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健身零食行业发展起步,健身市场打开健身零食巨大空间

       一、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健身零食是某些类复合健身人士要求的零食,既要不增加脂肪,又要提供足够的能量,供自身肌肉进行修复。

       不过,虽然绝大多的零食经过加工、富含惊人热量,但并不能一票否决所有的零食。有些零食对于热爱健身的人来说,既满足了能量的要求,还不会有过多的热量。

       1、坚果

       在以前坚果被视为高热量食物,实际上是健康脂肪、矿物质及纤维的重要来源。现在有研究证实,坚果具有帮助减肥的潜力。

       另外,坚果所富含的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如核桃、杏仁、榛果、腰果、花生),还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减少患上冠心病的风险。

       坚果不仅有上述的好处,更因为体积小、常温即可保存的优点,变成一种好携带的零嘴,只要算好总量,哪怕健身的时候一嘴馋,稍微吃一点,都很方便食用。

       2、牛肉干

       牛肉干是健身人群的主食之一,富有蛋白质及必需胺基酸,对于建构肌肉、修复身体的重要元素。在挑选牛肉干前,应尽量避免添加硝酸盐、味精、糖等调味剂的牛肉干;如此一来,你吃下的牛肉干才会是低热量、健康又有饱足感。

       3、水果

       水果是从上班族到运动员都适合食用的零食。由于种类众多,能提供的健康益处、营养素、维生素等指标皆不同。一般建议想减肥的人,可以多食用热量较低的香蕉、蓝莓、草莓、瓜果类的水果。

       如果是想要增重或快速补充热量,香蕉、芒果、凤梨等含糖量偏高的水果便会是优先选项。水果本身的营养素,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计算总量时可能要特别留意,依据当前目标做选择,才能避免超标。

       4、酸奶

       酸奶可以说是另一种完美零食,相较其他的蛋白质,优格更好消化。市面上有不少含糖量、脂肪量较高的品项,购买前记得多瞄一眼,有更天然的选项可以放进购物篮里。

       越是天然、健康的酸奶,不仅能提供钙质、酪蛋白,还有对肠道健康有帮助的好菌。然而,通常这种酸奶会比较没有味道,若不合胃口,加入肉桂粉、香料提升味道倒无妨。

       5、其他蛋白质来源

       目前有不少营养品厂商售有高蛋白饮品、高蛋白棒、鸡胸肉,使得营养补充品不再单调,让健身人群有属于自己的“小零食”。不过这些零食的价格普遍都会比一般的高一些,个人可视需求进行补充购买。

       二、中国健身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近日,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宣布沈梦辰代言其代餐产品子品牌“良品飞扬”。“良品飞扬”是良品铺子继儿童零食之后的又一子品牌,核心对象是泛健身人群、专业健身人士等,已推出包括“三重控糖蛋白代餐奶昔”、“低GI饼干”、“轻果谷物棒”等20多款产品。

       据统计,当前我国代餐市场规模大约在300亿元左右,其中健身零食市场大约占据1/4-1/3,2019年健身零食市场规模约为81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7亿元。

       2015-2020年我国健身零食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中国健身零食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已将体育健身被列入国民幸福产业,全民运动健身成顶层国家战略,各省市认领的2025年产业目标总和高达7万亿,远超国家5万亿目标。2025年健身产业规模目标认领最高规模的前三个省分别是:福建、广东和江苏。

       调查显示,当前虽然中国健身人口的渗透率还远不及美国,但从总量上看,已经与美国持平,达到46050家。其中,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健身房相对规模较早,但受限于市场容量,规模相对较小。

       中外健身房及健身人口渗透率对比

国家和地区

俱乐部

总人口

健身人口

渗透率

美国

4.5万家

3.27亿

6648

20.33%

中国

4.6万家

13.9亿

4327

3.11%

中国台湾

900+

739

46

6.22%

中国香港

300

2358

73

2.2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青少年体育工作不断推进,体育活动意识明显增强;全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1.5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为33.9%;老年人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体育活动成为强身健体重要手段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巨大的健身人群为我国健身零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需求空间。(YM)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健身零食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前景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