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智能装备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扩展人工操作的范围,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智能装备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基础,我国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但是更多表现为中低端产品的庞大产能,粗放式的产能扩张难以为继,而智能制造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缓解我国制造业日益高涨的人工成本问题,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制造 2025》等政策背景下,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不断深度融合与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已经迈入“万亿时代”,2015 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 1 万亿元左右,2020 年有望超过 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20%。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高端智能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从 2010 年“每万工人 10 台”提升到了 2015 年“每万工人 49 台”,增加率达到 39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相对较低,远低于韩国、日本和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也低于全球平均值与亚洲平均值,我国制造业在机器替换人工方面仍有巨大市场空间。
2、医用耗材智能装备行业发展概述
医用耗材智能装备行业是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细分子行业,是自动化智能技术在医用耗材生产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属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新兴产业。
医用耗材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各类配件的挤塑成型与配件的组装及检测包装两部分。其中,在各类配件的成型制造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塑料热融塑造、压力成型等工序,这些生产环节本身不适宜进行人工操作,一般使用机械臂、注塑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相关设备在上述生产环节使用的时间较长,行业标准相对统一,设备工艺较为成熟,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经逐步标准化。
而在各配件生产完成后的组装环节,需要的不同维度机械操作较多,对机械灵活度要求较高。
受国内劳动人力成本低廉和自动化技术水平有限的影响,传统的医用耗材生产工艺在组装环节采用人工组装,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医用耗材的产品存在无菌化程度低且质量不稳定等缺点。
近十余年来,我国医用耗材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人口红利消退,推动了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往自动化组装生产方向转型,通过引进智能装备解决“用工荒”和产品质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为我国医用耗材智能装备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在对组装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市场上现有的标准自动化生产单机设备无法满足组装工序的要求,需要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情况,定制化的生产与之相配套的具有高机械灵敏性的智能装备。同时,在生产技术方面,医用耗材智能装备的生产既需要掌握自动化生产技术,也需要对国内医用耗材生产工艺和 GMP 认证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即医用耗材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复合技术的不断积累,需要结合下游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不断定制化研发、设计、调试,不同型号的医用耗材智能装备无法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
国内医用耗材智能装备行业内的产品智能程度表现为逐步升级的特征,由仅完成单个或者特定多个工位自动化组装的智能装备,向完成医用耗材局部模块自动化组装的智能装备、完成整个医用耗材自动化组装的智能装备、完成整个医用耗材自动化组装并带检测、包装的智能装备逐步发展,设备智能程度逐级向上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