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SCADA系统打通数据与工业物联网平台的二次元连接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工业物联网的实质在于全面互联。全面互联,首先要解决数据接入问题,即获取工业基层设备的信息。工业基层设备的信息可以从传感器和控制器中获取。其中,传感器一般用于信息无法直接获取的场合,大部分信息由控制器直接传入控制系统。 

        不同的控制器具有不同的软件、数据格式、硬件接口以及通信协议,运行在不同的工业控制网络当中。主要的工业控制网络包括传统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其中,现场总线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工业以太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无线网络则是设备通信渠道的重要的补充。 

工业控制网络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讯和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它向下兼容主流的工业控制网络,实现对现场运行设备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向上对接各种通信协议,是解决底层设备与上层应用数据通讯最成熟的中间件技术。 

运营在 OT 网络下的应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SCADA 中间件功能框图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广义的 SCADA 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控制中心、现场设备、通信传输网络。控制中心,是 SCADA 系统的中枢,包含多个工作站和支持网络功能的设备,具备下发控制命令、数据监控等功能。现场设备一般指独立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远程坚实和控制过程设备,负责采集和控制过程设备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中心,包括 RTU、PLC、 IED 等。通信传输网络是用于现场设备与控制中心之间通讯的链路,主要指工业控制网络。 

SCADA 系统架构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工业互联的角度出发,作为中间件,SCADA 具有两个核心功能。一,对下协议解析;二,对上协议对接。 

        协议解析,即将加载不同网络协议的现场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定义并统一数据格式,使得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目前应用最广的工业控制网络是现场总线网络。现场总线产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是全数字型、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讯网络,是对传统控制网络 CCS 和 DCS 的替代,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自律性和灵活性。 

        然而,由于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标注的时间较晚,在此之前各大厂商已经制定了各自的标准,使得现在现场总线通信标准多样化,装载不同协议的设备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当工厂为生产线配置了加载不同总线协议的生产设备后,建立一套 SCADA 系统的成本与难度将大大提高,甚至难以接受。

IEC66158 现场总线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于开放性以及透明的通讯协议。

        随着应用需求的提高,现场总线的高成本、低速率以及难于互连、互通、互操作等问题将逐渐显露。将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构成工业以太网搭建 SCADA 系统的网络基础,是未来的主流。 

典型工业以太网基本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SCADA 另一核心功能是协议对接,即将解析的数据再次重新定义,使之兼容上层网络的通信协议,并通过对应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向上传输中需对接协议的数量远高于向下数据采集过程。除了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还包括 IT 网、商业以太网等有线网,以及 Wi-Fi、 Zigbee,2G/3G/4G、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 WIA-PA、 WirelessHART、ISA100.11a 等无线网。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业领域深入应用,未来 SCADA 还需对接 NB-IoT、5G、WIA-FA等通信协议。

上层无线通信协议一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未来 SCADA 的通信传输网络呈现 IP 化与无线化的趋势,工业网关将成为其通信模块的基础。 

        现场总线正在并将会被以太网替代,工业内部有线连接将被具有以太网物理接口的网络主导,使基于以太网的 IP 技术由 IP 网络向 OT 网络延伸,实现信息网络的 IP 到底。 
无线技术作为补充,将逐步向工业领域渗透,呈现从信息采集到生产控制,从局部方案到全网方案的发展,用于信息的采集、非实时控制和工厂内部信息化。 

未来 SCADA 的通信传输网络呈现 IP 化与无线化的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行业高增 精创电气为细分领域龙头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行业高增 精创电气为细分领域龙头

近年来,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行业在多个领域加速渗透。在疫苗运输领域,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可实现2-8℃精密控温,如辉瑞新冠疫苗采用Thermo Fisher的实时监测设备,超温立即销毁;生物样本运输领域,液氮罐配备无线传感器,监测液位和温度;社区团购领域,预冷+蓄冷箱技术实现"最后一公里"无源保温6小时,盒马鲜生使

2025年11月22日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当前,全球数据标注市场呈现出二元格局:欧美国家凭借技术生态与自动化工具,掌控产业链上游与高端环节;而亚太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成为全球标注外包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级战略与七大标注基地的规划引领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如自动驾驶超千万公里的数据需求),驱动产业从依赖“人海

2025年11月18日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鼓励政策,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支撑。如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

2025年11月18日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与外部技术封锁加剧,量子计算已从前沿探索步入以“自主可控”和“应用落地”为核心的产业深水区。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正面临从实验室技术指标竞赛,迈向市场价值验证的关键转折点,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刻不容缓。

2025年11月12日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