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2X 标准技术双突破 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车联网起源于物联网概念,指的是汽车通过网络实现车车、车路、车云和车人等互联,提升用户便利用,并产生附加商业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车联网整体还处于产业探索的阶段,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目前情况一点也不为过,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为:
1)用户体验得不到绝佳体验,智能手机承担一部分的车联网功能;
2)驾驶人的属性决定了目前技术条件下,驾驶人必须在集中精力安全驾驶。
车机必然会取代智能手机,这既是驾驶人需求,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必然选择。目前由于车内数据延时明显、路况更新不及时、定位较为不准确、网络传输较慢等原因,使用得车机的使用率低于智能手机。然而车机的体验绝不是手机可以比拟的,原因在于:
1)手机的硬件相对车机较弱,车机的定位能力更强;
2)车机屏幕大,操纵更适合驾车场景;
3)只有车机可以获得更完整的整车数据,未来产品的综合体验一定会远超智能手机。同时,智能网联汽车要实现商业化,车联网是必须的。


痛点逐渐解除,产业迎来真变革。随着 5G 时代的加快到来,华为和大唐等企业开启 5G的中国时代,3GPP 等国际组织加快落实通讯标准的统一,届时车联网的通讯障碍将得到彻底解决,延迟、画面感差等用户体验问题将得到解决。同时,无人驾驶加速到来,到 2020年很可能率先实现小量商业化;无人驾驶一方面需要车联网的技术辅助,另一方面将完全释放驾驶人属性,人和车对于车联网变为硬性需求,技术进步与内在需求驱动产业加速变革。
3GPP 即将冻结 LTE-V 标准。3GPP 组织已经完成 LTE-V 中 V2V 部分标准的冻结,并将于2017 年完成 V2I、V2P 部分的标准冻结。这意味着技术标准逐步明朗,商业化阶段有望快速到来。根据 3GPP 规划,LTE-V 相关芯片及模组有望于 2018 年开始试点,2019 年有望大规模商用。

LTE-V 有望助中国车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国际上,车联网主流的通讯技术选择有 DSRC 和LTE-V;其中,DSRC 发展较早,由欧美日等国家主导,目前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LTE-V虽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因其具有众多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 DSRC 技术的有力挑战者。在 LTE-V 标准方面,华为和大唐走在国际前沿;2016 年 11 月 17 日,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 成为 5G 控制信道 eMBB 场景编码方案,开启 5G 的中国时代。5G 将解决汽车通讯痛点,结合华为、大唐主推的 LTE-V 有望实现国内车联网领域弯道超车。因此,我们预判 LTE-V 最终被确定为国内 V2X 标准的概率较大。
2. 智能网联汽车板块
单车智能化(ADAS)进入订验证期,车联网(V2X)迎产业变革拐点。2017 年上半年,智能驾驶领域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各国频出相关利好政策支持智能驾驶,各大巨头开始抱团研发。目前智能驾驶将逐渐步入订单验证阶段,以摄像头和雷达为主的预警类 ADAS 有望优先放量;坚定看好执行端企业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传统底盘电子控制企业具备天然卡位优势,更容易成长为集成供应商领导者。华为开启 5G 的中国时代,5G 将解决汽车通讯痛点,推动车联网进入新时代,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深度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