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特征。
目前,互联网发展与新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性交汇期,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工业资源配臵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互联网始于 1969 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习性的同时,也不断渗透于实体工业中,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的交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工业知识的集成创新不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于 2011 年由通用电器公司(GE)总裁 Jeffrey R. Immelt 首次提出。
2014 年 3 月,GE 与 IBM 和 SAP 两家公司一起成立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根据 GE 在 2012 年发布的报告,工业互联网被定义为整合了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迄今成果的新一轮创新技术革命,延续了互联网革命开放灵活的网络和统一标准及协议的特点,并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交汇融合。德国于 2013 年 4 月提出“工业 4.0”的概念,其核心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2.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三大要素、三大智能闭环和四大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定义的工业互联网架构包括三大要素、三大智能闭环和四大应用。
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分别是网络、数据和安全。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支撑基础,包括网络互联、标识解析、应用支撑三大体系,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和机器通信,实时感知。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内在核心。通过在工业中的全周期应用包括“采集交换-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决策与控制”与海量数据的采集和交换、处理、机器数据边缘计算,实现对生产现场、用户需求的精确分析,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安全本质是工业互联网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和安全,工业互联网构建起智能生产控制、智能运营决策优化、消费需求与生产制造精确对接三大智能闭环。
智能生产控制面向机械设备运行优化,核心是基于对机器操作数据、生产环境数据的实时感知和边缘计算,实现机器设备的动态优化调整,构建智能机器和柔性产线。
智能运营决策优化面向生产运营,核心是基于信息系统数据、制造执行系统数据、控制系统数据的集成处理和大数据建模分析,实现生产运营管理的动态优化调整,形成各种场景下的智能生产模式。
消费需求与生产制造精确对接面向企业系统/用户交互/产品服务,核心是基于供应链数据、用户需求数据、产品服务数据的综合集成与分析,形成企业资源组织和商业活动的创新。
工业互联网四大应用则分别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
智能化生产即通过实现从单个机器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质量、降低边际成本。
网络化协同即通过形成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等一系列新模式,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上市周期。
个性化定制即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灵活柔性的的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定制。
服务化转型即通过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对产品运行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服务,从而实现生产企业服务化。
3. 多元化融合传统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激发经济增长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持续推动我国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如今,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部署与实施正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轻工行业聚焦用户交互的个性化定制与供应链集成,高端装备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化生产与网络协同制造,钢铁行业聚焦产业链协同与智能生产管控一体化,电子信息聚焦质量与效率的智能化生产与个性定制,等等。各传统制造业根据行业所需借助工业互联网整合资源,精准对接个性化部署,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融合传统垂直行业中,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制造业落后、粗放、固化的生产模式,激发了创新、高效、智能的全新经济增长范式。从短期效益来看,工业互联网极大地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升公司资本效率。同时工业互联网依托集聚共享的资源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上下游商业伙伴的互联互通。从长期效益来看,工业互联网将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按产出付费、按需定产,改变原有与用户的连接方式,创造万物基于平台的市场。最终工业互联网将构建供需自治的经济,产品持续需求感知,设备从端到端的全自动化,实现商品流程中资源利用最优化,污染、排放最小化。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