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国产化 进口替代加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机器人控制器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市场动向研究

        核心零部件一直是限制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桎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产企业也开始向该领域进军,诞生了一批真正拥有自主产权的企业,进口替代加速。 

        国内企业减速机业务推进顺利,订单频传。根据公司公告的披露,上海机电旗下的纳博精机于2015年10月投产,目前年度产能已经达到10万台;中技克美2017年年度产能2万套,其中50%-60%用于军工领域;中大力德将于2019年底之前向伯朗特供货RV减速器不低于30000套。在谐波减速器方面,国产谐波减速器价格优势明显,绿的、来福已经实现较大规模的供货。根据数据,绿的谐波2017年销售谐波减速器超过11万台,来福谐波2017年减速器出货量达4万台。 

表: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进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减速器为例,其国产化推进主要包含几个原因。首先,2015-2017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高速发展期,下游本体出货量增长反向驱动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其次, 2017年以来减速器市场供不应求,缺货现象严重。根据数据,纳博特斯克供货周期4个半月左右,住友重机订单已排在1年之后。减速器全球供货缺口放大给国产企业打开市场创造了机遇。 

        最后是国产企业布局积极,技术破冰。尽管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研发困难重重,但是随着国内企业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及技术升级,整体产品的质量在逐步提高,一些核心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根据各公司官网披露的减速器技术指标,RV减速器方面,在同一输出转速和输入功率下,纳博特斯克的RV-E系列和南通振康RV减速器的输出扭矩范围相当,说明在传动效率上国内已经可以与国外相媲美。谐波减速器方面,国内的苏州绿的和中技克美的减速比范围与日本哈默纳科水平相当,产品性能基本满足要求,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国产机器人。而国外产品在输出扭矩、平均寿命和一致性等技术指标上依然占据优势。随着国产减速器开始批量化生产,国产化率将加速提升。 

图: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销量(台)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伺服电机:国产替代空间最高。伺服电机的主流供应商有日系的松下、安川和欧美系的倍福、伦茨等,国内汇川技术等公司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数据,我国伺服电机市场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而不断扩张。2016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102.6亿元,同比增长11.16%,2007-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21.6%。面对国外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突破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方式,在伺服电机领域也体现了这一思路。目前,国内的领先厂商包括汇川技术、埃斯顿、华中数控、英威腾等,这些企业原本是液压行业、包装机械、注塑机械伺服电机的龙头企业,凭借着原有业务的技术积累,开始向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突破。 

表:国内主要伺服电机厂商介绍(金额单位:亿元)
注:北超伺服退市,故其经营数据为2016年数据,其余企业均为2017年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控制器:与国际差距最小的零部件。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是基于运动控制平台进行自主研发,以保证匹配性,导致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控制器的主流供应商包括美国的Delta Tau 和Gail、英国的TRIO等公司,国产控制机在硬件上与国外产品相差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算法和兼容性方面。国内的主流供应商包括固高科技、埃斯顿、广州数控等企业,根据数据,固高科技在PC based控制器领域市占率接近50%。另外,埃斯顿也收购了英国TRIO,借此转型高端运动控制方案商,后者是全球运动控制十大品牌之一。 

图: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销量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表:国内控制器厂商布局(金额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产核心零部件的缺失会抬高国内工业机器人成本,产业长期以来通过压缩本体利润空间的方式,补贴了高昂的零部件进口成本。随着零部件企业由小批量生产向大批量供货迈进,核心零部件逐步国产化,带来成本下降,这使得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在价格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减速机、国产伺服电机实现稳步发展,控制器已经进入高端市场,中国在关键零部件上长期受制于外资企业的情形正在慢慢发生改变。我们认为会产生三方面的影响:

        1)对于本体企业来说,首先会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是产能的扩张,特别是2017年零部件紧缺对机器人厂商产能的扩张形成一定制约。国产化并非一定会带来利润率的提升,当前国内本体厂商最重要的是扩张市场,处于“以利润换市场”的阶段。2)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成本下滑会推广机器人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走进更多企业。下游需求增强,会提升集成商的产业地位,销售规模的扩张是可以预见的,从而有利于集成商的发展。3)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有利于国内企业向一体化模式探索。从国际经验来看,四大家族均采用一体化的模式。我们认为,全产业链模式是当下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发展趋势,在核心零部件有深入布局的公司,采用该模式将保障较高的盈利能力。 
 
表:工业机器人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梳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用户规模庞大且变现能力强大,赋能电竞电脑行业。2024 年我国电竞产业在剔除电竞游戏产品后,营业收入达到275.68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88.09 亿元,同比增长4.5%。

2025年10月06日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59%。按存储对象划分,行业主要涵盖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三类,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占比从2020年的42.31%提升至2024年的44.90%。当前行业已集聚华为、中科曙光、联通云、新

2025年09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