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互联网+”下 KTV行业现状、转型原因及措施分析(图)

        一、引言

        近一年来,传统KTV行业受到互联网的严重冲击,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基于“六度空间”理论,互联网因其强大的社交沟通功能可以为各行业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而本质是社交场所的KTV如果与互联网完美地融合,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发挥其真正的“社交”和娱乐作用。一般来说,“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搭载各传统行业,创造出新的生产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KTV”的联合也就顺理成章了。文章将深入分析互联网给传统KTV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传统KTV行业自身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探讨传统KTV行业将如何转型。通过研究其理论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促进传统KTV行业及时转型,创新发展模式,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发展,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传统KTV行业的现状概述

        在大力发展和繁荣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KTV行业由于更新改造技术慢,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开始萎缩,整体规模增速明显下降。众所周知,万达旗下的连锁式量贩KTV“大歌星”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于2014年关闭了13家门店,随着互联网技术以飞速传播,消费者对信息的收发和控制更加灵活,人们不愿意再局限在封闭的空间里释放情绪,继续恶化的市场环境使万达“大歌星”决定全面退出KTV领域,就此全国最大的量贩式KTV拉上了帷幕。有数据表明,好乐迪、糖果在内的量贩式KTV关门停业的门店多达十几家,而鼻祖级的老牌KTV“钱柜”在全国已有9家门店关门停业,如今在北京只剩一家门店,从2008年鼎盛时期的19家门店到2015年总共加起来也不过6家门店,短短7年时间,“钱柜”的闭店之路清楚地反映出现在KTV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客源流失、闭店不断和价格恶战。

        面对利润稀薄、成本上涨、客源流失的重重压力,传统KTV行业也在不断探索转型。2014年,星网视易率先在行业内创建“在线KTV”、“互联网娱乐平台”等,努力实现为KTV行业创造一个具有活力的生态圈的目标;酷狗音乐表示将要在广州珠江新城打造他的首家线下音乐KTV;主打网络视频秀的“9158”也在进行线下KTV实体店的尝试,由此看来,传统KTV行业即将开启全面的搭载互联网进行创新性转型的新时代。互联网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些先进的“软件”渗透到整个传统的“硬件”中,加速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和服务化。

        三、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在我国自兴起以来,就以迅猛的姿势席卷了各个领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靠拢。根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为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

        由于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性更好地契合了网民的各种消费需求,再加上手机网民的增速日益加快,移动端APP已经成为带动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和一些传统行业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门店租金的高涨

        在当今社会,门店租金一直飞速增长,今非昔比。从实际情况来看,核心商圈的临街商铺转让费高,同时在国家支持开发新区的前提下,各大连锁企业纷纷选择在新区布局,及时布置好战略网点,在人气旺盛的时候,房租成本自然大幅上涨,这已经成为一些连锁企业扩大企业规模的最大门槛。同时门店其他运营成本比如电费、人力成本、版权使用费也在不断攀升,企业利润正逐步受到蚕食,迫使部分企业关停门店或进行改造升级。

        (三)系统功能的落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改变了行业的发展模式和思路,然而传统的一些KTV一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虽然KTV已成为娱乐生活的必要方式,但KTV行业却迟迟没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式停滞不前,用户体验单调,服务质量比较差,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操作不成熟,KTV行业这些落后的娱乐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提高的体验要求,其系统功能与互联网严重脱节。但同时KTV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又是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的关键所在。

        (四)管理人员素质的缺失

        KTV行业的中高级专业管理人员本身缺口很大,从人力资源储备的角度来看,大部分KTV企业的快速扩张并没有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给企业的文化积淀留下宽裕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其相当一部分门店都是由能力一般的工作人员担任负责人,这也为KTV行业内部管理埋下了隐患。某些大牌KTV经营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在管理KTV之前并未有过任何在娱乐行业从业的经历,从而容易忽视歌舞娱乐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面临一些涉及专业性问题的重大决策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由此可见,KTV行业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缺失,无法真正掌握KTV行业生存发展规律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五)经营模式的错误定位及盈利模式的单一化

        中国目前的KTV经营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主要有量贩式、夜总会式、练歌房式、酒吧式、RTV式和主题式,其中量贩式KTV占得半壁江山。量贩式KTV24小时营业,包厢以计时消费,不设置最低消费,酒水食物设定为量贩自助式。其主要形式有包厢+超市(好乐迪模式)、包厢+自助餐(钱柜模式)、包厢+超市+简餐(米乐星模式)和包厢+超市+水吧+点餐(麦乐迪模式)。附带的超市和自助餐尤以平价、薄利多销著称,但长期以来由此形成的恶性定价模式和恶 意竞争却极大地影响了量贩式KTV的长远发展。大型KTV极力压低团购价格,同小型KTV盲目地打“价格战”,压缩自己应该赚取的利益来吸引客源,从而增加了运营方面的资金负担。另外,KTV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附带的超市和自助餐,例如自助餐分时段供应,一般是白天供应,晚上打烊,白天的顾客大部分时间都待在KTV里,吃不了很多食物,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自助餐的成本。但这种以吸引白天的顾客为主的盈利模式过于依赖超市和自助餐,方式单一,如果KTV规模不大,包厢不够多,那么企业盈利极有可能受制于超市和自助餐,导致收益还不够自助餐的成本。

        四、战略途径

        (一)创新营销方式,建立网络渠道,强化线上线下020应用

        1、传统KTV行业应多建立网络渠道,有针对性地拓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时间短、传播受众多等一系列优点,可分几种方式进行:

网络渠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积极进行线上线下的分工结合。线上线下并不能进行简单地分割,应该重新定义互联网和门店的定位和功能,进行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一方面,KTV门店的运营方式等应该互联网化,着重增强服务、体验等功能,再借助本地化的营销,增强网络社交化的传播,推动门店的转型和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线上平台独具成本优势,可以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能体验线下便捷的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具有较高的的品牌价值和战略意义。线上线下的融合革新是对门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与整合,能够提升整体效益。

        (二)丰富产品和服务文化功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之间最核心的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KTV文化是指渗透在企业中的KTV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的灵魂。KTV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感情密集型产业,由此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着重在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素养,重视人才开发则是其中的关键。真正的KTV文化应该努力吸收中高端人才作为本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一流的顾客体验与服务,提供延续的品牌黏合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文化附加值。企业的主要构成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员工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文化积淀,强调人性化和细节化,之后再给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主要是面对面交流和网上培训,使员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从而更专心、更细心地为企业服务。与此同时深度发掘员工的各方面潜能,使有限的人力资源获得最大效率的运用。另外,企业管理者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的知识,着重培养必要的企业家精神,并与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展现企业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三)关注大数据应用,实现互联网转型

        大数据和IM3.0时代的背景下,分析顾客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习惯,针对潜在的用户推出相应的产品,提高双向促销效益。KTV行业作为娱乐行业的首选,90%以上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群,他们具有更多变的消费兴趣和倾向,因此转型期的KTV行业可以借助融云等大数据服务系统,在繁杂的量化数据下充分挖掘年轻消费者的新需要,有效预测隐藏在数据中的趋势,使自身服务与消费者的沟通诉求更加碎片化、个性化和场景化,帮助企业加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达到全民社交、万物互联的和谐状态,并全方位覆盖KTV行业的线上线下市场,精准地估计门店的规模和区位,以此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在移动互联网业态下, K T V 行业应积极由“ 传统媒体+KTV”向“互联网+KTV”的观念转变,适时地创造时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KTV。例如KTV行业可以从装潢设计出发,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颠覆传统、别具一格的全新的派对空间,集多元化餐饮服务、LOUNG BAR和KTV于一体,着力解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质量。同时,传统KTV行业应注重互联网的多元化,通过加盟其他娱乐模式,搭载虚拟会员卡制度,方便地与会员沟通,使KTV之间取得更频繁的联动,让现实和虚拟产生聚合效应,实现娱乐多样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全球AI视频生成行业投融资火热 BC端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可灵头部地位稳固

AI视频生成技术逐步从实验阶段迈向实用化,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AI视频生成在B、C端持续渗透并不断探索商业化路径,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2025年06月30日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应用拓展+前沿技术融合驱动 我国人机界面市场规模破百亿元指日可待

我国人机界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70亿元,预计到2029年有望突破百亿元。目前,行业已经形成典型的极高寡占型市场格局,德国西门子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驱动人机界面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6月20日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中国工业现代化升级 数控系统行业空间庞大 高档型增长趋势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价值量占比高达55%。数控系统装备的机床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的精度、速度和效率。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业竞争力,我国正由工业制造大国向工业制造强国发展,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稳步提升,带动数控系统行业发展。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5G、AI技术融合提供发展新契机 出海拓展市场为重要趋势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5G、AI技术融合提供发展新契机 出海拓展市场为重要趋势

安防系统是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安防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并在多领域广泛使用,并成为现代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智能安防已经从传统的物理安防、数字安防发展到了智能化安防的新阶段。

2025年06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