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大学生淘宝店创业SWOT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中国网购行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5-2020)

       一、优势(S)
       1.淘宝网的优势

       淘宝网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经济体”,牢牢占据着网购市场的龙头地位。淘宝网作为成熟的B2C2C第三方平台,有着极高的品牌知名度、稳定的高人流量、易操作的系统、阿里旺旺、支付宝、售后评价制度、先行赔付制度、免费注册开店等,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网、低成本、高效精准营销,降低了创业风险、加大了交易成功的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店铺创业受店铺、人工、货物库存、经营时间受限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所以,成为缺乏创业资金、风险承受能力低、经验不足又渴望创业的大学生的首选。
2012-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与增长速度及预测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2.大学生自身的优势
       首先,网店创业离不开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现在的大学生是互联网一代,基本人手一台电脑和智能手机,为网店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大学生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及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能很好地把握时尚动态以及潮流发展趋势,更能够揣摩和分析青年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
       二、劣势(W)
       1.网店开设缺乏前期规划

       很多学生开设网店都是尝新鲜,没有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规划,卖什么、怎么卖,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很多网店难以坚持下去。
       2.缺乏创业资金
       虽然淘宝网店创业相对于传统店铺创业对资金需求低很多,但是仍然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最起码消费者保证金1000元,在网店运营过程中还需要购买店铺旺铺模板、产品周转资金、推广费用等。这笔费用要从学生有限的生活费或者助学金中产生非常的困难。
       3.缺乏货源。
       对于网店而言,稳定、物美价廉的优质货源是开店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脉圈子有限,很难直接和供货商、厂家等建立供求关系。
       4.缺乏恒心和毅力
       开网店贵在坚持和努力,通过一笔笔订单、客户的积累来实现店铺信誉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淘宝网对于新店铺会有一个月的扶持流量,在后期缺乏扶持流量没有订单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网店。
       5.缺乏网店运营能力
       开店易,开好店难,开成功更难。开网店的大学生多数缺乏网店运营的能力。第一营销推广能力,很多大学生根本不会使用淘宝的一些推广工具,如阿里巴巴,没有引流,店铺流量自然就低。第二商品编辑能力,网购时客户主要看产品的图文描述,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切合客户需求进行标题设置、产品图片的美化、文字的描述等。第三客服能力,不能耐心地为客户提供专业解答或者问题的解决,引起客户的不满,导致客户流失。
       三、机遇(O)
       1.政策支持

       在中国,积极发展网络市场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政府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级政府也为促进当地网络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强调大力支持大学生网店创业,并曾2次前往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考察与教育。
       2.网络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中国网民数量不断攀升,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网民可以利用工作学习的空隙实现随时随地消费,简单而快捷,网民的数量、消费次数也大大增加,网络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虽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网民网购比例不算高,但这正好说明未来网络市场的巨大发展性,网络市场的潜力可见一斑。另外,网络市场具有开放性,消除了距离障碍,打破了交易的地点限制,资源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流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喜好购买物品,资源得到了最有效配置。而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为网络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单位:万人,%)
 
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四、威胁(T)
       1.淘宝店竞争激烈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淘宝店由于门槛低、风险低、投入少,创业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2.和学习冲突
       开网店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淘宝规则、竞争对手,从而来优化店铺、产品的发布、营销推广以及客户的咨询和售后服务。但同时大学生又面临着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容易导致冲突。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AI视频生成技术逐步从实验阶段迈向实用化,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AI视频生成在B、C端持续渗透并不断探索商业化路径,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2025年06月30日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我国人机界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70亿元,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百亿元。目前,行业已经形成典型的极高寡占型市场格局,德国西门子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驱动人机界面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6月20日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价值量占比高达55%。数控系统装备的机床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的精度、速度和效率。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业竞争力,我国正由工业制造大国向工业制造强国发展,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稳步提升,带动数控系统行业发展。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5G、AI技术融合提供发展新契机 出海拓展市场为重要趋势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5G、AI技术融合提供发展新契机 出海拓展市场为重要趋势

安防系统是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安防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并在多领域广泛使用,并成为现代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智能安防已经从传统的物理安防、数字安防发展到了智能化安防的新阶段。

2025年06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