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彩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内容提示:彩电行业曾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CRT时代,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全球彩电的制造基地,也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经历30多年的发展后,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内容的接入、多种终端的融合以及产业分工的细化,中国彩电行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中国彩电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在2%~3%,相比面板行业10%~20%的净利润率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使是和分销渠道商5%~10%的净利润率相比也相差甚远。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认为,彩电企业只做终端制造恐走进死胡同,终端制造是中国彩电行业的核心,也是产业链中获利能力最低的环节。

  在过低利润现状的逼迫下,国内彩电企业也在进行着各种探索:发力3D电视,主推智能电视,尝试从制造向内容服务渗透,力图摆脱困境。喻亮星认为,只有整合产业链资源,彩电企业才能在持久战中坚持下去。

  终端制造易进死胡同

  彩电行业曾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CRT时代,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全球彩电的制造基地,也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经历30多年的发展后,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内容的接入、多种终端的融合以及产业分工的细化,中国彩电行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中国彩电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在2%~3%,终端制造只是微利经营,不仅如此,劳动力、原材料成本还在不断上升。彩电制造行业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上游面板制造企业向下垂直整合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是国内彩电制造企业利润日益降低的根源。

  产业分工细化推动彩电终端代工飞速发展,以冠捷和富士康为代表的第三方终端代工势力在不断发展和增强。目前以Sony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其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制造均由代工厂完成。代工厂拥有从几千万台到上亿台的生产能力,不仅规模优势尽显,同时由于其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率普遍高于国产品牌,因此国产品牌生产制造成本明显处于劣势。“产业分工细化也在推动连锁渠道攻城掠地,国产品牌渠道议价能力大幅下降。在城市市场的大连锁系统下,国产品牌经营基本亏损,主要是因为渠道费用很高,同时没有做好渠道协同——这种协同不仅表现在产品周转方面,也表现在产品开发和设计方面。”喻亮星表示,随着中国农村市场的连锁渠道迅猛发展,国产品牌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渠道环境。

  另外,目前国产品牌自建渠道甚为流行,在巨额资金投入之下,其与新型农村专业渠道之间的竞争必将非常惨烈。垂直一体化向下整合让彩电整机生产制造环节成为多余。当前,国产平板电视中,面板部分的成本占70%,生产制造能控制的成本仅占30%左右。“但这30%的可控部分也将逐步消失,因为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要把面板、模组和外壳一体化,直接生产电视机。”喻亮星介绍说,以前,面板企业供应给国内彩电企业的是面板、模组;以后,面板企业供应给国内彩电企业的可以是电视机。既然是电视机,那就可以直接供应给国美、苏宁等渠道商,而国产品牌就只能做农村市场的分销。届时,国产品牌的制造将变得异常艰难。

  模式创新或能新生

  目前中国彩电行业在终端制造上确实面临尴尬处境,然而,通过模式创新,或将开创新局面。在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动下,智能电视的蓬勃发展给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变革下的业务体系更加广阔,不仅可以做终端,还可以做平台和服务。彩电企业也一直在尝试。2008年,海尔推出了“模卡电视”,通过将电视的特殊功能模块与电视机独立销售,实现了电视功能和新型功能的随意组合。消费者亦可以通过购买多块模卡,实现不同的电视功能。这是彩电产业第一次实现“彩电功能”的独立销售、独立“赚钱”。

  2009年,国内彩电企业在以往突出彩电产品多样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出网络电视产品。在TCL网络电视问世之时,TCL甚至雄心勃勃地表示,通过提供内容服务,彩电厂商可能在网络电视上发现一块赚钱的新大陆。此后,长虹也加入了TCL网络电视的内容平台。2010年1月,康佳宣布将其网络电视的功能开发基础平台SDK环境开放,并欢迎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为康佳网络电视新功能的开发中来。未来,康佳则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构建一个网络电视功能的软件商城,与这些功能的开发者分成每款软件的销售收益。

  但这样的尝试同样也存在挑战。主导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面板等资源企业,还有软件平台和内容服务企业;资源端为日本和韩国企业所主导,平台端为美国的苹果、英特尔、微软、谷歌所主导,内容端则是受政策主导。喻亮星建议,国内彩电企业可以学习苹果和三星的成功模式:虽然苹果模式是终端制造成功模式的典范,但中国企业不能简单复制。因为中国企业不具有苹果在全球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和工艺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苹果模式下,硬件、软件平台和内容提供商的共同利益体已经形成,难以打破。相对来说,三星模式更具有复制意义,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让三星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世界级的品牌。

  因此,整合产业链资源,依托中国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融合苹果模式的终端制造将成为新的发展模式。目前,以长虹和TCL为代表的彩电制造企业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巨额资金的投入和关键技术突破,决定了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当前国内冰箱市场处于换新需求驱动通道,消费在以旧换新驱动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箱全渠道零售量4019万台,同比增长4.9%;零售额143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线上/线下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5.5%/3.6%,零售额同比增长8.4%/6.8%,双线均实现稳健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2024年生成式AI技术加速渗透家电行业,通过多模态交互(如语音指令结合视觉识别),家电从被动执行指令转向主动服务,并且在大模型赋能下的AI家电具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2025年,我国家电厂商们纷纷带来关于AI家电的落地化思考,从电视到冰箱、洗衣机,再到扫地机器人以及新形态的AI机器人,但行业仍面临价格昂贵、技术等

2025年03月26日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前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7157亿元。在财政货币双宽松背景下,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并扩大范围,有效支撑并加快智能家居市场发展。

2025年01月25日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同时,截止2022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拥有的小家电数量达到9.5个,对比欧美家庭超过30个的数量,差距仍较大,国内市场需求尚未饱和,而这主要是由消费环境、厂商以及小家电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因此,各大小家电品牌积极补救,出海、以价换量策略成为选择。

2025年01月09日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额为3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7%;零售量为2096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3.1%。2024年9 月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量为263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15.5%;零售额为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3%。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景气度上升 线上表现突出 高端化趋势显现

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景气度上升 线上表现突出 高端化趋势显现

根据奥维云网等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达到了25.1亿元,同比增长22.9%,零售量更是攀升至149.1万台,同比增长26.9%。另外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空气净化器线上零售量同比增速依次为24%、33%、51%,增速持续攀升。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干衣机销售规模持续高增 市场主要被国际领先品牌、综合家电企业占据

我国干衣机销售规模持续高增 市场主要被国际领先品牌、综合家电企业占据

2017-2023年我国家用干衣机销售额由4.4亿元增长至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9%。预计2024年我国家用干衣机销售额达36.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5%。

2024年11月01日
“国补”撞上“双11”优惠 我国家电行业内需有望提振 企业新战开启

“国补”撞上“双11”优惠 我国家电行业内需有望提振 企业新战开启

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发展迅速,家用电器技术革新速度较快,逐渐智能化,全屋智能语音灯、电动窗帘、扫地机器人等新型家电层出不穷,满足消费者日常不同场景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我国家电行业销售规模上升,但近几年增速缓慢。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家电零售额7736亿元,同比增长1.7%。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