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品牌电商既是电商发展趋势 更是品牌销售增长新动力

        导读:品牌电商既是电商发展趋势 更是品牌销售增长新动力。电商整体流量红利的褪去意味着行业步入精细化运作的品质网购时代,品牌电商适时崛起,依托线下过往品牌积累,嫁接线上运营资源,在网购用户、网购平台、品牌商三方合力下,进入爆发成长期,享受网购品牌化红利。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家具电商市场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电商整体流量红利的褪去意味着行业步入精细化运作的品质网购时代,品牌电商适时崛起,依托线下过往品牌积累,嫁接线上运营资源,在网购用户、网购平台、品牌商三方合力下,进入爆发成长期,享受网购品牌化红利:
        1)对于网购用户而言,网购1.0时代以价格为核心的时代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以追求品牌、性价比、个性化和服务体验为核心的品质追求,规范化的B2C网购取代C2C成为主流正式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2)供应链体系社会化,平台模式大力发展。电商核心品类早已从图书、3C、大家电等供应链简单的品类转向母婴、化妆品、商超用品等复杂品类,全品类自营难度大幅增加,平台模式占比逐渐提升。以京东为例,京东于2010年10月推出第三方网上交易市场后迅速增长, 2015年第三方销售额已达1909亿元,11-15年CAGR达184.8%(同期自营销售额CAGR为71.1%),在总GMV中占比相应从8.9%大幅上升至42.8%;

        3)对于线下品牌商而言,线上线下仅是渠道差异,并无本质不同。过往鉴于网购体量较小和对假货泛滥且难以把控的担忧,品牌商更多将更多精力放在线下渠道;但在目前网购年交易规模达到4万亿、在社会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1.6%、且是主要增量消费来源的大背景下,加大力度重视线上渠道就成为必然趋势。且基于品牌过往积累,成功嫁接电商的线下品牌比纯淘品牌的消费者接受度更高,品牌电商既是电商发展趋势,更是品牌销售增长新动力。

        据易观国际数据,2015年国内品牌电商销售规模达到4247.97亿元,同比增长90.1%,在整体网购和B2C网购中占比分别为11.2%和21.6%,依然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正如品牌商在线下渠道中与经销商、零售商的专业分工,线上销售中同样存在品牌商与电商服务商(相当于线下经销商+零售商的角色)的专业分工,品牌电商的崛起,同样意味着电商服务商的春天。

 

 

        基于我们对16家上市(含新三板)品牌电商服务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电商服务行业具有如下特点:

        1)强者恒强,规模越大,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越强。品牌电商服务行业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收入体量越大的公司增速越快,收入体量较小的公司经营稳定性较差。

        2015年收入规模1.9亿以上的7家公司,收入增速均在50%以上;而收入规模在1.9亿以下的公司仅涅生网络和龙席网络增速超过80%,其余标的增速较低,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

        2)核心竞争力在仓储物流环节及系统研发能力。进一步分析龙头公司我们会发现,龙头公司(黄色高亮标注)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自有物流仓储及自身研发的WMS、ERP、CRM软件系统,宝尊电商、杭州悠可、若羽辰、韩都电商、乐麦科技、网营科技这六家公司收入规模均超过1.9亿,15年收入增速超过50%,均设自有仓库,除若羽辰之外的五家公司WMS、CRM、ERP软件系统基本是自己研发,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构筑其竞争壁垒。处于第二梯队的公司中鲜有公司拥有仓储物流和IT研发能力,多采用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和系统,从而经营稳定性较差,影响其老客户维系和新客户吸引。

        3)经销模式为主,入库代销模式或成为趋势。品牌电商服务行业按业务模式可分为经销和非经销模式。经销模式需买断货源,赚取商品买卖差价,承担库存风险;非经销模式则主要为品牌提供店铺运营、客服、仓储物流等服务,赚取服务收入,不承担库存。选择哪种模式,一方面取决于品牌和服务商之间的相对地位,另一方面取决于品类特点。

        简单的店铺管理服务可替代性强,而经销模式吃库存、重资金,因此随着品牌电商服务公司自身实力的壮大,会更倾向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入库代销”模式,为品牌提供仓储、物流、IT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介入更多的产业链环节,品牌粘性就越强。我们分析11家相关公司的业务结构,除了嗨购科技、良品电商和龙席网络外,其余品牌电商服务公司的经销业务占比均超过50%。经销模式占比越高,综合毛利率水平往往越低(这个和不同模式的收入统计口径有关)。若羽臣比较特别,尽管经销业务占比超过85%,但整体毛利率高达46%,得益于其专营的母婴类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

        品牌电商服务公司收入体量及增速

 

        品牌电商服务公司仓储、软件系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