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没“核心”当然不入流

       导读:翻看一些科技类报道,在涉及国内企业的时候,总能看到“缺乏核心技术”这样的表述。而且,这样的表述并非现在才有,也并非只存在于一两个行业。这种“常态”现象值得反思。

       参考: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供需态势全景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

       翻看一些科技类报道,在涉及国内企业的时候,总能看到“缺乏核心技术”这样的表述。而且,这样的表述并非现在才有,也并非只存在于一两个行业。这种“常态”现象值得反思。

       对于不久前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不俗表现的中国造机器人,业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这种评价并不能掩盖我国机器人缺乏核心技术的事实。中国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表示,中国在高端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方面仍远远落后。他认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3年对中国机器人工业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没有创新性”,“产业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竞争性”,这样的评价是“公正”的。而智库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中国也许自2013年以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国内约500家制造商,“没有一家在核心技术上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不只是机器人这种尖端技术领域,在许多基础性制造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事实也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领域,我国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缺失,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仅为52.4%,进口依赖严重,装备制造基础薄弱。依赖当然会受制于人。除了要花大价钱买国外的设备,更大的问题在于,后续还要在设备维护、零部件更换、人员培训等方面持续被国外设备制造商掌控,这会对我国整个行业产业发展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不妨看看手机市场。阿里巴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按品牌销售排行,华为、小米、魅族、奇酷大神等进入前5强,显示了国产品牌的实力。不过,与高比例的市场份额形成反差的是,国产手机一如既往价格低廉。据手机连锁卖场迪信通的统计数据,在3000元以上的手机产品市场中,国内品牌的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国产手机厂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定价权被苹果、三星等外商所掌握,而只能在低价区域和低利润空间的狭小市场存活,彼此开展价格战,恶性竞争。

       任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技术,有了技术才有质量保证。但恰恰在这方面我国许多行业特别是设备制造业受制于国外,而且陷入了一种怪圈:设备比人家差,生产设备的设备也比人家差;要改变现状就得引进技术,而这一种引进技术还得靠另一种引进技术支撑,于是引进复引进,引进难自拔。

       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技术落后,有国内产业市场起步晚等客观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不重视研发,科研投入太少。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可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创新型企业甚至可以超过30%,而国内企业的这个比例却只有0.2%~0.3%。没有研发当然就得不到技术,没有技术则只好买,买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术低价竞争。令人担忧的是,“不入流”的企业不是一家两家,而是遍布整个行业。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对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要求不高,即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却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理想,小富即安,不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投入。而且,可以为整个行业提供科技支撑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科研院所或者缺少经费无力科研,或者忙于创收无心研究,产、学、研脱节,本来就不强的技术力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国内许多企业并非不知道自己缺乏核心技术,但它们努力不够,有时甚至把“缺乏核心技术”当作借口,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这消极态度就更加有问题了。既然研发投入不足,那就要花本钱加大投入。当然,这里讲的投入不光指金钱的投入,而金钱的投入也不光指添置硬件。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舍得在人才身花钱,这才是最有眼光、最有价值的高回报投入。企业要从政策上和物质上支持相关的教育、科研、设计部门,对科技人才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统筹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冷门、缺门无人攻关现象发生。大力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