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渠道”弥补电商体验缺失短板 但运营需要取舍 企业应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式

 导读:“全渠道”弥补电商体验缺失短板  但运营需要取舍  企业应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式。如果说两年前,“双11”还仅仅是线上促销的狂欢,那今年的“双11”无疑已成为全渠道商家共分消费市场“蛋糕”的大战。据国内某大型的电商平台人士表示,双11期间,线上线上打通的店铺将超过100万家,涉及国内外数千商家。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调味品电商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如果说两年前,“双11”还仅仅是线上促销的狂欢,那今年的“双11”无疑已成为全渠道商家共分消费市场“蛋糕”的大战。据国内某大型的电商平台人士表示,双11期间,线上线上打通的店铺将超过100万家,涉及国内外数千商家。

        何为全渠道零售?就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的需求,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无差别的购买体验。

        上述电商平台人士表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做全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最终会改变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全渠道”弥补电商体验缺失短板

        在实体零售低潮时,部分零售企业希望全渠道融合能带来新增长。同时不少电商也开起了实体店,抢占线下资源。

        这些曾将实体店逼入“死角”的电商,为何又要“复活”实体店?

        业内分析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当传统的实体零售商纷纷“触电”之后,电商不仅失去了先天优势,反而因为缺失线下产品体验环节,面临竞争压力。因此,电商被倒逼着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的场所,弥补自己的短板。

        事实上,零售业演变三步曲:单渠道时代、多渠道时代、全渠道时代。公开资料显示,1990-1999年,巨型实体店连锁时代到来,多品牌化实体店数量减少。单渠道模式经营的企业困境在于渠道单一,实体店仅仅覆盖周边的顾客。

        2000-2011年,零售商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多渠道相比单渠道的路径更丰富,但也面临着瓶颈:分散渠道、几套人马,管理成本上升;内部恶性竞争,抢夺资源,团队内耗、资源浪费;外部价格不同、促销不同、服务不同,顾客体验冰火两重天。

        2012年开始,企业关注顾客体验,有形店铺地位弱化。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人士表示,“如果纯粹做线上,跟线下完全不挂钩,那在这个时代也过时了。如果只做线下而不关注线上,也不行。所以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做全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最终会改变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全渠道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现在又火了,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线上流量成本很高,甚至又出现线下比线上更好的情况,于是电商企业发力寻找新的渠道。第二,是一些电商品牌营销需求所致,例如化妆品之类的,有一些实体样本店更利于品牌构造与宣传。第三,是基于品牌营销的完善之举。中国的网购用户大概在45亿人,还有近7亿人是不网购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下店可以完善品牌覆盖率。”

        美国时尚服装品牌Gap电子商务市场与渠道总监Cherry Zhu表示,“全渠道能够帮助我们更大化利用门店库存,从而帮助线上在断色断码率上有一个补充和提高,也能够帮助门店清掉一部分库存,降低库存压力。”

        “全渠道”运营需要取舍

        然而,就在众多企业前赴后继地涌入这种生存发展模式之时,命运也不同。最近几年,一些线下连锁零售品牌频频关店。据了解,早期落实O2O线下开店的女装品牌麦考林,直营店数量已从2011年的117家减至55;曾在世贸天阶开店的男装品牌玛萨玛索没多久就关门了。再如达芙妮,有人认为电商冲击是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新品牌风起云涌,老品牌份额下降是正常新陈代谢。国内快递老大顺丰的线下食品店探索很典型,从看不到商品的“嘿店”,“顺丰家”,到现在统一的“顺丰优选体验店”,一直都在艰难试水。

        最近,两家知名互联网服饰品牌韩都衣舍和茵曼创始人掀起“线上线下”口水战,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明确说,没有运作线下实体店计划,专注互联网多品牌运营。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则回应:“互联网品牌五年内不做线下,没有未来”。

        企业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这恰好是时下最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互联网品牌是否要开线下实体店?

        “其实,生意就是生意,无论线上线下,赚钱是第一位的。”记者从李成东发表的文章上看到,当客户有全渠道消费需求,商家就根据自身投入产出比来确定满足的方式。韩都衣舍有互联网基因,线上市场足够大,他们选择只做线上也会活得不错。

        更确切地说,对企业来说,没有最好的生存方式,只有最适合自己资源和能力的方式。在李成东看来,市场上很多低调的互联网品牌商家专注电商,活的也很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I落地为SiP模组行业带来新增量 市场寡头垄断 OSAT稳坐头把交椅 中国企业正成长

AI落地为SiP模组行业带来新增量 市场寡头垄断 OSAT稳坐头把交椅 中国企业正成长

SiP模组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无线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消费电子是 SiP 最大下游市场;电信与基础设施受益 5G及后续技术演进与数据中心建设,有望成为 SiP 模组增速最快的下游市场;此外,汽车、工业领域有望凭借 15%、14%的 CAGR 实现高速增长。长远来看,AI落地终端将为SiP 模块带来新增量。

2025年04月05日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金融IT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全部IT应用,其中银行IT较成熟,深受资本市场关注。我国金融IT行业参与者众多,各金融 IT 基于核心资源优势抢占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点。金融IT行业对技术创新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云计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产业链较为成熟和完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红人经济产业竞争加剧,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另一方面,红人供给稳定增长,创作内容趋向多元化。

2025年03月28日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概念深入之下全球智能计量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智能电表安装是实现智能计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表持续升级及渗透,智能电表成智能计量行业核心推动力。智能计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较分散。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行业竞争焦点,预计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未来或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5年03月21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游戏交易市场快速扩张,形成以游戏账号、装备、货币为核心的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物品(游戏)交易市场总规模达742.5亿元。从细分种类来看,2023年,游戏装备、货币、消耗品、账号、代练交易市场规模达248.7亿元、253.9亿元、190.1亿元、5.

2025年03月12日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全球运动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上升,为国产厂商们开启一座金矿。GoPro老玩家与大疆、影石等新玩家赛马竞速,并形成影石、大疆和GoPro三巨头。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市场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速赛远未到终点。未来,谁能在创新与性价比中找到最优解,谁就将定义运动相机行业的未来。

2025年03月11日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成功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3000亿大关。与此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点。

2025年03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