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通信技术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中枢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不难看出,数字化已是第四次工业制造变革浪潮中的标签特性。在传统工业环节不断被分割、改写、重组的动态过程背后,本质是信息流从采集、处理到反馈的效能优化。如同大脑指挥肢体行动,依靠的是神经网络和大脑有机地支配,工业系统(身体)对外界的感知和响应正越来越逼近这一有机形态,信息流为ICT技术所支配,渗透到各个环节,是工业互联网持续升级的中枢。
2、工业互联网对ICT技术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需求
下一代通用地面通信系统的最大特征,就是突出强化了物联的能力,管道对于物物交互的支撑和需求发掘空前强大,海量终端和节点已成为共识。这些海量物联终端,相当部分将会源自工业领域,实现对特定行业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和控制,同时存在LPWA场景和低时延场景需求。信息类型可能出自力、热、声、光电,异质信息源映射了异质传感器和不同计量单位,这些信息需要统一计量,合并存储和预分析。
图:对海量异质信息源的感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合以上三点,不断精细化和模块化的工业流程、瞬息万变的上下游供求关系,这些意味着传感器和控制节点的数量将数量庞大品目繁多,物联终端的传感、控制和通信模块,发达的底层大数据软硬件系统将呈现旺盛需求。
从ICT技术和设备角度看,工业领域呈现的和消费端巨大差异是系统的封闭性和标准差异性。基于各自需求,甚至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在软硬件实现方式和外部接口上可能迥异。这意味着,不同公司生产的、软硬件不兼容,功能不相同的设备需要经过逻辑抽象后实现互联协作,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可能促成标准的收敛和系统集成需求大增。
图:异构环境下信息的融合与处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一个多维度、有机连接的开放系统,在完成内部庞杂信息处理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整,重新和外部进行连接,所有在地域上分散的节点,都有望整合成智能网络。除了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存储、处理和互联通提出不断提升的要求之外,更对云平台的软件能力形成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
图:信息的融合处理与高时效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统互联网通过各自的客户分布和业务模型,配臵数据中心和内容算法,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吞吐率,同时提升服务可靠性和实时性,本质上应用类型是有限和相对固定的。工业互联网在业务方式上更多变,顶层的算法和决策目标更难以有公允的定义。而由于是对物理世界的响应,信息交互频度和实时性会比传统互联网高出若干数量级。人的判断在这样复杂度的问题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基于大数据的通过机器智能完成通盘的分析和决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Y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