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区块链行业受益于利好政策 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到目前为止,基于各种应用的参与方式,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是最早的区块链,也是目前共识最广泛的区块链,是指像比特币区块链这种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机构控制的区块链,区块链进入2.0时代后,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都开始进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3.0时代更多的是跨链通信、多链融合等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分类及优势分析

类型

特征

优势

承载能力

适用业务

公有链

去中心化

任何人都可参与

匿名

交易数据默认公开

访问门槛低

社区激励机制

10-20笔秒

面向互联网公众,信任基础薄弱且单位时间交易量不大

联盟链

多中心化

联盟机构间参与

性能较高

节点准人控制

易落地

> 1000笔秒

有限特定合作伙伴间信任提升,可以支持较高的处理效率

私有链

中心化

公司/机构内部适用

性能较高

节点可信

易落地

> 1000笔秒

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内部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改善可审计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区块链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前瞻》显示,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聚焦区块链技术提升,为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9年11月工信部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394号建议的答复》,推动成立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体系化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加快制定关键急需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区块链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颁发部门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201911

工信部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394号建议的答复》

推动成立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体系化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加快制定关键急需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201910

中宣部

“学习强国”平台上线《区块链技术入门》视频学习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区块链初步介绍、区块链中的共识协议、比特币初步、以太坊与智能合约初步、区块链性能提升、区块链的安全性、区块链与大数据等。

201910

人大常委会

《秘密法》表决通过

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密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是我国密码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

201910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将区块链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8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持等创新应用。

20193

网信办

《关于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的公告》

公开发布了第一批共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

20191

网信办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强调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区块链信息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区块链市场将高速增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达2.9亿美元,2020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达5.61亿美元,同比增91.11%。

2017-2020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我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区块链企业主要聚集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四川等地。其中,北京地区区块链企业数量达到348家,占全国比重为25.14%,排名第一。

2020年我国各省市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几年,我国区块链相关企业获得投资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区块链行业共获得投资50起,投资金额52.24亿元。

2016-2020年我国区块链投融资数量及金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等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区块链主要应用于金融产业,占比达33%;其次为供应链产业,占比达13%。

2020年我国区块链应用产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