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链上游发展情况

        导读:2013年我国车联网产业链上游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与3G、4G、WIFI、GPS公共网络有效连接的接口,与DSRC等交通自主网络实时连接的接口,与车辆进行信息交互的蓝牙设备等,此外还包括起到桥接作用的网络处理器。主要提供给智能车载设备、交通基础设施等设备生产商。

        1传感器

        传感器是车联网的基础。从汽车传感器来看,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会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种类达几十种。从道路传感器来看,终端节点可采用地磁、温湿度、光照度、气体检测等传感器来定时搜集区域内车辆的速度、车距以及路面状况、能见度、车辆尾气污染等信息。

        自2009年开始,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即来自于汽车电子。2010年中国车用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材料、设计、工艺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生产出基本的传感器,但是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先进技术,特别是传感器的新设计原理和核心模块技术,还是由国外公司掌握,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相对较少。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用于信息采集的高端传感器,其芯片核心技术并不为国内公司所掌握。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汽车、交通传感器将向着环保、安全、智能方向发展,本土企业要力争实现突破。

        2RFID

        RFID感知技术在车联网领域得到了巨大应用。近期公安部已经推出一种识别率在99.9%以上的专用电子标签,可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形成对车辆身份和位置信息的唯一标识。国家发改委正在大力推进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车辆电子牌照试点工程,重点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控、车牌套用与防伪的问题。而在南京、重庆、厦门、兰州等政府部门主导的车联网项目中,主要都是通过RFID来采集车辆信息,并进而开展交通、环保等管理工作。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RFID产业链。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是RFID技术研发和生产较为活跃的地区,其中北京在系统集成、上海在芯片设计、广东在标签制作和应用方面分别具有各种的优势。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的RFID产业结构,但在与车联网密切相关的超高频RFID领域,我国还处于落后阶段,其中UHF芯片以及相应频段的读写器核心芯片还严重依赖进口,而且UHF频段标准的缺失也成为制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因素。

        3通信模块

        主要包括与3G、4G、WIFI、GPS公共网络有效连接的接口,与DSRC等交通自主网络实时连接的接口,与车辆进行信息交互的蓝牙设备等,此外还包括起到桥接作用的网络处理器。主要提供给智能车载设备、交通基础设施等设备生产商。

        目前,连接3G、WIFI、GPS、4G的产品种类较多,性能也在不断提升,而由于目前国内的DSRC通信还在谋划阶段,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企业生产相关产品。2011年,华为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了LGA(触点阵列封装)EVDO车载模块。该模块支持多操作系统,具备轻、薄、小等特点以及良好的抗震性,非常适合车载移动环境,大大提升了汽车安全和娱乐功能,符合车载质量体系标准和可靠性标准,具备完善的产品认证和准入能力,拥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和丰富的实验室资源,有助于促进车载行业的导入集成和大规模生产。

        4定位芯片

        定位芯片是智能车载终端的核心元器件。我国目前在卫星导航芯片领域落后于国外的厂商。SiRF公司占据了全球70%的GPS芯片出货量,此外,Garmin、u-blox、摩托罗拉、索尼、富士通、NXP、Nemerix、uNav等厂商也都相继推出自有品牌的GPS核心芯片。2005年7月,西安华迅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块GPS芯片,2006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也成功开发出了两款GPS基带SOC芯片。但国内企业、研究机构开发、生产的GPS芯片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北斗芯片及终端已经全面启动了研制工作,国内已具备北斗GPS多模芯片研发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PS双模芯片已在车载终端得到了应用。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联网市场发展格局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以其颠覆性的潜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从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AI视频生成技术逐步从实验阶段迈向实用化,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AI视频生成在B、C端持续渗透并不断探索商业化路径,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2025年06月30日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我国人机界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70亿元,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百亿元。目前,行业已经形成典型的极高寡占型市场格局,德国西门子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驱动人机界面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6月20日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价值量占比高达55%。数控系统装备的机床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的精度、速度和效率。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业竞争力,我国正由工业制造大国向工业制造强国发展,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稳步提升,带动数控系统行业发展。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