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投顾:"Fintech+智能"最前沿

       导读:智能投顾:"Fintech+智能"最前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改变着许多行业的运营模式。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科技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改变着许多行业的运营模式。在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即 Fintech 的技术突破,使得许多传统业务的运营以及盈利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投顾是目前最前沿的一种应用,本篇报告将对智能投顾进行深度解读。科技浪潮助推智能投顾智能投顾是一种将客户资产管理的过程进行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化的方法,其通过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承受能力进行数据评估,进而通过智能算法计算出适合客户投资风格的投资组合,尽可能地赚取市场 β 收益。智能投顾不同于传统投顾,其覆盖面更加广泛,使得投资顾问变成一种普惠金融,其运作成本低、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了市场中的热点。

       智能投顾的实现需要几方面高新技术的共同协作,其中以人工智能、高频度的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金融最为主要。

       人工智能在近两年内发展迅猛,Alpha Go 战胜了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位居第一位,这一事件迅速发酵,引起举世瞩目,人工智能再度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而与此同时,全球几家老牌 IT巨头谷歌、亚马逊、苹果、英特尔等,以及中国的阿里云战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这种激烈的竞争将使得这一技术在短时间内必将再做突破。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拉开序幕,部分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作为程序化交易组成的一部分,例如 Virtu Financial LLC、Rebellion 以及 Cerebellum 等,这些公司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的判断而获利颇丰。

图 1:金融交易平台 Capitalico 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股票分析


 

资料来源:新浪科技

       同时,多维度、高频度的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根据 EMC 以及 IDC 联合发表的数字研究宇宙报告,2013到 2020 几年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 10 倍左右,从 4.4 万亿 GB 增长到 44 万亿 GB。2014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2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2%,大数据成为全球 IT 支出新的增长点。预计到 2017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 501 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数据流量以及市场将推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智能投顾等前沿项目也将从中受益。

图 2:2011-2017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智能投顾的可行性与覆盖面的广度正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体量增加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平台的普及不断加强。

图 3:科技浪潮助推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发展历史

       在当今的科技环境下,投资顾问服务由传统的 1.0 时代向 2.0 以及 3.0 慢慢转型过度。1.0 时代即一对一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最全面、优质的投资建议服务,这种服务费用率高,但是覆盖面比较狭窄,以中国为例,投资顾问注册人数与整体的投资者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满足人人都有投资顾问对其资产配置、投资方向进行服务的话那每名投资顾问需要服务 3000 名投资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投资顾问的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

       投资顾问 2.0 时代仍然以人工服务为主,但方式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在办公室接待客户,而是将投顾服务拓展到互联网平台,这种方式扩大了投资顾问所能服务的客户人数,提高了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局限性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继 2.0 之后的 3.0 时代,即本文所介绍的智能投顾的应用,则大大改善了投资顾问供给方资源有限的特征。智能投顾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其较低的费用以及智能的服务方式将目标客户由传统投顾针对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变为广泛分布于资本市场中的中等、低净值人群,辐射范围将呈几何式的增加。尽管智能投顾的落地还存在不少障碍,但不可否认,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日渐庞大,投资品类日益丰富,对精细化、定制化的投资策略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是未来资管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图 4:投顾服务从 1.0 迈向 3.0 智能时代


 

智能投顾种类众多

       按照人工参与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将智能投顾分为全智能投顾与半智能投顾两种,前者是由机器人通过计算给出投资者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以及执行交易等,这种方式完全不或者极少需要人工的参与,这种投顾方式使得投资效率增加,执行迅速,减少了因为执行速度所带来的投资成本,但同时这种方式所需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一些。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智能投顾项目均为半智能投顾,这种方式也是由计算机给出投资组合建议,但之后会由人工来审核、检视,之后再提供给用户,这样避免了由于不成熟的计算技术、方式而导致的并不合适的投资建议。

       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向全智能模式靠拢,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进步,全智能投资顾问可以惠及更广阔的用户群体,其费用率低、时效性快等特点也会助其在市场中成为主流。但以目前的行情以及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短时间内半智能投顾仍然是市场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原因有以下几点:1. 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并不能达到全智能投顾所要求的高度,如此便不能保证通过计算机计算出的投资组合建议是否真正适合用户,而更加复杂的多维度投资组合更加受到目前技术发展的限制;2. 智能投顾目前无法与用户进行全方位的动态沟通交流;3. 半智能投顾这种引入专业的人工投顾的运作方式更能吸引到市场中的高净值用户群体。按照业务模式的不同分类,则可以分成独立建议型、混合推荐型以及快捷理财型三种。(1)独立建议型的智能投顾平台与国外 Wealthfront、Betterman 等知名平台相似,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后,经过计算,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风险和收益要求的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金融产品。这类智能投顾平台只为理财用户提供建议,并代销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平台自身并不开发金融产品。(2)混合推荐型平台在业务中融入了平台自身特有的金融产品,即向用户推荐的投资组合中,部分金融产品是平台参与开发的。该类型平台仍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3)快捷理财型智能投顾平台的用户不直接参与具体的金融产品配置方案的制定,用户只需要选择“智能投顾”这项业务,平台就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以往的行为数据自动配置产品。

大众理财提供广阔市场前景

       随着投资理财等概念的普及,以及经济规模的增加,财富管理的需求将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理财方式较为单一,集中在银行存款、房地产投资、股市投资等少数几个投资方式,而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这一部分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将呈现分散化、复杂化、数量巨大化等特征。

图 5:2011-2016 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


 

       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根据 BCG 报告显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拥有广阔前景,截止 2015 年底,各类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93 万亿人民币,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51%。

图 6:中国资产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KPMG

       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势必将加大对投资顾问的需求。KPMG 公司预测,2016-2020 年间,美国的智能投顾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8%。到 2020 年,智能投顾所管理的资产总额有望达到 2.2 万亿美元,占届时全球的资产管理比例将超过 2.2%。KPMG 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对 SigFig,Betterment, Wealthfront 以及 FutureAdvisor 等当红金融科技公司的智能投顾服务了解相对较少,受访者对智能投顾却有着强烈的兴趣。其中有 75%的受访者称他们“非常可能”或“有可能”考虑其银行的智能投顾服务。所以无论是财富管理市场已经比较成熟的美国还是市场刚刚起步的中国,中、低净值人群所需求的智能投顾市场均非常庞大,随着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部分市场将给智能投顾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市场对于智能投顾所管理资金规模的预估是比较乐观的,我们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投顾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满足大众理财需求,智能投顾优势明显与传统投顾服务相比,智能投顾有着诸多明显优势,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它的低门槛与低费率。传统的私人银行理财起点通常需要达到数百万元以上,部分定制理财部门甚至将门槛提高到了一千万,其主要的客户群体为那些超高净值客户,中、低净值客户很难达到门槛要求,而这些私人银行的管理费通常也是非常高的。智能投顾对投资人的资金要求通常在 1 万到 10 万之间,大部分中、低净值客户均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管理费与交易费合计费率可以低到 0.5%左右,这为全民理财打开了大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普惠金融。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在操作上是有明显区别的,目前市场中大部分投资顾问为客户推荐的投资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赚取所投资资产的超常收益率,而智能投顾遵循现代投资理论,目的是为了赚取市场 β 收益,可以严格控制客户的非系统性风险,这一点是传统顾问所不能达到的。此外,在市场中遵循价值投资、赚取市场 β 收益的投资行为会产生一个正面的市场导向,减少投机行为,进而促进市场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智能投顾对比传统投顾还有许多优势值得市场关注。

表 1: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对比优势


 

       除了以上总结的优势以外,中国各个券商目前也在积极转型,将很多传统业务智能化、互联网化。例如将传统证券经纪业务放到互联网平台上,一人多户政策也极大地刺激了互联网平台经纪业务的发展。而智能投顾则是投顾服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市场正等待着龙头企业去开发。

资料来源: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