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品牌互联网自媒体玩转不开 营销模式对比小品牌落下风

导读:大品牌互联网自媒体玩转不开 营销模式对比小品牌落下风。不像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品牌,很多小品牌因为预算少,请不起大牌明星做广告,只得利用成本更低的网红或直播,想不到竟意外逆袭,而如今大品牌不仅在网红经济中玩不过小品牌,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也输了一筹。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媒体行业市场调查及十三五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不像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品牌,很多小品牌因为预算少,请不起大牌明星做广告,只得利用成本更低的网红或直播,想不到竟意外逆袭,而如今大品牌不仅在网红经济中玩不过小品牌,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也输了一筹。大品牌越来越玩不转互联网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今年的“双十一”,有一个与往年不同的看点,也许还是一个核心亮点:引入网红直播,刺激年轻用户进行“互动式消费”。不过,说起网红,真是几家欢乐几家忧——很多小品牌因为预算少,请不起大牌明星做广告,只得利用成本更低的网红或直播,想不到竟意外逆袭;而很多财大气粗的大品牌,却仍然在请明星代言,他们不仅不善利用网红直播,而且还不善于利用自媒体,不小心错过了这个时代的红利。

        “小品牌博出位,大品牌要固守”

        当然,网红直播与明星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究竟谁更便宜。明星一般比较“高冷”,不与粉丝互动;而网红与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却特别接地气,特别善于与粉丝打成一片的她们,不仅乐意接受“被撩”,而且还主动“撩”粉丝。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文写道:“网络红人作为‘精神领袖’以社交为突破口,将互联网品牌营销与消费者兴趣痛点融合,打破传统商业与社交的界限,使消费者在社交互动时潜移默化接受品牌植入,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也让更多潜在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这比普通的商业广告转化率高多了。”        

        以这种方式来营销,效果能不好吗?

        然而,在高知群体中,网红和直播一直“口碑不怎么好”,这让很多品牌明知利用网红和直播可以增加销量,却不敢轻易使用。“大品牌还在观望,不会滥用网红。小品牌博出位,大品牌要固守。”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者聂帅称,品牌大小的区别就是对美誉度有考虑。

        也就是说,对大企业来说,利用网红直播做营销的机会成本太高,因此,他们会格外谨慎。

        “管他什么品牌的呢,只要有个性好玩就行”

        “女性尤其是85后95后,再也不靠百货公司专柜或者明星代言来获取美妆建议,而是观看美妆达人(网红)的视频,尝试美妆网红们推荐的化妆品牌。”这是美国著名网红Nicole LaPorte的一个论断。

        出生于1987年的Nicole LaPorte在YouTube上有800万粉丝,视频观看量超过10亿。但她之所以敢断定网红们未来会取代明星,却并不是凭借自己身上的这些光环,而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开始变得无足轻重了。

        过去的一年多里,“宝洁溃败”是一个被多次热烈讨论的话题。诸多业内人士在分析时都提到一点:像宝洁这种大品牌,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的发展,品牌的重要性正在淡化。网络时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被充分唤醒,消费者开始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很多消费者喜欢在衣服上印个图案、印几个字,然而,对大品牌来说,这种定制化生产是“划不来”的,通常,也只有小品牌才愿意以这样的低姿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导致产品本身的功能会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品牌的意识反而逐渐淡化。品牌是不是受消费者欢迎,跟它是不是“大”没有必然关系。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小品牌商品交易额占比提升了10%。中小品牌以更个性化而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姿态获得市场的青睐。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很多90后、95后对品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即便有,也很容易移情别恋。甚至,很多人的心态是“管他什么牌的呢,只要有个性好玩就行”。

        与明星代言的大品牌相比,网红代言的小众品牌反而更能满足这些年轻消费者的口味。确切地说,对后者来说,“网红本身即品牌”。

        “大品牌很难创造新鲜感”

        大品牌不仅在网红经济中玩不过小品牌,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也输了一筹。国内的大企业中,除了杜蕾斯、万达跟海尔之外,我们很少听到有哪个企业的新媒体做得好的。就连一些专业的新媒体研究人士,在谈企业新媒体时,除了海尔和万达,就再也举不出别的例子了。

        事实上,大企业玩不转新媒体,不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无法避免这样的命运。如今年3月份,前哈佛商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霍特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列举了下面这几个例子:

        麦当劳是全球在社交媒体中投资最多的企业之一,而其YouTube频道的订阅者只有20.4万(排名9414)。

        红牛每年的营销费用高达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内容营销中,但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490万订阅用户(排名184)。

        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大张旗鼓地推出了新的营销策略——从“卓越创意”转向“卓越内容”(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营销)。然而,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67.6万订阅者(排名2749)。

        在社交媒体的流量争夺上,很多草根自媒体都出尽了风头,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品牌价值虽高,流量却相形见绌。这是怎么回事?

        陈歆磊教授解释说:“对社交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并且保持新鲜感。没有惊喜,没有新鲜感,就没有所谓的粉丝。观察所有的个人社交媒体,包括现在流行的网红都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吸引眼球,就是因为他们不受任何限制,对消费者来说总是有意外,因而总有新鲜感。而大品牌受制于产品和自身品牌定位的限制,很难自由发挥,更谈不上有新鲜感。比如BMW的官网/官微,消费者不用看就认定你说什么都是为了卖BMW。”

        “董事长讲话”没人看

        上一段说到大品牌在创造新鲜感的能力上不如小企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般来说,大品牌对应的往往就是大公司,而小品牌对应的是小公司。小企业,能够百无禁忌地创新,而大企业,条条框框太多,新媒体运营人员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

        比如,去年9月份的中美互联网大会期间,一个原先不怎么知名的自媒体号发了篇《马云、张朝阳、刘强东,能不能把西装穿好?》,全网流量超过1000万,但像这种调性的文章,大品牌的自媒体肯定是不敢发的。

        此外,很多大企业虽然也开通了新媒体平台,但他们改变的只是自己发声的渠道和载体,在发布的内容上依然是自说自话的吹捧,甚至连“董事长讲话”都往自家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你发个这,有谁会看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品牌在过去长期跟传统媒体合作,因而形成了路径依赖,现在即便是在新媒体上做推广,或建了自媒体,但思维仍停留在纸媒时代。很多中层管理人员也不懂新媒体,最年轻的小职员或许懂,但因为公司层级太多,他们的意见,根本无法上达到最高层。

        相比之下,很多小企业,在原先的纸媒时代,因为版面费太贵,根本就打不起广告,因而也就没有跟纸媒打交道的经验、没有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套僵化的思维,所以,他们能够以最契合年轻人口味的方式进行新媒体尝试,最终得以脱颖而出。

        因为不懂新媒体,所以常常被公关公司给玩了

        大企业跟媒体的合作,往往不是亲自联络,而是通过公关公司对接。然而,大企业的人不懂新媒体,经常导致他们在跟新媒体合作的时候上当受骗。

        我自己运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经常发现一些公关公司来问报价的时候问“头条多少钱”“第二条多少钱”“第三条多少钱”,竟然以为第三条应该比第二条便宜!微信公众号的第二条和第三条的关系,与纸媒上第二版和第三版的关系完全不同。纸媒上,通常来说,越往后面看的人越少,所以第三版比第二版便宜;但在微信公众号上,读者一眼就扫见了那几个标题,因此,除头条之外,其他几条并不存在谁的“位置更差”的问题。所以,凡是问“第三条多少钱”的公关,我就断定他“肯定不懂新媒体”。

        但后来,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他们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将二条和三条区别报价,只是为了“给客户一个交代”而已。比如,一个自媒体给公关公司的广告费报价是二条3万,三条2.5万,背后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既然三条报2.5万,那第二条,最低2.5万也可以做;可是,你不是认为第二条“位置更好”吗?那好,第二条,我就多收你一些。此中奥秘,那些做公关的都懂,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跟客户解释。所以,客户花了更多的冤枉钱,但宣传的效果却没有更好。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难道小公司就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吗?或许有,但肯定比大公司少得多。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公司一般都是自己直接跟自媒体去对接,因此,被公关公司坑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其次,小公司一般没有公关部、市场部,老板自己就是公关,而老板自己肯定会特别在意投入产出比,算得很精,不能让那些投入被浪费了。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小公司即便也是通过一些普通员工去跟自媒体谈合作,效果也要比大公司强很多。因为,在小公司,普通员工跟老板之间的“距离短”,这就导致小公司里“家的文化”更强,普通员工做事情更容易考虑老板的利益,因此,花老板的钱,就像花自己的钱一样注重效率,而不像很多大公司的员工那样容易有一种“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钱”的心态。

        当然,我们在前面也说了,大品牌在自媒体上的表现也并非一无是处。像海尔的自媒体,不仅可以做好自己的品牌传播,而且每年还可以有可观的盈利。

        据分析,海尔几次效果不错的新媒体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手法——“不再”,强调海尔和以前的旧规矩说byebye,这种和过去做撕裂的行为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故事性。海尔社交媒体主编赵家鹏曾将海尔在微信上的优秀内容标准定为“讲故事”。一边敢做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让自己更容易出位,另一边学会讲故事让自己做的事说的话更好地传播出去。

        只是不知,对其他大品牌来说,海尔在自媒体上的经验,可否复制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I落地为SiP模组行业带来新增量 市场寡头垄断 OSAT稳坐头把交椅 中国企业正成长

AI落地为SiP模组行业带来新增量 市场寡头垄断 OSAT稳坐头把交椅 中国企业正成长

SiP模组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无线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消费电子是 SiP 最大下游市场;电信与基础设施受益 5G及后续技术演进与数据中心建设,有望成为 SiP 模组增速最快的下游市场;此外,汽车、工业领域有望凭借 15%、14%的 CAGR 实现高速增长。长远来看,AI落地终端将为SiP 模块带来新增量。

2025年04月05日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金融IT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全部IT应用,其中银行IT较成熟,深受资本市场关注。我国金融IT行业参与者众多,各金融 IT 基于核心资源优势抢占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点。金融IT行业对技术创新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云计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产业链较为成熟和完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红人经济产业竞争加剧,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另一方面,红人供给稳定增长,创作内容趋向多元化。

2025年03月28日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概念深入之下全球智能计量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智能电表安装是实现智能计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表持续升级及渗透,智能电表成智能计量行业核心推动力。智能计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较分散。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行业竞争焦点,预计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未来或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5年03月21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游戏交易市场快速扩张,形成以游戏账号、装备、货币为核心的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物品(游戏)交易市场总规模达742.5亿元。从细分种类来看,2023年,游戏装备、货币、消耗品、账号、代练交易市场规模达248.7亿元、253.9亿元、190.1亿元、5.

2025年03月12日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全球运动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上升,为国产厂商们开启一座金矿。GoPro老玩家与大疆、影石等新玩家赛马竞速,并形成影石、大疆和GoPro三巨头。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市场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速赛远未到终点。未来,谁能在创新与性价比中找到最优解,谁就将定义运动相机行业的未来。

2025年03月11日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成功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3000亿大关。与此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点。

2025年03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