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集成商在下游行业复苏时能充分受益,展现出相对更高的弹性。但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由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硬件产品价格逐年下降,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同时在基础应用方面,如搬运、码垛、分拣等进入门槛越来越低,这导致下游厂商竞争激烈。根据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国内共有437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其中系统集成商278家,约占64%。虽然随着统集成商转型或者升级,占比有所减少,但系统集成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布局的领域。集成商的局限在于,下游行业爆发带来的可观收益存在瓶颈,单个集成商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向纵深拓展受限于本体与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横向发展受困于行业间工艺的不互通,不易通过并购扩张业务。
集成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1)产线非标性:下游应用行业广泛且需求各异,集成商难以简单复制上量。2)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作为轻资产的订单型工程服务商,集成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人才,不同技术人员在不同项目间不能通用,人员利用率会有空窗期,因此行业的拓展必然带来成本的增长。3)资金投入大,现金流压力大:系统集成的付款通常采用“361”或“3331”的方式。因此大量尾款的积压对企业的现金流是挑战,也是限制进一步行业拓展的瓶颈。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