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银行行业信用成本的趋势性分析(图)


         (一)不良率企稳,关注率下降,整体信用风险回落

         从中报看,各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股份行不良率微升近乎持平,大行、城商行的不良关注类贷款均有明显的下降更为积极的因素在于,虽然风险资产指标的下降仍依赖高核销策略,但核销速度显著慢于2016年,更接近2015年的水平,也就是说,虽然不良资产生成仍处于高位,但高点已过。
 

图: 不良率稳中略降


图:关注类贷款快速去化

表:核销速度明显放缓(亿)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银行产业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二)经济周期性回暖为不良拐点的核心原因(上市公司角度)

         商业银行的风险质量企稳与同期经济回暖、企业盈利能力好转密不可分。从非金融股上市公司中报可见一斑,上半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2400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仅500亿元的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增长。

         从结构上看,利润增量集中与上、中游行业,仅采掘便贡献了利润增量的45%,前四大行业(采掘、交运、化工、机械)贡献了利润增量的88%。具体来看,利润增长具备量大主线,1、供给侧改革,由于供给受限价格上涨实现的利润增长,代表:采掘、化工、钢铁、有色、建材,以上5个行业贡献利润增量的75.5%。2、政府主导的基建与房地产(去库存),代表:交通运输、房地产、建筑装饰,以上3个行业贡献利润增量的32%,两大主线贡献利润增量超100%,直接消费领域相关的行业整体上利润为负增长。

         从经营现金流来看,大部分行业的经营现金流为负,整体由去年同期的1134亿降为-3904亿,主要贡献为房地产与建筑业,反映的是(政府主导的)基建、地产投资的旺盛。
表: 非金融上市公司中报利润与经营现金流(按SW行业分类)
 
         利润提升的主线为上中游国企与基建(交运)、房地产部门,这恰恰与上市银行对公贷款的不良生成部门重合,通过供给侧改革与基建地产稳增长措施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金融工作会议希望可以达到降杠杆目的)进而改善金融部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选取了11家公布行业不良率数据的上市银行数据作为参考,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浦发、招行、兴业、民生、中信、光大、平安、南京。数据为加权平均。

         从总量上看,80%的不良贷款是由对公业务产生的,其中有60%是由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贡献。
图表:各行业对不良贷款的贡献
 
         从不良率数据上看,2017年上半年不良率较去年底下降了0.04%,主要原因为零售贷款不良率的下降(按揭占比提升)以及零售贷款占比的提升,多数对公行业的不良率仍在上升过程中。但可以看到不良率上行速度的明显变化。

         批发零售业: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前几年亏损惨重的贸易部门获得了喘息,上市公司利润从3亿元暴涨至26亿,不良率也有了可观的下降。

         制造业:包含子行业众多,覆盖上、中、下游产业,总体上看中游(原材料加工、机械装备、化工)产业占据主导,今年利润恢复情况较好,不良率虽有上行,但速度明显放缓,加之今年大概率核销节奏放缓,实际较去年同期是改善的。

         采矿业:今年利润大幅恢复,由于传导的时滞,不良率仍小幅上行,增速较 2016年显著放缓。另外从上市公司口径上看今年的利润恢复也仅仅弥补了2015年同期的亏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并没有完成。

         交运、建筑与地产:不良率整体下降,并处于低位。

         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下游行业,住宿餐饮、农林牧渔、信息技术等不良率在低位仍较快的上行,并没有得到改善。

表:各行业对不良贷款的贡献
 
         (三)总结

         1、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企稳有企业利润数据强劲反弹作为依据,真实可靠。且由于传导时滞(采矿业较为典型)后续改善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2、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仍在优化当中,占不良贷款贡献60%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的占比持续下降,替代的方向(1)零售,主要为按揭;(2)政府主导的(基建地产公用事业)相关行业:交运、公用事业、地产、建筑。主要方向为债务的“刚性兑付”部门——居民与政府。
表:上市银行信贷结构变化

         3、供给侧改革对利润的修复对结构有显著的扭曲,现金流与利润有下游传输至上游(尤其产能没有被压制的国企部门),中上游与地产基建部门吞噬了所有利润增量,下游萎缩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质量上。当下游利润被侵蚀到一定程度,会反馈给上游产业(当基建等对冲手段跟不上时会以总需求下降的形式),目前尚未形成维持资产质量长期向好的逻辑。

         4、零售贷款实际不良率低于对公贷款1.5-2个百分点,考虑贷款息差、不良贷款回收率等因素,银行信贷资产的零售化动力亦然充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