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LED照明高新产业发展路线分析

     报告网摘要:“未来三五年内,如果企业没有找到自身的发展路线,两万家LED照明企业中可能仅有1/4能生存下来。”

     “未来三五年内,如果企业没有找到自身的发展路线,两万家LED照明企业中可能仅有1/4能生存下来。”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曾提醒说,在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警惕背后的危机。

     LED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契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这基本成为共识。然而,记者在东中西部十余个省市调研发现,许多地区在转型升级中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新兴产业,造成产能急剧扩张。除此之外,一些地区忽视区域差异不约而同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落实过程中,为了政绩不顾客观规律追求速成,指望转型升级一步到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这些实践中出现的误区,也阻碍了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

     喜新厌旧 一哄而上发展新兴产业

     在我国产业调整过程中,“增”“减”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当前各地在转型升级中喜新厌旧、一哄而上发展新兴产业的现象比较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出现过热势头。与之相伴的,则是产能过剩正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扩散。

     据2011-2015年LED照明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水平升级,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条主线,也是未来五年仍将面临的突出任务。伴随“十二五”后半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强化,这预示着未来五年转型升级将进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窗口期”。

     记者了解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压缩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增加新兴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然而多年来,产业调整“增”“减”的行政色彩浓厚,负面效应突出。

     记者调研发现,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各地谋划布局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言必称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存在“一刀切”现象。中部地区一位地方官员表示:“这些年各地大力推动的新兴产业粗放、无序、同质化现象明显,有的‘未大先衰’,比如光伏、LED。”

     我国光伏龙头企业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彭少敏说,近年来,光伏产业因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而备受地方青睐,各地一哄而上发展光伏产业,造成产能急剧扩张并陷入危机。“高峰时期,我国共有28个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共有超过280个地级市或者工业园区提出了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或者光伏产业基地的概念。”

     记者调研了解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也有步光伏产业后尘的趋势,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专家分析,新兴产业一哄而上的背后,是部分地方简单地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一些地方领导在谈论转型升级时总感觉“没有培育出几个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就不成功”。然而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各地一哄而上发展的很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其实根本无“新”可言,从本质上说仍是传统的制造业。

     中部某省一家光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公司2012年被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从广东引到内地,但基本没有什么研发人员,企业生产的LED灯具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内地从事的主要还是简单的加工制造,看中的主要也是当地相对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

     “转型升级转的是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卢现祥说,发展新兴产业,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其效益增长方式还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而与此相对应,传统产业如果能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样是实现了转型升级。

     忽视差异 一刀切盲目追求高级化

     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服务业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准入,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记者调研发现,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区域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盲目“求高”。

     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等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对于转型升级的一些要求更多是基于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发展现状提出来的,而多数地区忽略区域发展实际、一刀切盲目“求高”式的转型升级并不合理,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对所有区域、所有城市的统一要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志云认为,就某一具体地区而言,其所处经济环境、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需求结构和开放水平等各不相同,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会大不一样,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至多只能作为一种参照,而不应奉为金科玉律使之教条化。

     “如果人为、盲目地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其结果可能是更多资源在政府干预下被错配到服务业中,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杨志云说。

     国家信息中心政策动向课题组认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中,需根据各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与特点,出台差异性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其中,东部地区须比照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加速实现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成为我国创新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则须加速过剩产能的淘汰进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

     江西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董福长说:“国家和各省都应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需制定差别化、梯度式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急功近利 转型升级寄望一步到位

     记者调研发现,在转型升级中,一些地方喜欢做“快功”,为了政绩不顾客观规律追求速成,指望转型升级一步到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政府和企业的急躁心态是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

     记者在东部沿海一工业乡镇调研时发现,当地钢铁、水泥、电力等传统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曾占有较大比重,经济下行和环保压力较大,为了符合转型升级的要求,他们用两年时间发展起一个号称“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世界级领先技术水平”的光电产业园。“很多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是通过技术改革,而我们的转型升级是一步到位,彻底转型,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该乡镇主要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全国增速第一”“中部省份第几”“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在省内排名”……记者采访中,基层时常谈及的这些位次信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地增长的压力往往大于转型升级的动力,区域之间“增长竞赛”往往拖累了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珺说,转型升级是“慢活”,而地方政府长期喜欢做“快功”,搞大投资、大建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宋晓梧认为,由于考核评价“重总量轻结构”等原因,多年来各地“数字比拼”惯性难止、唯GDP倾向严重,弱化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比如,“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指标,全国是7%,而各省指标的加权平均达到10.5%。

     一位基层干部说,政府和企业主体的急躁心态是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大跃进的心态只会把企业逼到减产、破产的困境。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对转型升级比较热心,制订了很多战略、规划、政策来加以促进。但是转型升级不是搞运动,不能完全靠政府推动,更需要企业自主发展。政府需要做的是培养环境,提供条件,鼓励企业走转型升级的道路。”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不能急功近利,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江西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董福长说,未来五年转型升级须稳步推进,不能为了政绩就不顾客观规律追求速成。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经济转型升级不可能一劳永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组合驱动,转向更多地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睡眠问题+老龄化给我国智能床提供发展机遇 AI赋能推动行业进入4.0时代

睡眠问题+老龄化给我国智能床提供发展机遇 AI赋能推动行业进入4.0时代

近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人。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而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19%。另外《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为48.5%,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率在逐渐上升。可见睡眠质量不佳已经

2025年04月25日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国补拉动冰箱行业需求回升 厂商正深耕细分场景找差异化增量 激烈角逐高端市场

当前国内冰箱市场处于换新需求驱动通道,消费在以旧换新驱动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箱全渠道零售量4019万台,同比增长4.9%;零售额143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线上/线下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5.5%/3.6%,零售额同比增长8.4%/6.8%,双线均实现稳健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DeepSeek赋能AI家电行业 海尔、TCL等品牌集体“狂飙” 市场仍面临诸多难题

2024年生成式AI技术加速渗透家电行业,通过多模态交互(如语音指令结合视觉识别),家电从被动执行指令转向主动服务,并且在大模型赋能下的AI家电具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2025年,我国家电厂商们纷纷带来关于AI家电的落地化思考,从电视到冰箱、洗衣机,再到扫地机器人以及新形态的AI机器人,但行业仍面临价格昂贵、技术等

2025年03月26日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国补效果立竿见影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待更新量庞大 换新需求有补贴支撑

前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7157亿元。在财政货币双宽松背景下,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并扩大范围,有效支撑并加快智能家居市场发展。

2025年01月25日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以旧换新”+“国补”助力 小家电市场增量可期 行业需求尚未饱和

同时,截止2022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拥有的小家电数量达到9.5个,对比欧美家庭超过30个的数量,差距仍较大,国内市场需求尚未饱和,而这主要是由消费环境、厂商以及小家电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因此,各大小家电品牌积极补救,出海、以价换量策略成为选择。

2025年01月09日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国内热水器市场回温 燃气热水器整体表现优于电热水器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额为3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7%;零售量为2096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3.1%。2024年9 月主流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零售量为263 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15.5%;零售额为4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3%。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景气度上升 线上表现突出 高端化趋势显现

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景气度上升 线上表现突出 高端化趋势显现

根据奥维云网等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达到了25.1亿元,同比增长22.9%,零售量更是攀升至149.1万台,同比增长26.9%。另外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空气净化器线上零售量同比增速依次为24%、33%、51%,增速持续攀升。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干衣机销售规模持续高增 市场主要被国际领先品牌、综合家电企业占据

我国干衣机销售规模持续高增 市场主要被国际领先品牌、综合家电企业占据

2017-2023年我国家用干衣机销售额由4.4亿元增长至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9%。预计2024年我国家用干衣机销售额达36.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5%。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