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MCN机构的准入机制和门槛较低,加以平台方的政策扶持与资本加持,MCN机构数量增长迅猛。
自2016年起中国MCN市场规模迅速扩张,MCN数量规模双增长,竞争加剧增速放缓MCN机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由于资本层面的放缓,MCN行业发展逐渐理性化,市场规模增速随之放缓,整体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国内MCN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0家,并且90%以上的头部红人被MCN公司收入囊中,或成立了自己的MCN。
MCN发展现状与业态洞察从发展到爆发,中国MCN仅用两年。目前中国的MCN整体规模、业态及呈现形式等都早已远超海外,预计到2021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将突破28000家。
2018年至今,超三成的MCN营收规模在5000万以上,且头部MCN营收规模达亿级的占比逐年提升,马太效应逐渐显现。随着资本的进一步入驻以及MCN机构的不断增加,预计将带来600亿的市场规模,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风险
1、捧人不易留人更难
MCN的业务发展依赖于KOL。KOL不稳定性高,长期来看不能帮助品牌实现品效合一。KOL虽然粉丝多、转化率高,但同时KOL对“人”与“货”的控制力较高,容易成为绑架MCN机构的主要原因,对MCN机构来说变现效率不稳定。同时,较强的带货能力也意味着高成本,品牌方在寻求KOL带货以提高收益时可能面临货卖了很多但挣不到钱的情况,达到“品”而丧失“效”。长期来看KOL与品牌将互相“解绑”。
KOC和工业化投放可能实现真正的品效合一。主播基于对产品的丰富性要求以及考虑到观众审美疲劳,与单一品牌方长期合作概率较低;同时,大品牌上亿的月销量指标对单一红人来说完成较难,因此长期来看,品牌方与KOL将互相“解绑”。对于品牌方来说,选择KOC工业化投放,形成独立的KOC矩阵反而有成本优势,同时巨大的数量也能弥补其流量不足和KOL商业持续性不够的问题。
多元化内容电商平台致规模化复制受限由于平台“流量特点”不一致,直播带货在不同的平台显示出不同的生命体征,跨平台复制较难。以淘宝直播和快手直播为例,一个是流量由平台控制的生态,一个是私域流量运营较强的生态,MCN在单一平台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论无法顺利迁移到其他平台。另外对比抖音直播带货与淘宝直播带货,高传播≠高转化也成为平台带货痛点,MCN机构在探索时需要缴纳更多的跨平台学费。
2、同质化内容增加 MCN竞争白热化
MCN变现竞争激烈,市场仍然可观。六成品牌社会化营销将重用KOL,KOL推广拔得头筹,成为最受广告主欢迎的社会化营销形式。MCN机构与平台逐步走向专业化与程序化。热门垂类竞争白热化,账号面临去同质化竞争。
头部红人不可复制,那MCN机构的收入就没法规模化增长,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单一个体和个别渠道,只能“等”下一次传播媒介的大更迭。微博时代、B站时代、抖音时代都出现了头部MCN,不过正是因为MCN是一个高度依赖媒介形式的“物种”,前一个时代的MCN往往会因为媒介的迭代而逐渐“消亡”。
3、变现模式难逃广告 营收单一增加风险
虽然MCN营收模式多样,但眼下绝大多数仍然逃不掉广告模式,也是资本不看好的原因。
资本目前更倾向于投两种类型的MCN,一种是像拥有李子柒等IP品牌的微念,走品牌路线的MCN;另一种是内容生态丰富、各层级达人结构完善、具备完整的内容传播矩阵,不仅可以往原创影视方向发展,也可发展成短视频时代的大型媒体传播集团。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MCN一直持审慎态度。绝大多数融资轮次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融资到中后期的只有完成E轮融资的全球美食视频Tastemade、完成C轮融资的微念等少数几家,加之如涵退市,资本对MCN的要求,只会越来越“苛刻”。 (XL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