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优劣势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一、优势
       (一)加速金融脱媒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模式将“主战场”放在了线上的金融交易平台上,资金的供需双方事先了直接对接,无需再去经过线下网点繁琐的手续与排队等,降低了交易成本,直接提高了投融资的效率。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
       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大量数据产生价值,云计算、神经网络等更使数据挖掘和分析成为可能,金融数据挖掘将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必经之路。未来金融行业的价值将更多通过充分挖掘互联网客户数据资源,并开发、设计针对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来创造和实现价值,从而实现“长尾效应”。
       (三)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高效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企业与客户的资信情况,并通过数据有效组织、排序、检索和匹配,形成完备的数据库,建立企业自己的征信体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拓宽了融资渠道。
       (四)助推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倒逼传统金融业不断探索服务模式创新,间接推动金融业向注重客户体验、便捷高效、低成本、广覆盖的方向发展。
       二、劣势
       (一)有效信用信息获取困难
       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公司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完全依赖各公司自身的审核技术和策略,独立采集、分析,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正是信用信息交流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事后惩戒机制。而且借款人违约成本低导致的违约事项层出不迭,对行业的长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互联网金融以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这不得不要求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关注技术创新领域,否则可能就会遭到行业的淘汰。其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缺陷构成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比如不完善的密钥管理及加密技术,TCP/IP 协议的安全性较差,加之计算机病毒以及电脑黑客高手的攻击,都极易引起交易主体的资金损失。
       (三)行业缺乏明确的金融法律法规
       目前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已不适应如今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行业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资格认证、交易者有效信用信息、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认等方面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三、机会
       (一)全方位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关注点聚焦在大众群体,以“长尾”理论为著称。特别是以前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的金融平台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现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金融数据挖掘,既能设计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专业化产品与服务,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开拓新的潜在客户。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大数据早已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中,企业从不断生成的交易数据中获取有关消费者、供应商等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征信系统”。当然只有数据是不够的,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云计算的出现为有效解决大数据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能,通过系统专业的筛选、提炼、统计、分析、应用,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使数据商业价值。
       (三)投融资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央行不断地下调存款利率,大众对银行存款的兴趣逐渐丧失。而互联网金融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能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便捷与交互服务,针对客户的需求反应灵敏度显著提高,并且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不断提升,大众可接受程度明显增强,互联网金融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四、威胁
       (一)发展风险凸显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目前的征信体系尚不具备完善的系统及监管和法律约束的相对薄弱,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比较容易产生非法集资、诈骗、行贿、洗钱、博彩等违法 违规行为。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收益风险提示不足,误导客户,案件防控问题突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
       (二)竞争加剧
       首先,与传统金融线下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互联网技术使金融业务成本大大降低,并催生新的业态,形成新的蓝海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机会,也必然让未来竞争变得复杂。其次,面对高利润率回报的巨大“蛋糕”,大批的互联网公司诞生、蜂拥而至,并携带自身的数据信息积累和挖掘等优势向证券行业渗透,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三)消费者保护不足
       在利用互联网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时,配套法规的缺乏容易导致交易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个人信息泄露及资金安全等突出问题。而且,电子货币发行商制定诸多“霸王条款”,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无卡支付新技术也存在欺诈隐患。一旦出现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FS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59%。按存储对象划分,行业主要涵盖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三类,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占比从2020年的42.31%提升至2024年的44.90%。当前行业已集聚华为、中科曙光、联通云、新

2025年09月28日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近年来,随着AI应用(如ChatGPT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全球市场对AI算力的需求显著增加。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近年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算力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从2020年的136.20EFLOPs增长至2024年的617EFLOPs,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9%;预

2025年09月23日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