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投资前景分析

        内容提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各国都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今,我国宽带建设如火如荼,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将信息技术应用推向新阶段。据相关规划和产业指导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在信息化产业的直接投资将超万亿元,中国信息产业有望迎来新蜕变。

        工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1-10月,我国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其中,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反弹,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不过,中国的IT制造业在收获了近200项IT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的桂冠的同时,中国内地仅得iPhone利润的1.8%,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逐月放缓,全行业亏损面扩大至20%等,暴露了徘徊在产业链低端的尴尬困境。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与难言之隐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释放转型信号。信息产业不仅成为整个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其自身转型同样显得迫切。在日前召开“IT两会”和“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转型升级成为热议焦点。

  手机产量占比超六成,通信设备一枝独秀

  入世十年,我国信息产业硕果累累。从2000年产值首度突破万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7.8万亿元,经济规模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对经济贡献不断增强。

  如今,IT制造成中国名片。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厂商广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通信设备业尤其成就显著。2010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0亿美元,同比增长24%。而中兴通讯2011年第三季度依靠美欧市场的增长,已稳居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另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1-10月,我国通信设备业连续三个月销售产值超过1000亿元,且增速均超过30%,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是拉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手机行业突飞猛进。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手机生产量为9.98亿部,今年同比增长36.5%,中国手机生产量占全球总量超过6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而在产业发展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手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软件、品牌制造的产业结构。”

  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发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400万部,美国为2300万部。按销量计算,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最大市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移动计算市场迅速发展的新中心。今年8月,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

  IT业新旧交替,形势倒逼产业转型

  入世十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但大国并不意味着强国,产业规模的快速成长使得结构问题依然凸显。“包括不同行业比重,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经济性质机构,区域结构甚至是人才结构等的不合理,这已成为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巨大阻力。”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说,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也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道路任重道远。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兴起,全球IT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点,以苹果为代表的软硬一体化新势力动摇传统IT产业根基。如今,传统通信设备巨头诺西裁员1.7万人进行资源重组、PC霸主惠普最新财报显示净利润下跌90%艰难转型、手机制造业老大诺基亚陷入退市困局殊死挣扎……

  如何紧跟形势调整战略,同样是中国IT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而身处全球IT产业链末端的现实更显示了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知识产权活动最为活跃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分别仅为7.7%、8.2%。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整体上仍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装配工厂角色。
 另一方面,IT出口的严峻形势加剧了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依存度高,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出口的不稳定性对行业经营影响明显大于其它行业。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重压之下,电子制造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指出,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

  在全球产业环境变革和国内“十二五”开局之际,业界将焦点对准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日前召开的中国“IT两会”上,“转型·升级——寻找十二五中国信息产业新坐标”成为主题。同期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则以“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为主题,探讨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和思路,以期更好地面对新市场和新经济的挑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由大到强。

  规划陆续出台,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十二五”规划不仅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同时信息化对社会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将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在“十二五”力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产业将迎来一次跨越良机。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业内预计《信息化推进“十二五”规划》、《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软件与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在内的多个“十二五”规划,以及针对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产业的产业指导政策将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将陆续面世。

  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工信部提出将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创新与自主品牌建设,抓住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战略制高点,以技术和服务引领扩大内需,在中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下谋求新的产业空间布局。工信部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思路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未来五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追踪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方向。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各国都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今,我国宽带建设如火如荼,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将信息技术应用推向新阶段。据相关规划和产业指导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在信息化产业的直接投资将超万亿元,中国信息产业有望迎来新蜕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AI视频生成技术逐步从实验阶段迈向实用化,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AI视频生成在B、C端持续渗透并不断探索商业化路径,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2025年06月30日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我国人机界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70亿元,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百亿元。目前,行业已经形成典型的极高寡占型市场格局,德国西门子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驱动人机界面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