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2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软件市场2005年整体规模已达到3900亿元,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如果将其置身于软件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工业化这一全球软件产业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迁,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新一轮软件价值再分配和竞争格局的重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中国软件产业正处于一个探索和实践自身发展模式和道路的关键时刻。
正文:中国目前的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似乎是美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日本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和印度软件产业模式的混合体。但与美国模式相比,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等与微软等源自美国的软件企业的产品相比,市场份额还微乎其微,自主创新的价值尚未真正显示出来。例如,不少国内从事 Linux等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以及办公套件开发的软件企业,多数主要靠政府科研投入和政府采购勉强维持生存,并未真正在商业化市场上赢得成功,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软件企业已陷入发展困境;与日本模式相比,由于中国软件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起步,中国软件内需市场多年来也不及日本内需市场旺盛 (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场的5%左右),面向大众用户的通用软件市场的猖獗盗版,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则存在普遍“重硬轻软”的现象;中国的计算机硬件厂商在资本实力、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与日本的日立、富士通等大型企业相比,整体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使得那些选择日本模式、以内需市场为立足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很难在中国市场形成类似于日本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那样强大的竞争力。此外,中国信息化市场普遍存在的地域或行政等方面的条块分割现象,进一步阻碍了这些立足中国本土市场的软件企业通过面积广泛的统一市场来实现规模经济,收回初始研发成本。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对于用户需求研究、新技术、软件开发过程等方面的投资能力,使之难以走出作坊式、小规模软件开发模式,无法形成类似于日本的大型软件工厂。可以说,这些局限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虽然覆盖了从创新到市场化的整条软件“微笑曲线”,但由于其覆盖的用户群狭小,影响力有限,在参与国际标准和建立事实标准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使得他们所拥有的“微笑曲线”的位置远远低于那些面向全球市场、拥有全球标准的美欧跨国软件企业。
2010-2015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深度调研与发 展前景预测报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