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施密特谈谷歌如何工作:给员工充分自治权是核

   导读:施密特谈谷歌如何工作:给员工充分自治权是核,谷歌最看重的是有野心的想法,在硅谷,这被称作“登月”。谷歌领导者经常会努力纠正员工的方向,让他们不再纠结于10%的提升,转而把目光放到10倍的改善上去——这就需要他们采取全新的模式,而不只是对现有内容进行优化。多数“10倍”项目都会失败,但这种概率完全可以接受。

  中国移动互联市场专项分析与发展方向分析报告(2014-2019)

  谷歌执行主席EricSchmidt和前产品高级副总裁JonathanRosenberg近日联合出版了一本名为“HowGoogleWorks”(《谷歌如何工作》)的新书,就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人才筹备,创新,处理分裂等热点话题进行了阐述。现在我们还看不到此书的中文版,不过《经济学人》在先看了此书英文版后,写了一个简短的书评,让大家得以感受此书的主要内容与风格。

  作为一项服务,谷歌已经成为人们在线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家公司在经历了16年的发展后,已经拥有了4000亿美元的市值,其成就可谓举世瞩目。但在管理层面,谷歌却采用了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的组织结构,只是很少有人关注过此事。

  现在,谷歌的两位高管对此展开了分析,并且给出了这些管理模式背后的设计逻辑。谷歌执行董事长兼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管乔纳森·罗森博格在新书中解码了谷歌管理方式,以供其他企业学习取经。

  谷歌最看重的是有野心的想法,在硅谷,这被称作“登月”。谷歌领导者经常会努力纠正员工的方向,让他们不再纠结于10%的提升,转而把目光放到10倍的改善上去——这就需要他们采取全新的模式,而不只是对现有内容进行优化。多数“10倍”项目都会失败,但这种概率完全可以接受。

  谷歌遵循的第二种管理模式是“快速失败”。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向前,甚至有可能借助一些挫折孕育新的成功。从这方面来看,“不断学习”胜过“博学多才”,因为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迭代是整个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二人说。

  第三则是在决策过程中重视数据,而非经验、直觉和等级制度。其他书籍也曾探讨过谷歌对数据的迷恋,从招聘决策到选择工具栏的蓝色阴影,但只是展开了肤浅的分析。可惜的是,《谷歌怎么工作》同样没有深入阐述这个问题,只是简单介绍了员工如何通过一套名为OKR(objectivesandkeyresults,意为“目标与关键结果”,借鉴自英特尔的方法衡量自己的成果。

  谷歌模式的核心是向员工放权。所有公司的老板都在讨论这一问题,但这家搜索巨头却在真心落实这种模式。他们已经设计了一套系统,让员工的优秀创意可以真正得到落实。谷歌的很多优秀的产品和功能(例如Gmail)都源于此。该公司还设计了一套政策,让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开发业余项目。

  这种文化高度重视员工的水平。施密特和罗森博格建议企业效仿研究机构的做法,成立专门的招聘委员会来评估候选人,并决定是否发出录取通知。这有助于降低一线经理的偏见,并鼓励员工以团队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新招募的员工不仅会忠于自己的上司,还会忠于同事。与其他行业的多数公司不同,谷歌必须给予员工充分的自治权:如果员工感觉发展受阻,便有可能将创造力和野心用到其他地方。

  尽管书中并未提及此事,但谷歌的管理理念无疑源自其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和拉里·佩奇(LarryPage)的职业生涯。他们二人都是年轻有为、目光远大的技术天才,凭借谷歌获得了巨额财富,促使该公司敢于承担其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风险。正因如此,谷歌才拍摄了大街小巷的街景照片,扫描了各种书籍的影印图片,甚至设计了无人驾驶汽车和记录眼前一切的谷歌眼镜。

  但有趣的在于,尽管经常自省,但谷歌仍然陷入了很多法律纠纷。还有不少人批评其违背了“不作恶”的信条。要理解这个问题,可以阅读一下施密特2011年与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的对话。

  在阿桑奇看来,谷歌代表了“技术帝国主义”,是一个“庞大的集权恶棍”,象征着“隐私的灭亡”。很多欧洲政府官员也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并对谷歌展开了调查。施密特和罗森博格未能借助此次出书的机会充分阐述该公司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谷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传统MBA课程模式:它的成功已经有目共睹。然而,这也恰恰是《谷歌如何工作》的缺陷所在。谷歌的成就令施密特和罗森博格的建议备受瞩目,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很多经验只有放在利润丰厚、增长迅猛的市场中,才最为适用,很多利润低下的行业无法借鉴——而多数管理者恰恰处于后一种环境。

  另外,尽管他们的确给出了一些新颖创意,但偶尔还是会发表陈词滥调的建议:减少会议、缩小团队、不用唯唯诺诺之人。虽然他们并没有公开炫耀,但洋洋得意之情却溢于言表。事实上,倘若他们能够透露一些谷歌从最大的失败中吸取的教训,或许可以更具教育意义。

  谷歌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各类企业。但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够获得和保住自己的职位,都是通过稳妥地维护组织模式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改变。即使了解了本书中介绍的管理模式,也很少有公司愿意主动改变。正因如此,我们更有理由为谷歌的独特成就而赞叹不已。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