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移动互联网App用户流失的真相

   导读:移动互联网App用户流失的真相,相对于安装卸载问题来说,适配运行的问题会导致更多的用户流失。经过testin云测的测试错误定位,发现在运行错误过程中,ADR和NDK的错误是比较多的,这种错误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软件工程师在代码编写过程中的逻辑不严密导致的,通过对代码的检测和纠正就可以解决。

中国移动互联市场运行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

  随着App数量的增多和应用商店入口的集中,当下单个App在获取用户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在获得用户的成本上也越来越高,比如曾经一个APP通过市场首发能获得大量用户的机会下,现在首发获取的用户数量也是一降再降,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很多APP不断地开拓新的渠道资源,引进新的入口流量,可见这种资源马上将要被耗尽了,从线下广告、电视广告、公交车身等,App的推广所见的范围越来越多,App的广告无处不在,这些都说明了App的中心入口效应正在递减,所以在追逐目标的前提下,只好走向线下。

  其实,如果把获取用户的来源用入口来形容,把用户流失的因素做为出口。很多App推广者都把80%的精力用在了用户入口的引入上,比如一个公司的推广人员可能很多,而专门负责发现App问题的可能很少,有的也许也就是一个客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出口问题能让你的App丢失更多的用户。

  出口损失的App用户数量很大

  经过笔者对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一款App的用Testin应用质量管家发现,因为安装卸载问题,就损失了18万的用户,在运行失败方面,有4款机型运行失败,导致损失的用户达到554万。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归结为一类的话,就是兼容适配问题,而就一个兼容适配问题,导致损失的用户总和为572万,这个只是笔者测试148款机型的损失用户数。572万用户,对于一个推广App的开发者来说,需要每天的激活量保持5万,将近4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么多用户,而现在能达到日激活5万的App应该非常少,如果日激活为5万用户,那么一年就是近2000万用户,两年就是4000千万用户,这样量级的App在市场上不会超过100个,相对于300万App应用来说,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说笔者测试的这个APP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还可以拿一个知名的App来说明,因为知名APP的适配应该是非常好的,可是测试后发现,测试机型为178款,安装卸载失败损失用户为32万,运行失败损失97万,损失用户共计129万,129万用户,对于一个知名App来说,每天5万的激活量,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每个用户都是以当下2元一个cpa购买来的话,损失的现金是258万人民币。一个月258万不是每个App推广者都能花得起的,也不是每个推广人员很轻松都能挣来的,如果每个推广人员的月工资为1万,那么258万是一个推广者干21年才能得到的报酬。所以说,App推广中的用户出口损失更为重要。

  对一个App来说,除了安装卸载适配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的问题,比如启动时间太长、响应太慢、太占用手机内存、手机流量耗用太快、影响电量消耗等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你的用户,其中应用的十大问题如连接超时、闪退、卡顿、崩溃、黑白屏、网络劫持、交互性能差、CPU使用率问题、内存泄露、不良接口等十大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也会让你的用户流失的更加严重。

  挽回损失的用户很容易

  在对笔者测试的其中一个App研究发现,导致安装卸载失败的原因是,INSTALL_FAILED_MISSING_FEATURE,而经过笔者对技术同事的咨询,这个问题的出现时因为摄影头的问题导致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添加一段代码,注释掉摄像头功能即可,而添加这段代码对于技术同学来说,只是分分钟钟的事情,可是就是这分分钟钟的事就会获得将近几十万的用户。

  相对于安装卸载问题来说,适配运行的问题会导致更多的用户流失。经过testin云测的测试错误定位,发现在运行错误过程中,ADR和NDK的错误是比较多的,这种错误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软件工程师在代码编写过程中的逻辑不严密导致的,通过对代码的检测和纠正就可以解决。

  由此看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App的质量本身的问题,还是非常容易的,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间接的提高App的质量,从而堵住了用户的出口损失,挽回了用户。如果加上入口流量的引入,减少出口的流量损失,无形之中增加了App的用户量。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App用户流失的真正问题是质量问题导致的,在App的质量问题中,安装卸载是第一步,安装卸载的问题会影响App的转化率,大家都知道,一个App在应用市场的下载量代表着这个App被下载的次数,但是这个次数还不等于激活数,在下载后,有大部分的用户可能因为安装问题使得App没有被安装上,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软件的下载转化率超过50%的话,很多推广人员都会睡着笑了,而实际情况中,很多质量问题导致了App的转化率只有30%以下甚至更低,再加上后期的运行问题导致的用户流失,一个App要想推广至千万用户,基本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扼住用户流失的出口,扩大用户流入的入口,在对App的推广中,通过使用测试工具不断的找出问题,修正错误,提高APP的质量,才能赢得源源不断的用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