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 培训可分为认证培训和技能培训
IT 培训按培训需求可分为认证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IT 职业技能种类繁多,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软件开发类培训、网络推广类培训、网络运维类培训、软件测试培训、游戏开发类培训及新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培训和人工智能培训等。IT 培训更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的目的。
二、IT 培训历经从基础技能普及到企业订单式培训四个发展阶段
IT 职业培训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主要历经四个不同的业务类型发展阶段。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IT培训市场运营态势及市场运营态势报告》
第一阶段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的逐渐普及。二十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电脑和计算机知识开始普及,此时主要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的使用技能为主的基础职业技能培训。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与 IT 技术知识的普及与提高,由于学习者很多在学校或通过自学可以获得此类知识,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这类培训的需求基本消失。
第二阶段为 IT(厂商产品)认证培训开始兴起。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建设时期,包括思科(CCNA、CCNP)、惠普公司(HP)、IBM 公司、SUN 公司及微软公司(Microsoft)等厂商都推出了与自身业务高度相关的人才认证培训。这些由国际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资格认证一度是当时迈入高薪行业的敲门砖,但其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厂商认证培训的市场化进程。此类培训缺乏与学习者及企业的沟通,限制了它的培训内容不能够及时更新和根据市场所需来设定课程。同时,这类培训门槛相对较高,要求学员有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不适合为就业或转行或晋升而参加 IT 培训的人群。特别是随着大量真正从事 IT 职业培训机构的日益增多,厂商认证已经不能独当一面,成为吸引人们参加培训的重要卖点了,而是渐渐成为培训机构的附属品,风光不再。
第三阶段为 IT 职业培训开始独立出现,“软件蓝领”模式风靡市场。二十一世纪初期,职业培训作为独立于厂商产品之外的培训开始出现,培训内容包括以培育“软件蓝领”为主的软件课程或以培育“网络工程师”为主的网络课程等,这类培训以培养学员在软件或网络某一方面的技能从而顺利就业为最终目的。这一期间较具代表性的包括北大青鸟引进印度 IT 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以培育“软件蓝领”为核心理念,凭借重金打造的“标准化”,实行连锁加盟模式,迅速占领 IT 培训市场。但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所培养出来的 IT 学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时的 IT 行业市场环境。“软件蓝领”这一概念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外包”高度发达、IT 行业高度精细化分工的印度市场,但并不能融入当时处于发展初期而更需求高素质综合 IT 人才的中国市场。照搬印度模式最终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土壤,加之连锁加盟高速扩张的品控难度较大,这一模式逐渐退出市场。
第四阶段为独立的 IT 职业培训愈发成熟,订单实训逐渐成为主流:目前,订单式实训逐渐被 IT 培训机构大量采取。培训机构和人才需求企业签订一系列人才输送及人才培养协议,培训内容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强调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采取“以需订产”完全市场化的招生和人才输送方式,开展订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