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物联网产业MEC与SDN技术分析 (图)


         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EC)是基于 5G 演进架构,将基站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一种技术。 MEC 被视为 4.5G/5G 的一个技术趋势,能够提供一个低时延、海量吞吐率、安全的可编程的弹性网络,满足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发展对移动网络的新要求。 

 
图:MEC 技术架构及特性

         众所周知,传统移动通信网络是集中化处理机制,数据往返于核心网与用户终端之间,时延大,网络负荷高。移动边缘计算位于网络边缘,它将数据中心(核心网)的计算和存储等能力下沉,使之更接近用户终端,降低物理时延,也减少了与中心云的信息交换,降低网络负荷,从而可以创造出一个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带宽的电信级服务环境,加速网络中各项内容、服务及应用的分发和下载,让消费者享有更高质量网络体验。 

         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EC)可以为在物联网应用场景提供以下支持: 

         业务实时性:在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领域,比如生产控制领域,业务控制时延必须小于 10 毫秒甚至更低;在自动驾驶领域,控制时延也必须在几个毫秒之内。如果将控制放在云端将根本无法满足上述时延要求,所以需要把部分分析和控制功能放在网络边缘,以满足业务实时性的需要。 

         数据适配和聚合性:当前,传感侧存在大量的专有通信技术和协议,这种多样性和异构性不但存在于特定行业内,更存在于不同行业间。“七国八制”的现状和异构性极大地增加了现场的数据集成难度和成本,所以需要在网络边缘对传感侧协议和标准进行适配、统一。 

         高度可靠性:由于在特定物联网应用场景下,单点故障在很多行业场景普遍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大量关键操作不能依靠云端,现场的生产系统需要保持一定的自主和自治。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制造业的控制系统,通过边缘的分布式智能和自治系统相互协同,而不是依靠中心化的智能,可以保障整个系统的本地存活能力;又如路灯物联网系统,即使广域网络发生故障,路灯也要具备本地的基本控制能力,以保证行人的交通安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安全性:对于更多行业系统,尤其是生产系统,接入网络的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安全已成为物联网领域最牵动人心的问题。连接传感层和数据平台层之间的网络部分往往是安全的薄弱环节,而传感层通常受到计算资源、供电和成本的限制,很难进行复杂的加密防护,所以在网络的边缘需要对安全进行加固,比如在物联网网关和数据中心之间建立加密隧道,或者由应用厂商在物联网上安装私有的代理,以实现数据加/解密,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SDN 的本质是控制和转发分离,控制和管理的集中化、智能化。只要网络硬件可以集中式软件管理,可编程化,控制转发层面分开,则可以认为这个网络是一个 SDN 网络。只要网络硬件可以集中式软件管理,可编程化,控制转发层面分开,则可以认为这个网络是一个 SDN 网络。 NFV 利用虚拟化技术,目标是替代通信网中私有、专用和封闭的网元,实现统一的硬件平台+业务逻辑软件的开放架构。 

         SDN/NFV 技术能够加大降低网络延时的力度,为降低网络时延奠定基础。5G 网络借助于模块化的功能设计和高效的 NFV/SDN 平台和云技术,在 5G 组网实现中,使网络从底层物理基础设施分开,变成更抽象灵活的以软件为中心的构架,可以根据每个运营商的网络规划、业务需求、流量优化、用户体验和传输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不同层级的功能加以灵活整合,实现多数据中心和跨地理区域的功能部署。 
图:SDN技术架构及特性
 
         在物联网领域引入 SDN 技术,可秉承其核心思想并根据物联网的特点进行功能扩展,实现 IT 和 CT 的统一管理,以满足物联网在海量设备管理、边缘计算资源管理和快速应用集成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功能包括: 

         设备管理功能:通过控制器的南向接口集中管理传感器、终端、通信模块和物联网网关等设备,利用 PnP 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部署;支持设备的安全认证、运行状态监控以及远程升级等功能,从而应对海量终端设备的管理难题;未来,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故障的深度分析和全自动化处理。 

         边缘计算资源管理功能:边缘计算资源环境通常会以 VM 虚拟机或者容器的形式在物联网网关上落地,控制器需要能够支持各类虚拟机/容器的统一管理功能,包括镜像文件管理、资源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订阅和分发功能:对数据的管理是物联网管理区别于传统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不同点。传统的网络管理主要保证网络的联接性,不会对其中的流量数据进行深入处理,但物联网最终的目的是采集分析数据、控制终端设备,因而数据是物联网的生命,必须最终上送给行业应用系统。但为了网络联接和数据联接的解耦,物联网本身的管理数据必须要通过控制器统一上送,因此数据分发和订阅是控制器的基本能力。 

         南北向集成功能:物联网是一个生态系统,横向跨越不同的行业,纵向包括不同的领域,一家厂商不可能形成一个端到端的系统,所以统一标准的南北向接口是控制器与其它系统快速集成的前提。 

         随着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逐步深入,边缘计算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应用实施落地的前提,并在业界形成共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SDN技术更称为国内三大运营商网络升级的一致选择,特别是在解决物联网的管理、控制、维护和开放问题上,SDN 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