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家电行业召回仍显不足 国家缺乏强制性标准

        导读:国内家电行业召回仍显不足 国家缺乏强制性标准。相比发达国家健全的召回制度和企业普遍性的召回举措,国内家电行业的召回仍显不足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实施家用电器召回两次,涉及家用电器13.2万件。在诸多全球性质的召回中,中国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由国家质检总局起草的《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如今已难产四年。而即将实行的新消法中对于产品召回的规定,必然会推动家电召回制度的尽快实施。

 

  国内家电召回寥寥无几

 

  相比发达国家健全的召回制度和企业普遍性的召回举措,国内家电行业的召回仍显不足。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陆春明表示,2014年一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共对20类1780家企业生产的1792批次产品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检出169批次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9.4%。实施家用电器召回两次,涉及家用电器13.2万件。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4年一季度,戴森和东芝就分别发布了召回公告。不同的是,戴森公司的召回是面向全球,而东芝召回却绕开中国市场。3月,戴森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由于其生产的AM04和AM05的无叶冷暖器存在“由于燃路引发机内火花”,因此向全球召回已售出的近100万台设备。2月,东芝方面宣布面向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召回58.3万台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原因是产品发动机以及排水阀线路存在故障,有自燃隐患。

 

  由于国家质检总局所披露的数据中尚未涉及具体产品和品牌,所以召回情况无从得知。不过,回首过去三年全球家电行业召回情况可以发现,家电召回涉及最频繁的国家为美国和日本,往往只有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召回时才包括中国,而国内企业面向国内的召回举措更是寥寥无几。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国内家电行业和消费者没有理性认清召回是原因之一。往往说起召回,包括一些企业管理层首先想到的是退货,而事实上召回只是意味着产品出现了批量性的质量问题,召回是解决方案的一种统称,具体的解决办法可以是退换货,也可以是免费维修。

 

  标准滞后企业缺乏自觉性

 

  洪仕斌认为,国家缺乏该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规定则是另外一大原因。

 

  早在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起草的《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曾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示,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意见稿中规定:“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家电产品履行召回义务,对存在缺陷的家用电器产品,由生产商或由其组织其他经营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有效预防和消除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害活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缺乏强制性标准,企业有恃无恐,监管部门也无法可依。洪仕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是否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召回,全凭企业的自觉性,而一些外资企业在召回问题产品时“忽略”中国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如此,将来商品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也表示,我国很多种产品的国家标准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过,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造成很多不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却符合我国的国家标准,直接导致国内外企业在召回产品时忽略中国市场。

 

  而企业在召回方面积极性不够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眼前利益。在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由于没有强制性标准来逼迫企业进行召回,这种情况下,企业有恃无恐。很多企业在明知某一批次某一型号产品存在问题时,但过于考虑短期经营业绩、成本等问题,往往不愿主动进行召回。

 

  新消法或加速召回制度建设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不愿意进行召回是一种缺乏企业长远战略眼光的表现。当产品批量出现问题后,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利益,将会对自身产品质量口碑和品质口碑形成一定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挽回。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口碑的破坏往往需要花费10倍甚至以上的成本、精力才能够挽回。

 

  新消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九条和三十三条中对召回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更完善的规定。对此,洪仕斌表示,随着国家更加注重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这一举措或许将加速推动各个领域召回制度的发布。

 

  对于召回制度的制定和出台,万和电气副总裁宫培谦表示,这对整个家电产业的长远发展是利好的,从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来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召回制度的出台将有利于根治存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避免对环境污染较大、重金属超标等产品的出现。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召回制度意义不大。奥特朗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监李卫泽表示,从产品属性来讲,家电产品属于性能比较稳定的产品,而家电行业也是市场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原本就很难生存。而产品质量好又负责任的企业,往往每年都会开展一些以旧换新、对旧产品免费检修的活动。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变相地达到召回解决问题的效果。

 

  梁振鹏则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出台家用电器召回方面的法律法规时应该果断坚决,不应该为一个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通行的条例而在中国市场拖延数年之久,更不应该持续拖延下去。宫培谦则建议政府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应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每个细分的家电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只有分门别类结合各个行业的具体发展现状,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睡眠问题+老龄化给我国智能床提供发展机遇 AI赋能推动行业进入4.0时代

睡眠问题+老龄化给我国智能床提供发展机遇 AI赋能推动行业进入4.0时代

近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人。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而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19%。另外《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为48.5%,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率在逐渐上升。可见睡眠质量不佳已经

2025年04月25日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当前国内冰箱市场处于换新需求驱动通道,消费在以旧换新驱动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箱全渠道零售量4019万台,同比增长4.9%;零售额143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线上/线下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5.5%/3.6%,零售额同比增长8.4%/6.8%,双线均实现稳健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2024年生成式AI技术加速渗透家电行业,通过多模态交互(如语音指令结合视觉识别),家电从被动执行指令转向主动服务,并且在大模型赋能下的AI家电具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2025年,我国家电厂商们纷纷带来关于AI家电的落地化思考,从电视到冰箱、洗衣机,再到扫地机器人以及新形态的AI机器人,但行业仍面临价格昂贵、技术等

2025年03月26日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前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7157亿元。在财政货币双宽松背景下,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并扩大范围,有效支撑并加快智能家居市场发展。

2025年01月25日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同时,截止2022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拥有的小家电数量达到9.5个,对比欧美家庭超过30个的数量,差距仍较大,国内市场需求尚未饱和,而这主要是由消费环境、厂商以及小家电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因此,各大小家电品牌积极补救,出海、以价换量策略成为选择。

2025年01月09日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额为3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7%;零售量为2096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3.1%。2024年9 月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量为263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15.5%;零售额为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3%。

2024年11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