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买家个人隐私恐遭电商平台“代秒”族泄露 其职业性质类似网络黄牛党

 导读:买家个人隐私恐遭电商平台“代秒”族泄露 其职业性质类似网络黄牛党。近年来,随着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秒杀”、“秒抢”等促销活动,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这种专门替网络消费者进行抢购的服务是否合理?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秒杀”、“秒抢”等促销活动,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这种专门替网络消费者进行抢购的服务是否合理?会不会影响网络购物的公平?会否成为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对此进行了调查。

        “代秒族”一张优惠券赚50元

        今年的“双十一”开始前,不少网购达人已早早把“购物车”装满,只等着11月11日凌晨那一刻开始抢购。实际上,如今“双十一”的战线被拉得更长,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平台早已陆续推出了赠优惠券、秒抢等相关活动。

        上了一天班已没有足够精力在半夜守着电脑抢单,但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促销机会,怎么办?为满足这些上班族网购达人的需求,电商平台上涌现了一些“代秒族”、“秒杀客”,专为其提供“秒抢”服务。

        24岁的吴先生就是“代秒”族中的一员。他是一名在校学生,今年通过“代秒”优惠券,吴先生以50元的价格卖出4张京东满减300元的优惠券,共赚了200元。

        吴先生透露,一次无意间在“什么值得买”平台上看到有消费者在收优惠券,就萌生了“代秒”优惠券的念头,并在尝到甜头后专门开了两个账户用于抢优惠券。

        吴先生说,实际上一张券卖50元不算低,但照样有人收,因为对于这些买家来说,用优惠券可以减300元,他们还相当于“赚”了250元。

        对此,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徐超说,不少平台发放优惠券的时间不合理,又是限量发放,的确存在市场需求。

        业内:“代秒”类似网络“黄牛党”

        前不久,在淘宝网上以“代秒”、“代拍”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哎哟代拍”“二呆槑专业代拍代秒”“老猎代拍”“恿氣专业代拍”“超凡代抢”等商家。

        这些商家页面上的“代秒”流程显示,消费者需要向其提供商品链接、开拍时间、淘宝账户和登录密码等信息,同时还注明消费者需配合“代秒”商家在指定时间内付款,逾期代拍费用不退等要求,并声称“拍中率达100%”、“账户交给我们绝对安全”、“不会变动账号的任何信息”。

        通过搜索多家代秒商家页面发现,代秒的价格分为5元、15元、100元等不同档次。至于销量,一些商家近期卖出了几十份甚至数百份订单。其中,服装、家电、演唱会门票等商品的“代秒”较多,也有部分商家的“代秒”业务涵盖了淘宝平台上的所有店铺和商品。

        一位有过“代秒”经历的消费者说,之所以选择“代秒”服务是因为实在没有精力去半夜抢单,而这些“代秒”商家的收费也还算合理,可以接受。

        “老猎代拍”店主透露,根据“代拍”的难易程度和商品的热门程度的不同,价格不同,而相较于平时,秒杀活动期间的“代拍”价格会有所上浮。

        近日,再次搜索时发现,一些“代秒”店铺和商品已下架或转移。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平台对这种“代秒”模式的打击力度相对较大,为此,不少想钻空牟利的“代秒族”就将生意转移到了其他小型垂直电商平台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表示,虽同为抢购,但“代秒”商家通过软件或人员辅助,抢购的速度和成功概率都比普通消费者高出很多,这种团队化或系统化操作就有些类似黄牛购票行为。

        专家:需注重信息安全

        这种“代秒”服务让全民消费的网络促销节的实惠最终优先落在了少数人的手中。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涉及了公平问题,属于不正当的“竞赛”,且商家从中牟利,不仅扰乱了抢购秩序,这种人为更改消费需求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不仅如此,更大的问题在于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姚建芳指出,由于淘宝账号、登录密码关联支付宝、信用卡、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商家虽保证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但也不排除其利用个人信息进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可能性。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说,也可能出现一些“潜伏”的诈骗集团以“代秒”业务等为诱饵,消费者主动提交个人信息后,通过长期积累信息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阿里方面则回应表示,任何代理的服务都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于专门哄抢倒卖的黄牛等恶意行为,阿里已有专门的数据模型,可以识别并主动防控,维护商家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对于高风险账号,淘宝会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提示和密码修改提醒,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直至用户完成密码修改。

        业内专家指出,实际上电商平台缩减“代秒”空间并不难,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优惠券发放机制,并建立监控体系和处罚机制进行有效管理。李易认为,电商平台尤其是大型电商平台要发挥其技术优势,加大打击力度,进行“反代秒”,通过监测IP、大数据侦查等方式判断并切断不正当的“代秒”操作。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并强化其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

        “消费者对待网络购物的心理应日渐成熟,保持理性。而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关注,对网络代秒等新现象给予相应规范。”姚建芳说,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商法出台,但电商与实体消费关联紧密,也能运用一些现有的相关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处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当前,全球数据标注市场呈现出二元格局:欧美国家凭借技术生态与自动化工具,掌控产业链上游与高端环节;而亚太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成为全球标注外包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级战略与七大标注基地的规划引领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如自动驾驶超千万公里的数据需求),驱动产业从依赖“人海

2025年11月18日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鼓励政策,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支撑。如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

2025年11月18日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与外部技术封锁加剧,量子计算已从前沿探索步入以“自主可控”和“应用落地”为核心的产业深水区。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正面临从实验室技术指标竞赛,迈向市场价值验证的关键转折点,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刻不容缓。

2025年11月12日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