。2020-2023年我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从9.1杯增长到了1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彩电“量降额升” Mini LED渗透率突破20% 行业大屏化趋势显著

我国彩电“量降额升” Mini LED渗透率突破20% 行业大屏化趋势显著

近年来,我国彩电市场需求疲软,零售量接连下跌,但自2024年起,其零售额强劲回升。值得一提的,Mini LED电视这一细分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已突破20%。同时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家庭影音娱乐标准提升,我国彩电产品结构持续向大尺寸迁移,行业大屏化趋势日益显著。目前,行业正积极拥抱AI技术浪潮,开启智能化转型新

2025年07月07日
成本、售价下探 Mini LED电视行业销量高增 本土企业国内份额领先、国际竞争力提高

成本、售价下探 Mini LED电视行业销量高增 本土企业国内份额领先、国际竞争力提高

与OLED电视相比,Mini LED电视亮度高、更节能、售价低等优势突出。2024年国内Mini LED电视销量高速增长,Mini LED电视渐成市场主流。需求增长刺激供给端发展,现阶段,我国已在 Mini LED 相关环节形成了一批头部企业。本土头部企业在国内Mini LED 电视市场中已取得明显优势,国际市场竞争力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热水器行业逐渐回暖 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 头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热水器行业逐渐回暖 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 头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19-2022年期间,我国热水器市场发展低迷;不过,自2023年起,行业逐渐回暖。近两年来,我国主流热水器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其中燃气热水器展现出更强的发展势头。当前,我国热水器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在新增需求有限的背景下,产品更新换代与升级正成为带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热水器企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 线上渠道市场份额提升 普及率仍偏低

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 线上渠道市场份额提升 普及率仍偏低

自2023年起,我国净水器市场需求回暖,零售量和零售额双双回升。从销售渠道结构来看,线上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8.08%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5%,实现对线下渠道的反超。随着消费者健康饮水意识不断提升,净水器产品正加速向健康化、功能化方向升级。在这一趋势下,净热一体机和矿物质净水器凭借其创新功能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偏低 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布局

我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偏低 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布局

自2024年起,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快速增长,但渗透率偏低,仍蕴含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展望未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协同演进将有效推动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为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干衣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国内普及率偏低 但出口量爆发式增长

我国干衣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国内普及率偏低 但出口量爆发式增长

自2020年起,我国干衣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0-2024年零售量、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1.37%和58.92%。这一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源于供需两侧的协同作用。尽管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受消费观念、居住空间、产品认知度等多重因素限制,当前市场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06月25日
中央空调行业:旧房改造下工程领域稳增 精装修配套量有所下滑 国产占据半壁江山

中央空调行业:旧房改造下工程领域稳增 精装修配套量有所下滑 国产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中央空调销售渠道以工程项目为主,在旧房改造支撑下,中央空调在工程领域表现稳健。从细分应用看,国内商业地产领域中央空调应用占比保持在20%以上,其次是住宅/别墅,占比14.2%。作为地产后周期属性较强的白电品类之一,近年来国内精装修中央空调配套量和配套率受楼市低迷影响而有所下滑。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