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宽带“提速降费”企业级市场被忽略

  导读:网络快不快?网费贵不贵?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为此,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提速降费”。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及了“提速降费”问题。该规划建议中这样写道:“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这被视为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重要举措。

  网络快不快?网费贵不贵?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为此,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提速降费”。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及了“提速降费”问题。该规划建议中这样写道:“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这被视为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重要举措。

 

  “提速降费”多次提出

 

  早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就多次对“提速降费”问题进行表态,要提高网速,降资费。在短短几个月内国家三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到现如今“提速降费”逐渐以“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形式被写进《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到底“提速降费”的开展有何必要性?

 

  对此,中国商报记者在对业内专家的采访中发现,过去通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发展,而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影响着新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之上的,信息交流效率的提升无疑会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还认为,如果不实施“提速降费”,经济发展可能会失去一个积极有利的推动条件。

 

  此外,降低成本、提高速度还有利于更多人加入到互联网从业队伍中,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逐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一大部分创新创业的企业都聚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互联网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都需要一个速度快、费用低的网络做支撑。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为保证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业务,需要降低其使用成本,保证更多的人能使用、利用互联网。此外他还表示,现有的网络环境已经可以满足“提速降费”的要求。

 

  确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速降费”也成为必然趋势,因为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

 

  在国家三促“提速降费”后,三大运营商也用实际行动做以回应。中国移动表示,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将同比下降35%以上,网络能力和网络速率将大幅提升;中国电信也表示,预计今年流量资费平均降幅将达30%左右,宽带免费提速,每Mbps价格降幅近4成;中国联通则表示,将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有线宽带套餐最高降低近1300元。

 

  11月5日,在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也对“提速降费”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总结。据他介绍,初步统计,50Mb和100Mb带宽的价格平均分别下降了30%和20%,其余速率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提速不提价。在移动流量的资费方面,三家企业相继推出了面向全国移动用户的资费套餐。同时,从10月开始面向所有移动网络用户实施套餐内流量当月不清零。此外,还陆续推出了降低国际漫游费、流量资费的措施,平均降幅也超过了80%。因此,不论是提速还是降费,都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网络水平仍然有待加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显然还有很大潜力,很大空间。

 

  企业级市场被忽略

 

  虽然目前“提速降费”行动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是进展过程十分缓慢。从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方案便可看出,公众所期待的全业务大规模降低资费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其措施主要是通过绑定套餐或推出新的降低资费套餐服务来体现降价,在提速方面的举措就更是少得可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移动网络资费居高不下,网速普及率低呢?

 

  王丹青对记者分析了资费较高的背后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系统性的问题,不论是从市场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前期投入了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会涉及到一个成本回收问题,如果定价较低,就无法保证成本在计划时间内收回,无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从三大运营商的角度看,降低费用包括运营成本、后台操作形式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基于此,网络降费的进程较为缓慢。

 

  在提高网络速度方面,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互联网的发展极其不均衡,网络整体普及率较低。行业观察家由天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国内各地的基础条件不一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之间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很大,因此当一线城市的4G网络很普及的时候,部分地区还只有2G网络。因此,对网速全国各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在现有网速的情况下更多地思考如何放开流量上限,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任务就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用户规模,从而能进一步实现网速的提高。

 

  王丹青对此也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地区是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在这些地区,设备的完善、标准的提高都要遵循国家战略的制定,依靠长期发展来实现。

 

  “费用和技术能力就是一个平衡的过程,3G时代的网络速度和4G时代的网络速度,均与当时的网络技术相匹配,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而以这样的平衡去推动提速降费,需要一个过程。”王丹青说。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家庭网络宽带、个人流量资费的下降。如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速降费更应该面向企业级商业市场,着手解决商业企业用户的高价网费问题。

 

  对此,由天宇向记者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提速降费”应是B2B模式,只有惠及企业用户才能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

 

  然而,在商用带宽服务提供商看来,三大运营商几乎没有提出任何相关方案。国内商用WI-FI网络服务提供商迈外迪的CMO夏华剑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谈及网络降费,易被忽略的是企业级市场,但实际上企业带宽的资费却非常高昂。

 

  他表示,企业市场与家庭市场的宽带价格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类似于迈外迪这样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仍要向三大运营商采购上游带宽,再转化为WiFi之后向企业提供前端服务。由于是以企业的收费标准进行采购,所以付出的成本非常高,企业级百兆光纤收费相当于普通用户的百倍。

 

  夏华剑还强调,即便是在提出“提速降费”之后,企业级市场的网络带宽价格也未见降低,“我们每天都在大量地采购企业级带宽,但是没看到有价格松动的迹象。”他表示,希望三大运营商及所谓的二级运营商能够在自身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渐把企业级市场的资费降下来。

 

  在不少业内人看来,要发展偏远地区的网络水平并同时满足各类市场的需求,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认为‘提速降费’这件事情要永远做下去,并非达到某个目标之后就可以停下来。”项立刚表示。

 

  突破靠技术和用户

 

  虽然“提速降费”将会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但是如果明确了实现“提速降费”的关键因素,或许会有助于“提速降费”最终的落地实施。从运营商运行角度,技术和用户规模被众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开展“提速降费”行动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技术层面上,需要不断地提高与革新。项立刚提出,在2G时代,1Gb流量的价格是1万元,一般用户每月大约使用5至10Mb。然而3G时代1Gb的价格降到了300至400元,一般用户每月大约使用200至400Mb。当4G时代到来之后,基本上1Gb的价格在50元钱左右,偶尔包含特殊优惠。1Gb从1万元到50元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当然速度的提升更离不开技术。

 

  其次,在用户规模层面上,通过使用新技术得到的产品如果能让更多的用户使用,那么单位用户所负担的技术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比如4G网络的建设费用是1千亿元,以10年为使用年限,一年成本为100亿元。建设成本需要用户来承担,假设是1亿用户来承担每年100亿元的成本,人均费用就会很高。但是如果3亿用户来承担成本,人均资费就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如果有6亿的用户共同承担成本,降价空间则会更大。

 

  项立刚表示,在三家运营商当中,网络建设的成本基本相当,之所以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利润是联通和电信的总和,正是因为中国移动有8.5亿用户,庞大的用户基数降低了单位成本,因此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

 

  王丹青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互联网边际效应明显。成本基本会保持在一定水平,使用的人数与单位成本成反比。且人数的增加不会产生过多的新投入,因此网络的普及率是“提速降费”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因此在运营商的运行过程中,提升技术和扩大用户规模是“提速降费”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在宏观的导向上,促进市场化竞争也有利于更快地实现“提速降费”。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开展“提速降费”行动要依靠进一步鼓励竞争。在他看来,竞争是促使企业改进服务、降低资费、提高网速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由天宇也向记者表示,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机制与手段能够更好地落实“提速降费”要求。去年以来国家逐步开放了虚拟运营商,虽然现在虚拟运营商主要依靠二次售卖带宽、流量,成本较高,用户规模还小,但是虚拟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会更灵活,服务体验也会更好,因此促进竞争的本质是对的。

 

  近年来工信部也在鼓励竞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在移动通信方面,允许42家民营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在固定网络的建设方面,今年年初在16个城市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宽带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62家试点,以及目前正在推进三大运营商建立一个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所以,随着这些工作的不断推动、竞争的不断加剧,用户的网速会越来越快,服务会越来越好,价格也会越来越低。”苗圩表示。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宽带产业专项分析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4-2019)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据处理芯片(DPU)行业分析:市场规模呈跳跃式增长 国产厂商蓄势待发

我国数据处理芯片(DPU)行业分析:市场规模呈跳跃式增长 国产厂商蓄势待发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DPU市场规模仅31亿美金,2025年将达到245亿美金,CAGR达51%;国内市场来看,2020年我国DPU市场规模仅为4亿美金,2021年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至75亿美金,2025年将达到566亿美金,2021-2025年CAGR达50%,呈现跳跃式增长。

2024年04月30日
多维度分析我国小游戏行业现状 技术与变现效率有望全面升级、优化

多维度分析我国小游戏行业现状 技术与变现效率有望全面升级、优化

现阶段小程序游戏的变现模式主要包括内购付费、广告变现、混合变现三类。目前,由于内购付费的占比快速提升,以及低成本短周期、短触达高转化变现效率、社交关系沉淀提升用户粘性等优势带动小游戏市场规模较快增长。

2024年04月24日
多国政策不断 全球量子计算行业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市场崛起迅猛

多国政策不断 全球量子计算行业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市场崛起迅猛

长期来看,随着通用量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演进和专用量子计算机在特定领域的广泛应用,量子计算行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35年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行业也将进入全面成熟和商业化的关键阶段,商业潜力进一步释放。

2024年04月07日
大模型加入有望开启搜索引擎行业新篇章 百度、微软等大厂围剿AI搜索

大模型加入有望开启搜索引擎行业新篇章 百度、微软等大厂围剿AI搜索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搜索引擎行业市场规模达1240亿元,近五年CAGR为8.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7%;截止2022年6月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为8.41亿人。

2024年03月23日
我国电竞游戏行业:实际销售收入实现增长 射击类游戏占比最多

我国电竞游戏行业:实际销售收入实现增长 射击类游戏占比最多

2023年因为疫情期间诸多负面因素明显消退,用户消费意愿和能力有所回升;游戏新品集中面市并有爆款出现,与长线运营产品共同撑起收入增长;普遍采用多端并发方式,对收入增长产生明显助益,使得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达到3029.64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

2024年03月11日
大模型为自动驾驶行业注入“强心剂” 华为、比亚迪等展开技术布局

大模型为自动驾驶行业注入“强心剂” 华为、比亚迪等展开技术布局

而L3之所以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主要还是不少车企正在布局的城市NOA,让L3 1有一定的落地基础。例如,奔驰、蔚来、小鹏、理想、阿维塔以及供应商领域的毫末智行都拿出城市NOA的规划,雷军更放话将在今年底开通100个城市领航NOA。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现状分析 关联产值突出 核心产值相对较小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现状分析 关联产值突出 核心产值相对较小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2017-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由2550亿元增长至573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将达6355亿元。

2024年03月07日
“合纵连横”上演 我国游戏直播行业竞争或现“新格局” 新市场机会渐显

“合纵连横”上演 我国游戏直播行业竞争或现“新格局” 新市场机会渐显

但是,此次游戏直播平台突然“合纵连横”,也引发外界的猜测,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游戏直播行业卷不动了,开始抱团群暖了?”其实,纵观这几年市场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游戏直播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面临着流量见顶的瓶颈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游戏直播行业市场规模为948亿元,同比增长11.8%,

2024年03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